快好知 kuaihz

《文献阅读》课程问题答疑(二)

文献阅读》课程问题答疑(二)

王德华

 

文献阅读,最重要的是读懂,不是读懂英文,是读懂文章的科学含义。读文献的时候,还需要同时思考,所以除了记录相关的有用信息外,记录自己的随感也是很重要的。很多火花,如果不马上记下来,过后就忘记了。

 

1、阅读文章以后,如何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读懂了?(感觉读完的文章云里雾里的,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回答:这是个问题,有时候感觉英语都懂了,就是意思不懂。这主要还是因为对相关领域的发展了解少的原因。研究生阶段逐渐就明白了,课本上的内容是基础,是早就被科学家研究过或验证过的,都不是新内容。所以学好了课本,不等于就能够看懂文献研究生阶段要尽量多看研究论文,多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发展。知识储备多了,就容易理解新的研究内容了。当然有些研究很超前,有些学者的思维也很超前,有时候即使有不错的基础,一般的思维也不好理解。但阅读多了,至少是知道这是一项新的研究

 

2、如何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高效做笔记,找到一些(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回答:阅读的时候做笔记是非常好的习惯,便于记忆,便于温习,便于梳理和总结。做笔记不是全文翻译,不是每字每句都摘录,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

  每个人阅读的需求不一样,有的对科学学说、理论感兴趣,有的对主要进展、主要发现、主要结果等感兴趣,有的对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感兴趣,有的对新的结论感兴趣等等。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文献中摘录自己需要的信息。阅读的时候除了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一边阅读一般思考,新的收获,感想,自己的评述,新的想法等,灵光一闪的感悟,要立即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为非母语,阅读文献的时候,遇到表达好的文章,要刻意去学习一些常用的表达方法,以便以后自己在撰写论文的时候能用得上。

有的人喜欢有个专门的文献阅读记录本,有的人喜欢在电脑上进行记录,有的人喜欢在打印出的文献上记录,每个人的喜好和习惯不一样,各种方法和习惯只要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就没有好坏优劣之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阅读笔记不能过于详细,但也不能太简略,一些基本的信息是需要记录的,如论文的作者、发表的年代、题目、期刊名称、卷期和页码,摘要中的主要内容,主要结论等等。

文献中找研究思路是一个途径,但不是最好的途径。如果没有研究基础,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需要广泛阅读思考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有些文献的最后,作者会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但需要提醒的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要么作者自己已经开始研究了或者已经有新的结果了,要么是作者希望其他学者做的,自己没有精力或没有兴趣做的内容。作者自己意识到的特别重要的问题,作者自己的团队一定不会把机会留给他人的。所以从靠追踪文献研究思路,不是一条好的途径。一般研究生的导师都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了,在导师研究团队的基础上开展新的研究是最好的途径,也容易与导师的意见达成一致。

  从文献中找到创新点,是需要灵气和敏锐的嗅觉的。基础研究,学术积累很重要,学术品味很重要,认定重要的问题需要一点一点深入。所谓的创新点,需要从自己的研究中发现。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追问,自然就会有创新,这也是科研的本质,探索未知。

 

3、如何处理一些专有名词,做到准确翻译和正确理解?

回答:每个专业都有一些专门的词典,不少专业书和教材的最后也会有名词术语索引和中英文对照,我们国家有一个国家名词术语委员会,也对一些学科公布了学界专家们审定的名词翻译和定义。

一个学科领域,对相关概念和名词术语的理解很重要,对其内涵的拓展和发展的了解也很重要。概念和术语结合文章的内容,再参考相关教科书中的内容,就容易明白了。

谢谢同学们的问题。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简单回答。大家如果有好的理解和建议,特别欢迎大家分享。

祝大家学习进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献阅读》课程问题答疑  答疑  答疑词条  文献  文献词条  课程  课程词条  问题  问题词条  阅读  阅读词条  
观点

 学生竞赛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校教学成果总体上是隐性的,学生竞赛作为少数的显形指标,这几年越发重要起来,各高校对此均十分重视,但也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其一,出差途中,碰巧遇到一位北京高...(展开)

观点

 线上教学的不同视角

    线上教学和传统课堂授课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对老师的教学掌控提出了更多地要求。老师不能直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如何管理和吸...(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