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
陈立群的日常工作主要有两个板块,一方面是科研,一方面是教学,在科研方面是力学与振动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在教学方面则是直接面对一线的本科生,陈立群表示,单纯从时间上看,教学和科研似乎有些矛盾,但是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实际是相辅相成的,也正是所谓的教学相长。陈立群认为,教学离不开科研的支撑,因为科研的结果可以转化为教学资源,同时,科研中的技术服务也可以给学生做工程案例。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缺一不可
上海大学在推进本科大类招生体系建设,加强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探索与成效。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在大类招生通识教育的学习过程中也要学科学的相关课程,这是为什么呢?
陈立群介绍,具体原因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学习科学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宇宙情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人文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天下意识和家国梦想,但“宇宙情怀”只有科学能培养,康德所谓的“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这是人类精神的两翼,缺一不可;第二,学习科学更能促进学生深刻地理解进步的概念,因为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有助于同学们建立进步的观念;第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逻辑清晰、表达准确地讨论问题的能力,因为科学的问题是比较容易进行客观处理的,经过训练以后,同学们在有利益冲突、感情纠葛等复杂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事情。
博士生培养需因材施教 构建合作关系
作为博士生导师,陈立群在多年的一线教育岗位中,培养了非常多优秀的学生,从2001年开始,他指导的博士毕业生均从事高校教育事业,其中2人获优秀青年基金,2人受聘二级教授。谈起其中的经验,陈立群表示,简单来说就是因材施教,并与学生构建合作关系。首先,导师要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的职业愿景是什么,他们的专业基础能力在哪里。其次,为学生提供恰当的选题,导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给他们一个经过努力就能完成的、有一定意义的课题。第三是及时干预,如果学生遇到困难,导师要及时与他们讨论,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避免学生因陷入困难而迷失方向。
狂热痴迷、冷静判断是从事科研的必备素养
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需要具备与之对应的必要品质,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和老师而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陈立群认为,最关键、最本质的应该是对研究工作本身的狂热痴迷和对研究结果的冷静判断,在这之间要保持一个恰当的平衡。在现代社会中,科学研究也是一种职业,在思维方式方面,它需要更客观、更冷静、更有批判精神;在品质方面,它要求更执着、更专注、更有长线的思考。
原载上海教育台公众号本周六21:15【沪上名师访谈录】(有个别文字和标点符号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