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时间管理(17):内心驱动
张宇宁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本科生做事的驱动力按照其来源可以分为内心驱动和外部约束两种,时间管理也不例外。首先,我们对上述两种驱动力的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以英语学习为例,本科生常见的外部约束通常包括:
1. 所在学校对于本科生毕业时英语水平方面的硬性要求。比如一般学校都要求本科生至少能够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所规定的水平。
2. 本科生未来拟考取研究生的学校对于英语成绩的硬性要求。在研究生招生时,很多学校会对进入初试、复试学生的英语水平做出一定要求。
3. 本科生未来的潜在雇主有可能更倾向于雇佣英语水平较佳的本科生。具体而言,部分企业会采用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成绩对求职者简历进行初筛。
4. 本科生在校期间评奖、评优等相关荣誉对于英语成绩的要求。
通常,外部约束起作用的时效较短,一旦压力解除,本科生的学习动力自然也就全无,而这与当前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等理念是相违背的。例如,拿上个周末刚刚结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例,估计很多本科生在考试之前疯狂突击背单词、写作文、练听力,一旦考试完成,大部分本科生便像泄了气的气球,再也鼓不起精神进行英语学习。这种情况跟英语教育的初衷及四六级考试设立的目的是相违背的。从教育体系设计的角度看,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督促,但并非是终点。
改变上述情况的办法便是将本科生学习和时间管理的驱动力变为内心驱动。从外部约束转变为内心驱动,本科生需要在进行某一任务的时间管理之前厘清和明确自己做此事的具体目标。从实际操作而言,如果没有把目标明确便去执行,本科生通常是很难坚持下来的。例如,以每日早起一个小时开展英语学习这个时间管理上的小事件为例,如果目标不清晰,当每天早晨闹铃响时,因为人体本身的惰性,很多人可能更多的是倾向于睡懒觉。久而久之,前期制定的英语学习计划也便束之高阁了。由此可见,时间管理之前,本科生需要通过明晰目标从自己的内心中寻求做事的动力。拿英语学习为例,本科生设定的目标可以是:
1. 希望以后自己能够讲一口标准的英语;
2. 希望以后能够选修某门英文授课的专业课程;
3. 希望能够更全方位的欣赏自己特别喜欢的英文原版电影;
4. 希望以后有机会去国外留学并能够顺利获得奖学金资助。
在执行过程中,每天面对赖床的自己,便会多了一个强烈的理由促使自己早起学习英语。因为如果不这么做的话,与上述期待的结果正好相反,本科生得到的结果可能是
1. 英语口语依然结结巴巴、羞于启齿,更谈不上能够流利地与英语母语国家人士进行高效交流;
2. 以后选修英文授课的专业课程如同听天书,对其中的重要内容和专业知识完全听不懂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3. 依然只能依赖中文字幕去欣赏电影,对里面涉及英语国家文化的知识以及好笑的英文梗依旧无法理解;
4. 无法具备国外留学所必须的英语能力,申请不断地被拒绝,更别谈获得奖学金资助。
凡此种种,这些反面的结果是很多本科生不希望看到的,从而起到了督促自己去严格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任务的作用。通过上述目标的竖立,本科生给“早起学习英语”这一简单活动增加了很多使命感,使得它不再是一天之内的一项普通的活动,而是变成涉及到本科生后续人生发展的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既然如此重视,那么本科生后续执行起来自然也内心动力满满,不再像以前那么费力。
与外部约束相比,本科生依托内心驱动开展学习有很多好处。
1. 长久坚持。很多好的工作学习习惯(包括时间管理等等)实际上是一辈子受益之事,本科阶段正是形成和巩固这些优良习惯的最佳时期,本科生后续工作的过程中也会长期受益于此。
2. 内心愉悦。同样是做事,本科生被外界逼着去做某件事会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而自己通过论证确定的目标通常让本科生内心更为充实、愉悦。
3. 学无止境。在被外界约束的状态下,当本科生达到一定的外界所期望的高度后便会失去学习、考试、探索的诸多动力,例如部分高中阶段很优秀的本科生考上大学以后努力欠佳。而内心驱动则不然,本科生可以朝着无尽的前方努力,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探索自己的极限,并从此过程中获得难忘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