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专业人才及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对高校教师学术评价的结果不仅关乎着教师的职称提升、资助和奖励的获取等切身利益,而且也关乎着国家科技的良性发展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公正公平学术评价的结果带来的后果影响非常大,不乏本单位人才流失,导致一个学科排名断崖式下跌的例子。高校教师教书育人,不公正公平的学术评价也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毒害,影响更为深远久长。
学术评价是个系统问题,它涉及到评价标准,由什么人评价(评审专家),还有如何组织管理(行政部门)等方面。
在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明确“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也就是“破四唯”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2018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各有关高校开展“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清理,也就是采取“破五唯”行动。
“破五唯”后对学术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对这方面讨论较多,例如在2018年12月15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邀请了来自计算机学术界、产业界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讨论了科研评价体系建设问题。 与会专家认为破“五唯”,根子在论文。只有论文的发表不在体制内评价,即“五唯”中最客观的还是论文。也有专家认为论文发表后的影响才是学术评估的重要内容。
学术评价是评审专家依据评审指标做出评价。为避免破“五唯”后回到“唯人情”的老路,在2020年7月1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教师职称改革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完善信用和惩处机制。建立申报教师、评审专家及相关人员诚信承诺和诚信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完善评审专家的诚信记录、利益冲突回避、动态调整、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格规范专家评审行为。对违反评审纪律的评审专家、党政领导和其他责任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在项目评审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开展了“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评审机制试点工作,这也是对评审专家的要求,激励他们维护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负责人就《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答记者问中提到“学科评估着力提高专家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努力提升专家评价质量。”包括采取适度扩大专家数量、科学遴选评审专家、研制专家评价指南、探索“融合评价”方法,以及完善结果统计方法等措施。
以上这些对制定评价指标以及对评审专家的要求的政策绝对应该得到满满的称赞,但是在现实中,如何贯彻执行相关的政策,使得学术评价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变成唯“长官意志“下的游戏。
什么是学术评价中的唯“长官意志“?我们可以通过构造一个案例来说明要讨论的问题。
假设有两个教授,姑且称为G教授和W教授吧。其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均相同,在“五唯”中学历、资历没有差别,也都没有“帽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我们可淡化学科,不描述具体的学术贡献和突破点,构造一个理工科均适用的例子,如下:
G教授
W教授
是否有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省部级科技奖
有
没有
是否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主持过
没有
是否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过相关领域的顶刊论文
发表过
没有
是否有独著/第一作者的学术专门著作
有
无
在客观公正情况下,由同行评议进行学术评价时,应该是G教授的学术水平高,这点应该是没有异议的吧。
但是,如果评审结果是颠覆了公众对学术水平高低的认知,结论是W教授的学术水平比G教授高,不要觉得是不能的事情,在学术评价变成唯“长官意志”下的游戏时完全可能发生。唯“长官意志”体现出来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里的“行”在学术评价方面代表的是学术水平高。实际上,“指鹿为马”的学术评价结果,践踏的是公平公正的原则,破坏的是一个学校的公信力。
尽管在《教师职称改革指导意见》中要求 “严格程序,确保公正。各高校要按照职称制度改革要求,认真做好职称工作,确保标准公开、程序公平、结果公正。”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仍有个别高校组织管理者在学术评价时,贯彻执行的是“长官意志”。由于各个高校的学术评价的游戏规则是行政管理者自己制定,包括选取什么样的评审专家等。在一系列表面文章做足后,实际操作时基本上是贯彻领导意图,如何执行需要什么结果还是由行政领导说了算。
如何能将《教师职称改革指导意见》真正贯彻执行,落到实处,使得学术评价真正做到“严格程序,确保公正”,规避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变成“唯长官意志”下的游戏,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
附: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是一个国际性难题,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这里夹带一下私货,不算什么重要成果,当做聊胜于无吧。
1)一篇论文在庆祝ISSRE(软件可靠性工程会议)30年时(2019年)入选最具影响力论文。
2)2019发表在MNRAS的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脉冲星搜寻的论文被《环球科学》公众号2019-11-19天文学栏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