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切忌浮于表面,照本宣科、空洞教条地把基本理论告诉大家;而应结合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以系统完整、令人信服的学术框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理”服人,在阐述真理、阐释学理、阐明道理上下功夫。
如何才能把理论性强、覆盖面广的高校思政课讲好,让其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关键是以“理”服人,把真理、学理、道理这几个方面讲清楚。
要阐述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高校全面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大学思政课教学要阐述的真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并不是由个别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在书斋里面突发奇想说出来的,而是由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明的。马克思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最终社会形态,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他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密码,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们所不能得出的结论。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之后,马克思并没有止步,他进一步得出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第一次站在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边,以科学的理论指引无产阶级的斗争,把无产阶级由一个自在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以整个阶级的力量来反抗资本主义的压迫。马克思主义不仅从理论上对无产阶级的斗争进行指导,而且在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制度体系——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成果。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要让同学们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真理性,并通过中国发展的成就和实践,使他们更加认同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真理性。
要阐释学理。在课堂上向同学们阐述真理的过程中,有些思政课老师只是浮于表面,照本宣科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告诉大家,这导致在有些思政课堂上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机械地教,学生却没有几个听进去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讲的都是一些字面上的意思,不懂得如何用学理性的东西把相关知识系统化,导致课程的学术水平很低,学生自然也不愿意听。因此,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理直气壮讲政治,而且要用学术讲政治,不仅讲中央精神是什么,而且要讲中央精神背后的学理是什么,要回答理论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在这方面,马克思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在论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时,他并没有简单地从口头上论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属性,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令人信服的学术框架。他从商品这个概念入手,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指出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并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指出劳动力的使用才是劳动,资本家向工人购买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格,而劳动创造的价值要大于劳动力的价格,剩余价值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也就是资本剥削的密码。通过这样的学理分析,马克思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摆在世人面前,而且论证得如此严密,那么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也就有了理论上的指导。如果我们讲思政课能像马克思那样,用学理性的链条把要讲的东西融会贯通,那么他们听到的就不再是空洞的教条,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从理论中增加认同。
要阐明道理。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思政课教师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思想保障的知识群体。不同的大学思政课程,阐明的道理可能不同,但都要服从服务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大道理。明白了这样一个大道理,我们在讲课的过程中才能把一个个小道理讲清楚,如,我们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讲关于道德的相关知识,要求大家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学校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不同领域道德规范的作用,让他们遵守道德,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要求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涵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道理融于知识之中,只要我们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知识讲清楚、讲透彻,那么我们再给他们阐明道理的时候,他们就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政治理论课就是在阐明道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明白了这一点,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就会有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