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阶梯

  自我认同问题有着悠久的理论渊源,从德尔斐神庙“认识你自己”到主体性哲学的兴起,再到现代哲学对自身意识的探询,如何处理主体与作为客体的自我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思想史发展的重要线索。自我认同的危机能否解决,苏州大学曹永国教授的新著《自我的回归——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逻辑》,正是从生存论层面探讨大学教师自我认同。他守望大学的边界,揭示出大学教师的真实生活状况,尝试给予相应的精神引领,展示了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逻辑和发展阶梯,为解决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危机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探索。

  《自我的回归——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逻辑》从自我认同遮蔽与异化的现实表象出发,揭示出无意义感是当代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深层精神危机,最终形成无归属感、孤独的生存状态。作者梳理出三种自我认同的模式:古典“实在性”的自我认同、近代理性主体的自我认同、当代多元流变的自我认同。自我认同的关键在于形成明确的自我意识。只有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自我才得以融入所遭遇到的世界,奠定自我意识,造就自我认同的现实性。

  学术研究是大学教师重要的生活实践。很多大学教师确实有志于学术,而从事这份职业。但在当前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学术研究越来越趋向专门化、技术化和世俗化。研究工作缺乏求真意识,研究伦理被忽视,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盲从和外在导向状态。他们需要得到观念和行为上的指导,重建学术认同。剖析学术研究的历史演进,是为了帮助大学教师理解历史上伟大学术研究者的特征和观念。研究首先是一种自我关怀,研究活动是寻求绝对真理的崇高行为。追求真知的研究意味着精神性的自我照看,具体意指以超越的精神来明确自我意识,进行自我品德提升。

  教学是大学教师的本职工作,很多大学教师热爱课堂、热爱学生。教学工作是他们自我价值实现和存在意义彰显的舞台。但在当前的制度情境中,教学处境堪忧。大学教学的现实图景体现在青年教师被迫上课、应用性课程挤压人文课程、教学关系演化成消费关系等,作者将之归因为教育关系的遮蔽,突出地表现为教师存在的沉沦。通过对教师形象的追溯去树立理想教学的范例,并选取“Pedagogue”(教育者)、“洞穴隐喻”和“Paideia”(派迪亚,即人文教育)三个经典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理想的教学始终是伦理的善行,体现着对知识的渴求,技巧和方法都居于从属地位。与此同时,这三个经典形象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意指都需要进行现代转型,当代大学教师的教学需要建立起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以追求卓越启蒙学生的人格生成,形成相应的批判性思维。

  大学教师承担着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工作。相比较而言,教学、科研工作包含着理想信念的坚守,代表着大学教师自我超越性的追求。社会服务工作则相对模糊,但直接关乎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现实性。该书细数了赫钦斯、阿德勒、克拉克·克尔等人的观点,指出大学教师服务社会的两种形式——用理性启蒙学生追求真理、用学术研究推动科学发展,就此提出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阶梯,即从技术型自我,到交往型自我,再到精神性自我。总之,它带着理想主义的情怀,力图对大学教师自我认同问题提供理性思考和行动建议,这在当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阶梯  阶梯  阶梯词条  认同  认同词条  自我  自我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大学  大学词条  
文化体制

 以人文觉悟开启绿色生活方式

 自古以来,勤劳朴实的国人一直就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活理念。老子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抱朴见素、少私寡欲”,荀子的“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