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随着“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影响的日益扩大,“全民阅读”不仅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更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活动。根据亚马逊中国与新华网发起的“2018全民阅读大调查”相关数据,八成受访者日均阅读半小时以上。然而,在碎片化时代,人们的阅读普遍呈现出一种“低质量”状态,具体表现为微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等。因此,有志之士疾呼阅读的提质升级,呼唤“高质量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碎片化,注意力更加分散
所谓碎片化时代,就是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逐渐趋向于利用网络和移动媒介了解数量庞大而内容呈现分散状态的信息的时代。在碎片化时代,一方面,时间的维度被打破了,生活好像是一块块碎片拼凑出来的,人们只能在时间的碎片中“爱和思考”。另一方面,本身完整的信息常常被分解为众多不同的片段,受众兴趣的差异化导致媒介资源分散在不同领域,人们只能利用零散的时间去获取信息。
的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碎片化,注意力更加分散。在各种生活的间隙中,人们因彼此兴趣各异,均能“浮光掠影”、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这些信息除增添一些饭后谈资外,事后回忆,牢记于心且具价值的不多。即使在社交媒体上讨论问题、发表看法,也多以“轻重量的社会姿态”随机应对一下自己接受碎片化信息后的一些感受,而非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
碎片化时代的到来,是新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成因存在着诸多必然性和客观性,首因是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在社会转型期,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相差甚远,因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也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是碎片化时代产生的客观社会基础。次因是媒介革新带来的信息爆炸以及信息零散化。如今,媒介的数量与日俱增,除了传统媒介中电视频道的增多和报纸杂志版面的扩张,新媒体更是借助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媒介格局焕然一新,这一现象必然导致消费者现有的媒介接触习惯发生改变。
碎片化时代不仅影响着全民阅读的发展方向,也影响人们的阅读方式。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发难以抽出大量时间来进行长时间的阅读或细细品读,大量的微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由此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主流阅读方式。对于时时刻刻都处于忙碌之中的现代人而言,这种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阅读方式可以使阅读的时间和地点都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而其中,阅读的低质化与低效化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这种阅读方式具有天然的“致命伤”,不仅容易使人的心态变得浮躁不安,而且也会使人难以长时间静下心来接纳新鲜事物,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弱的人甚至会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在碎片化时代呼唤“高质量阅读”变得愈发重要而迫切。
“高质量阅读”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指阅读内容的高质量,一是指阅读方式和效用的高质量。
互联网经济就是注意力经济,“内容为王”是“王道”。要保证“高质量阅读”,必须要有“富营养”的阅读内容,这些内容多少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娱乐价值等。而如今,在各种网络媒介中,层出不穷的低端小说和明星娱乐八卦等内容充斥其中,虽然被网民快速地获取,并能在短时间内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愉悦,但这些内容却仅仅停留在感官刺激的最浅层次,既缺乏高品位的精神内涵,又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长时间阅读这些低端无营养的内容,既达不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目的,更实现不了“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目标。
高质量内容是“高质量阅读”的前提条件。不仅如此,“高质量阅读”还要求读者学会边阅读边思考,要讲究阅读的高效用。读者要体会书中的真味,必须要认真思考,切不可囫囵吞枣。思考是阅读深化和认知形成的必要途径,高质量的阅读过程,是一个不断思考和认知的过程。只有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读者才可以体悟到作品中的深层次内涵,从而提升自身的修养。
从阅读目的上看,“低质量阅读”很容易形成功利化的阅读模式。许多人的阅读目的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探索和渴求,而仅仅是为了追逐功名利禄,表现出一定的“短视性”。当人们在信息和内容能够对自己产生实质性帮助的前提下进行搜刮式的快速阅读时,阅读的目的就变得不再单纯了,也极易对全民道德素养的提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相反,倡导“高质量阅读”,则需要人们静下心来汲取作品中的知识,此时人们阅读的目的更多是为了陶冶情操、涵养心境或提升自我,如此方能引起人们对知识的渴求。
从阅读方式上看,“低质量阅读”具有跳跃式、粗略式和快餐式等特征,长此以往容易使读者形成思维惰性,仅仅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不愿深入学习,最终无法阅读具有深刻内涵的优质书籍,只能消化和吸收低端书籍,形成一种阅读和思考的恶性循环。而“高质量阅读”则要求读者进行复杂而深刻的阅读,这一举动可以不断刺激大脑进行思考,也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读者对文化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从阅读内容上看,在“低质量阅读”的状态下,读者的阅读兴趣将逐渐偏向娱乐消遣等低端内容,其阅读的书籍、作品和资讯等质量堪忧。特别是低俗网络文学的泛滥,将会冲击经典书籍和优秀作品的出版及销售市场,而“高质量阅读”的内容则多以经典著作为主。“高质量阅读”不仅可以提升阅读内容的质量和档次,也可以激励优秀作家不断为崇高的文学和文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高质量阅读”可以有效促进文学出版市场的恢复和繁荣。微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经典文学出版市场,读者大多倾向于使用网络和移动终端进行阅读,纸质书籍逐渐不再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作家也由于其作品内容具有较高层次而不被大众喜爱,这就导致优质作品的出版率降低,部分作者因此而转向低端内容的写作。唯有呼唤全民“高质量阅读”,才能使出版社和作者实现口碑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从阅读总时间上看,“高质量阅读”具有明显优势。自媒体人罗振宇曾提出“国民总时间”GNT(Gross National Time)的概念,他认为,在我们可见的未来,时间是绝对刚性约束的资源。目前互联网有一个界限,这个界限就是网民总数(用W代替)和网民最高日均上网时间(用T代替)的乘积,即“国民总时间”GNT。日均GNT=W*T,年度GNT=W*T*365,日GNT是可以略有波动的。依据“国民总时间”的理念,我们不难理解“阅读总时间”。每个人上网的阅读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呈现出此多彼少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在“低质量阅读”上花的时间越多,在“高质量阅读”上花的时间就越少,反之亦然。既然阅读的质量有高低之分,阅读的效用有低劣之别,我们就应该尽可能地趋向于“高质量阅读”,避免“低质量阅读”。
用优质、经典的作品塑造全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营造良好的全民阅读氛围。“高质量阅读”离不开优质的文化环境,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全民阅读氛围,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社会文化条件。国家应努力创造全民阅读的环境,例如可以增加公益图书馆的数量、优化图书馆的藏书质量、提高图书馆的硬件设施条件等。此外,还要不断提高书籍和信息本身的质量,用高质量的内容去抢占碎片化时代的阅读空间。
培养读者高质量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阅读兴趣的培养,只有从根本上提升读者的审美情趣,培养和激发读者高质量的阅读兴趣,才能有效提升全民的阅读层次。我们应积极引导读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开展阅读,直至开展深度阅读,这是实现“高质量阅读”的必要条件之一。为此,我们应鼓励读者将微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与深度阅读相统一,既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快速获取丰富的信息,又不能因为微阅读、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固有弊端而放弃对复杂事物的思考。
在新媒体环境下,积极支持电子阅读软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推广全民“高质量阅读”贡献一份力量。如今,纸质阅读依旧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为了避免碎片化阅读带来的诸多弊端,我们应该将纸质阅读与碎片化阅读相结合,让阅读更具深度和内涵。
碎片化时代,积极倡导“高质量阅读”定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积极影响。“高质量阅读”有助于个人修养的提升,能够有效塑造人们的精神气质。呼唤高质量、有品质的全民阅读,建设全民阅读的书香社会,对于提升国民道德素养、实现国民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国民阅读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民科学文化建设,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民族如果能够坚持进行“高质量阅读”,必然可以树立强烈的文化自信,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在思想文化和自身修养方面同步进行转型升级。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碎片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积极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互联网的阅读优势,同时对其带来的阅读弊端保持高度清醒和理性认识。
碎片化时代呼唤“高质量阅读”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应亲近书籍、热爱经典,让“高质量阅读”成为全民的终身选择和兴趣爱好,用优质、经典的作品塑造全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全社会不再因为碎片化时代的影响而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