杈角照片
《盛京时报》照片里,它两个角,一个是小杈角,一个是大杈角。
比较:“考证大庆“掉龙”传说 撰文/记者魏国栋”谈论的1944年松花江陈家围子村所谓掉黑龙的事件,说者讲“头像牛犊子脑袋那么大,略呈方形,上宽下窄,头上没有杈角,只是在前额上长了一个扁铲形状的角,像牛角,短且直,根部粗约10厘米。脸形和画上画的龙差不多,长着七八根长须子,又粗又硬”。不同,所谓陈家围子黑龙是独角龙。
现在有的人猜测说是拼装时装错了才有两个角,问题是当时见过活体的人多,检查尸体的人也有,看尸体头部的人多而且能看出两个角是长在身上的,而且两个杈角不是它的其它骨头。比较鹿及鹿角:鹿的类型多样,角也复杂多样,一般皆是杈角,也有非杈角的,小鹿则没有角。可见,中华文化里龙角似鹿,不是集合它物来的。
相关者回忆
下面内容来自央视《走进科学》该栏目视频:“七十年前营口坠龙事件_视频在线观看”,及《北方晨报》2004-12-3 日的报道,及《营口龙之谜》一书。
营川是大辽河下游一带,包括营口市的河川地带及其上面的盘锦市大洼县一带。
第一次坠落与人们救活体
两次坠落相差数十天,期间有二十多天连续的大雨,第二次坠落接近8月8日,因此第一次坠落应该是6月底或7月初。第一次出现在距离某入海口20公里处(第二次出现距辽河入海口10公里处的芦苇丛)。
肖素芹老人:当年9岁,她爸爸是给地主赶马车的,当时很多人都说在田庄台上游,发现一条“活龙”,于是赶到那里。爸爸就把她放在马背上,扶着她看。她所看见的“龙”方头方脑,眼睛很大,还一眨一眨的,而身体为灰白色,弯曲着蜷伏在地上,尾巴卷起来,腹部处有两个爪子伸着,而让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感觉这条“龙”有气无力,眼半睁半闭,再加上眼睛有些发红,很多人都说是天气太热的缘故,于是在龙的上面搭了个棚子为它避暑,还有人抬水往它身上浇,让它得以“解暑”。后来,下了很长时间的大雨,这条“龙”就不见了。
当时,老百姓认为天降巨龙是吉祥之物,人们有的用苇席给怪兽搭凉棚,有的挑水往怪兽身上浇,为的是避免怪物身体发干。据说,人们都非常积极,即便是平日里比较懒惰的人也都纷纷去挑水、浇水。而在寺庙里许多百姓、僧侣每天都要为其作法、超度,此举一直持续到又一次的数日暴雨过后,这只怪物神秘地消失了为止。
说明:辽宁盘锦市大洼县有田庄台镇,靠近营口市,以大辽河大桥与营口相连。也有营口市的田庄台。“田庄台上游”指哪里?当地人才知道。
几个孩子曾在营口造纸厂方向天空见过
七十年前的一个夏季,一天下午大约5时左右,蔡寿康和黄振福、张顺喜以及曹玉文(78岁)等几个孩子一起在外面玩儿,蔡寿康突然发现在营口市造纸厂方向的天空有一条“龙”,他立刻告诉黄振福、张顺喜和曹玉文,小伙伴们同时抬头往天上看,同时看到了“龙”。
“是否是当时一种幻觉,或者是云彩像龙?”记者昨日再三提出疑问。蔡寿康老人说:绝对不是,我们当时看得非常清楚。
和画上的形状一样
对看到的“真龙”,三位老人做了这样的描述:也就是15秒左右的时间,当时是阴天,那条“龙”是灰色,在云中动弹,动作和蛇一样,和现在画上画的一样,头如牛头,头上两只角,是直的,嘴上有胡须,两个长须,大眼睛凸出,身长大约10多米,身上有鳞,四只爪,和现在的鳄鱼爪一样,尾巴像鲤鱼尾巴。
原营口市著名正骨医生马子臣(曾亲眼见过“龙”骨)的儿子马国祥记得父亲曾对他说过:骸骨被发现时,肉还没有完全腐烂,看上去特别像“龙”。
第二次坠落过程复杂
经过几个阶段。一是8月初的“龙降酿灾”的报道,二是水中折腾,三是进入芦苇丛。
期间有“龙降酿灾”的报道
《营口龙之谜》所收《盛京时报》当年8月初的报道“龙降酿灾”记::7月28日一条龙在营口的天空降而升,弄翻三只小船,卷坏日资工厂的房子,九人死亡,掀翻停在车站的火车。这种神奇能力央视纪录片没谈。【该报道重要,涉及复杂,《营口龙之谜》只介绍报道月份而无日子,可其它报道文都有年月日,报纸有日期!该报道肯定在龙死亡之前。】
出事那么多,见过的人多。
这是强有力的历史证据!央视纪录片有意回避它。
怪事,孙正仁介绍的该龙尸体没有眼珠,当时当地人说是得了天谴。
比较1:《聊斋志异》有篇短小纪实报告“龙无目”:“沂水大雨,忽堕一龙,双睛俱无,奄有气息。邑令以八十席覆之,未能周身。为设野祭,犹反覆以尾击地,其声堛然。”比较2:《清史稿》记: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定海舟山龙起,漂没田庐,淹毙人口;越三日,龙斩三段,尾不见,其鳞巨如葵扇。比较3::贵州省大方县达溪镇有个天惩恶龙的传说,说民国初年(1913年左右),一条龙在当地被雷电击毙,人们从家里拿出席子盖住龙尸,一共盖了70多张席子。但没谈龙骨下落。也没个马小星去调查。
水中折腾
央视纪录片“破解七十年谜团”采访得知:死亡前,怪物在水中折腾,一个地主要修理祖宗的墓碑,下河工作的人发现巨型水怪在河里折腾。
进入芦苇丛牛鸣式挣扎
据杨义顺老人回忆:在发现“龙”骨之前,曾听大人们说芦苇荡里总有噼里啪啦的响声,而且还有“呜……”像牛一样的叫唤声,听起来很沉闷,还能听到挣扎的声响,后来就没有动静了。
见尸是8月8日,则进入芦苇丛应该是8月6日左右。
浓烈腥臭味导致尸体被发现
连续二十多天大雨后,8月8日,这个怪物第二次又奇异地出现了,这次出现是在距辽河入海口10公里处的芦苇丛中,此时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难闻的尸骸。
当时,营口地区已经连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街路上全都是水,一些房屋因进水太多而倒塌。雨停后,随着北风吹过,空气里腥臭味很浓,看管苇塘的一名卢姓工人顺着怪味寻找,发现大片大片芦苇倒伏,拨开后进去一看,吓了一大跳:里面赫然躺着一个已经死去的庞大动物!该工人吓得转身就跑,回到家里大病了一场。百姓们听说之后,结伴前去观看,并且报告给了当时的政府。
当时西海关附近的一家防疫医院人员穿着白大褂,给已经生蛆的动物尸体喷射了消毒水。“龙”骨被抬出来后,有人用4个船锚系上绳子将骸骨围成一圈,供大家参观。
孙正仁:光骨头不是原来的龙型——画的那个、描的那个,不是那个型,就是挺长的,挺大的头,两个大角一米多长,不止一米三、四尺,长两根。趴在地上,身上弯弯曲曲的,能有十几米这么长。
历史记载
记者翻阅1934年8月12日《盛京时报》时惊奇地发现,此“龙”竟然有“爪”,而且还用“爪”挖了一个近17米长,6米多宽的土坑,说明“龙”后曾经挣扎过。
当时报道的记载:“……该龙体气参天,头部左右各生三支甲,脊骨宽三寸余,附于脊骨两侧为肋骨,每根约五六寸长,尾部为立板形白骨尾,全体共二十八段,每段约尺余,全体共三丈余,原龙处,有被爪挖之宽二丈长五丈之土坑一,坑沿爪印清晰存在,至该龙骨尚存有筋条,至皮肉已不可见矣。”
这些特征也进一步验证了是龙的看法。
据几位老人讲,当年有关方面曾邀遍老渔民辨认,但没一个人认识怪物尸体。人们议论纷纷,普遍认为是“龙”。
营口伪第六警察分署组织人力,将其尸骨分解后运到南岸,在西海关前空场上按原状摆放,任人参观。
当时的《盛京时报》派人采访,也称之为“龙”、“天降龙”、“营川坠龙”、“巨龙”等,同时还配以照片,图文并茂。营口市民争相观看,附近城市专程来参观者也络绎不绝,购买往返营口的火车票因此紧张起来。后又有报道说,营口水产高级学校(正式名称是省立营口水产学校)渔捞科张老师判定“确系蛟类”。
当时的营口美大照相馆和英明照相馆洗印了大量“龙”骨展览的照片,在二本町胡同附近沿街贩卖,一些从外地来营口参观“龙”骨的人,争先恐后购买“龙”骨照片带回去给家人欣赏。
李滨生:记得那一年我十岁,在70年前,在西海关露天展览围的一圈是锚,舢板下固定船的锚用那个间断着围起一个圈,用绳子拦着,地下洒着白灰,因为人很多也挤不进去。随着人流的移动才能到前边看,人都有一个好奇心理去看,只是传说中有龙,实际生活中没有见过的机会,都很好奇,去看。重点都看头,它很长,有两三丈长,十米左右,立着。脊梁骨朝上不像鱼。奇怪的是头上有角,任何水族没有角。
翻阅相关资料,记者看到了1934年8月14日《盛京时报》刊登的“龙”骨照片复印件,虽然年代久远,加上受当时摄影技术以及种种因素制约,只能依稀看出头戴草帽观看“龙”骨展览人群的模糊身影,然而画面中一具长长的动物骸骨及其头上生出的两只长角依然清晰可见。
《盛京时报》报道:龙骨由警署交给 师范南校 保存为标本。
遗憾的是,由于战争时期社会秩序混乱,偌大的骸骨不知所终。
1939年,16岁的孙正仁来到大连给人做管家,女主人的丈夫是营口商会会长的弟弟。孙正仁深得主人的赏识,1941年离开大连时,女主人把一段“龙”骨当作奖赏给他。据介绍,女主人手中的龙骨大约有三斤多重,呈白色条状,骨头底端约有碗口大小,慢慢向上延伸越来越细,直至最尖端。骨头表面的白色釉面很亮,大家说是‘龙’牙。女主人告诉他,这是曾经在营口展览的龙骨。
6月16日上午,孙正仁老人把自己保存了整整六十三年的五块“龙”骨捐献给了市史志办公室,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鉴定一下他手中的骸骨。
营口坠龙事件和龙骨现世的经过大概如此。对此,多方媒体进行过报道,也有各种质疑的声音。
动物特征
依据前面的介绍,做个特征综述。
体貌
1、长条形,十来米长。
2、有杈角。
有双角(普通的水生动物无角)且是鹿角那样的杈角,这在动物界非常罕见,真是传说和正史记载里龙的特征。
3、有鳞片:运尸体时,鳞片装了两大筐。
4、嘴上两个长须。
5、有四爪,爪印子清晰存在,有报道。
6、大眼睛凸出。
骨节
7、脊骨28节。专题片《龙影遗骨》说《盛京时报》报道是28节。
声音
8、声如牛嚎,它死亡前,人们听到过。古代文献里龙声如牛。
气味
9、腥味极浓,弥漫很远,体气参天。传说文献和正史记载里,龙腥味极浓。
能力
10、能在空中飞:据《盛京时报》“龙降酿灾”文章报道。
11、能力超常。曾在天空下降,弄翻几只小船,卷坏一些房子,这是普通动物做不到的。
可见,该动物与传说里龙的标准类型,多个特征完全相同。
比较:1944年松花江陈家围子村坠落的黑龙,是独角龙,七八根长须,异于传说里龙的一般类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