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备课教案3

  解决问题
  第1课时
  解决问题(一)
  教科书第77页例1,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第3题。
  教学目标
  1 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结合具体情景分析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通过对比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至少"、"最多"的含义,并进行正确解题。
  教具、学具准备
  例1图片,补充例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小学三年级的同学准备在食堂搞一次聚餐,你能帮帮他们吗?
  (2)出示例1图。
  (3)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根据上面的信息,来解决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
  1 教学例1
  (1)找出问题"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中你认为重要的词或字,并说说为什么你认为是重要的。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板演:95 8=11(张)……7(人)
  (3)怎样作答,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明确为什么要加1
  2 补充例题4个轮子装一辆玩具车,83个轮子最多能装多少辆车?
  (1)学生阅读,理解题意,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或字,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理解。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板演:83 4=20(辆)……3(个)
  (3)怎样作答,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明确多余的3个轮子不能装成一辆车,所以要舍去,最多能装20辆。
  3 对比巩固对比以上两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4 拓展在生活中你遇见过以上两种类似的问题吗?谁能举例说一说(学生举例,其他学生判断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第79页练习十四1~3题。
  (2)练习:三(1)班第1小组有8人,老师有59个作业本,平均分给第1小组,每人最多得多少个作业本?
  四、课堂小结
  第2课时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7页例2,练习十四4~6,8题。
  教学目标
  1 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结合问题情境能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 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具、学具准备
  例2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生活中经常有判断快慢、多少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说说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2)今天我们就要运用这些标准来解决问题。
  二、探索新知
  1 教学例2
  (1)看看小红和小林正在说什么。
  (2)出示例2图,获取信息。
  (3)能直接进行判断吗?怎么才能判断?可以小组讨论,教师进行适时点拨。
  (4)说说你们小组判断的标准。(速度、相同时间内的路程等)
  (5)根据各种不同的标准,列式并解答,学生板演。
  (6)方法有很多种,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
  2 巩固练习练习十四第4题,说说判断的标准是什么,你怎么计算的?
  3 小结当比较量不一样时,不方便进行比较,就应该找出相同时间内的标准量,如速度、工效等,进行比较。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四第5题、第6题和第8题。
  四、课堂小结
  第3课时
  解决问题(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例3,练习十四第7题,第9~11题。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已有知识确定解题思路,并根据解题思路,制定解题策略,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2 通过解题策略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确定解题思路,并制定多种解题策略。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78页例3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周末都喜欢到公园、野外走走,丽丽家也不例外。周六她们一家6人来到公园准备划船,可是她们家却发生了分歧,我们去看看吧。
  (2)出示例3情境图,学生获取信息。
  (3)提出问题:怎样租船比较合算?
  二、探索新知
  1 教学例3
  (1)理解题意,"合算"是什么意思?就是把每种租船方式的价格进行比较,便宜的就合算。(2)小组讨论:怎样租船合算?(3)汇报方法。
  (4)试列式解答,并板演
  2 小结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解决问题,既可以用乘法解决,也可以用除法解决,尽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样,但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3 巩固练习(练习十四第10题)(1)获取信息,逐一写出,帮助学生理解。(2)要解决哪种合算,怎么办?(提出解题思路)(3)解决问题1,列出算式,得出结论。(4)解决问题2,列出算式,得出结论。(理解9盒是1箱多2盒,有困难的同学小组内交流)(5)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练习十四第7,9,11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页第1题,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 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
  2 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通过复习,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回顾、梳理
  (1)你能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吗?(2)学生分组梳理,画出示意图。(3)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图。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笔算没余数的
  二、自主练习
  (1)第82页第1题:独立计算,再指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2)第83页第3题:独立填写,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填。(3)第84页第5题:正确理解题意,再独立计算。(4)第83页第1,2,4题:独立完成。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收获,师生小结。
  第2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页第2,3题,练习十五第6,7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2 进一步巩固确定解题思想,制定多元化的解题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确定解题思想,制定多元化的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每年的中秋节,要吃的传统食品是什么?月饼有各种不同的包装方式,我们去看看吧。从题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二、合作探究
  1 第82页第2题出示题目信息,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时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以上算式,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发现?2 第82页第3题获取题目中的数学信息,说说怎样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怎样估算的。小组讨论:你在生活中还遇到哪些估算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十五第6题获取信息,确定解题思想,制定解题策略,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2 练习十五第7题学生独立练习。分组讨论思考方法,交流时说说各组的解题思路。
  四、提高练习第84页思考题。小组讨论:怎样求正确结果?要求除法题的结果,必须知道为什么要求被除数?怎样去求被除数?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认识周长(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6-87页的例1、例2、例3,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法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
  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杯子、较大盖子各一个,一张长方形纸片、一把尺子、一个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教学例1。
  1 视觉感知桌布周长
  出示挂图(例1图),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提问:妈妈想给桌边镶花边,你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镶吗?指名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一指
  2 视觉感知树桩面的周长
  出示挂图(例1图)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提问:图中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测量树桩面周长)
  你知道树桩面周长指的是什么地方的长吗?(指名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一指)
  学生操作、口答后,并指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的周长。
  二、触摸感知,联想周长
  教学例2。
  1.认识课本封面的周长
  让学生观察课本封面,指名说一说课本封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的长度。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课本封面四周的长是封面的周长。然后让同桌合作,其中一个学生用手指沿着课本封面的四周摸一摸,边摸边说封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的长度。另一个学生观察,看在摸的同学是否摸得正确。(两个同学轮流进行)
  2.启发联想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广告牌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让学生再举一些例子说明周长。3.总结归纳
  什么是周长呢?(让学生自学课本第89页的内容,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围图形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动手测量,认识周长
  教学例3。
  1.小组内讨论测量周长的方法
  先让学生指一指圆片、杯子上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树桩面、杯子的上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测量方法。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方法:
  ①测量长方形纸片的周长时,可用尺子分别量出每条边的长,再加起来。
  ②测量圆片和杯子上底面的周长有两种,一是软尺量,二是用线围,再用尺子量线。
  3.学生操作练习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杯子、圆片、长方形纸片、卷尺、尺子等),测量出圆片、杯子上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测量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4.再认识周长
  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师强调"一周"的含义,让学生体会"一周"的内涵。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的题目。
  (1)学生独立操作: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钉子板,用绳子围几个图形,再沿着它们的周长摸一摸。
  (2)汇报交流:你围了什么图形?它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
  认识周长(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页练习十六中的1,2,3,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交流,初步认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准备一支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什么是周长?请举例说明。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二、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做练习十七中的1,2,3,4题。
  1.第1题
  (1)理解题意。
  (2)让学生用彩色笔画一画,画完后,同桌的同学互相看一看。
  (3)全班交流展示时,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画的各图的边线。
  2.第2题
  (1)理解题意。
  (2)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摆完后思考,三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3)全班交流展示时,指名回答,三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说出你的理由。
  3.第3题
  (1)学生先测量,再独立计算出每个图形的周长。(按整厘米数计算)
  (2)全班交流时,教师指名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指名回答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测量的,怎样计算的。如果学生能用简便的方法测量,教师要给予肯定。
  4.第4题
  (1)学生先独立测量出作业本封面的周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测量结果。 (2)同桌合作测量课桌的周长,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时,指名回答测量结果以及测量方法。
  5 思考题
  先让学生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学生说的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拓展练习
  教师出示习题。
  a、b分别是两边的中点,甲、乙两部分的周长相比,结果如何?
  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甲、乙两个部分图形的周长是一样长。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 90页例1、例2、例3、例4,第94页课堂活动中的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
  教具、学具准备
  学具:每个学生都准备长9 cm和6 cm的小棒各两根,两张长10 cm,宽5 cm的长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以下两个图形。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2)指一指: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
  (3)教师揭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教学例1
  (1)摆一摆。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9 cm和6 cm的各两根),用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
  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
  (3)提出问题。
  教师: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自主探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比较、交流以上几种算法。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再让学生说一说式子中9+6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2?
  (7)归纳公式。
  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
  2.教学例2
  (1)过渡:我们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
  (2)出示例2的图。
  教师:这个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4。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出示: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cm)
  (1)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全班交流,注意书写格式。
  2 教学例4
  小娟有条红色的丝带,用这条丝带刚好围成一个长8 cm,宽6 cm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条丝带围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让学生口述想法。
  答: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cm。
  (4)深化认识。
  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中的1,2,3题。
  1.第1题
  (1)打开第94页,让学生观察钉子板中的两个图形,然后求它们的周长。
  (2)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第2题
  (1)让学生自己测量课本封面的长和宽,然后独立计算它的周长。
  (2)全班交流。让学生板书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3题
  (1)学生两人一组,把课前准备的两张10 cm,宽5 cm的长方形纸板拼起来。
  (2)计算所拼的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的?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至第91页练习十八中的1 7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认识,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准备一张方纸巾、一本美术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什么叫做周长?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教师: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中的1 7题。
  1.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各个图形的周长。
  (2)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指名学生回答计算结果,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计算的。
  2.第2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填表。
  (2)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指名学生回答计算结果,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计算的。
  3.第3题
  (1)理解题意,明确小黑兔沿着篮球场边线跑了一周,要求小黑兔跑了多少米,就是求篮球场的周长。
  (2)教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4.第4题
  (1)理解题意,明确求"大约要买多少厘米花边?"就是求专栏的周长。
  (2)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3)全班进行交流。
  5.第5题
  (1)准备工具:给每个小组发一张方凳(上面是正方形),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方纸巾、美术书。
  (2)小组合作,先测量,再填表。(按整厘米数填)
  (3)全班交流。让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计算结果及计算方法。
  6.第6题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让学生口述想法。
  7.第7题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尝试解决。
  (3)全班交流。
  (4)深化认识。
  通过本题的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三、发散思维
  指导学生做第96页的思考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小蚂蚁回家走哪条路近,为什么?根据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分数(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页例1、例2,课堂活动1,2,3题。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2 通过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观察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认、读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会认、读简单的分数。
  2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小黑板,胶布。
  学具:圆形、正方形、两张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西游记》里有关孙悟空和猪八戒吃桃的故事。(略)
  (2)同学们,你们能帮猪八戒回答这个问题吗?(让学生回答)
  对,半个,每人能得到1个桃子的一半。
  1个桃子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那"一半"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3)今天我们要将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请一位同学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指名上来操作)
  这位同学是怎样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的?(指名回答)
  除了可以这样分以外,还可以怎样分呢?(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动手操作,展示不同的分法)
  (2)小结: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张纸的一半,用分数表示是12,读作:二分之一。(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并会读、写分数)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喜欢图形的二分之一(强调必须是平均分),并与同桌交流。
  (4)让学生折不同图形的几分之一,并把折成的图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展示,说说你折的是几分之一。
  (5)教师出示一张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已涂上颜色的正方形纸,让学生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能表示什么?
  (6)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谁能帮猪八戒回答孙悟空提出的问题呢?
  三、拓展练习
  教师出示小黑板,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判断。
  把一个 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 的二分之一,对吗?
  四、巩固练习
  集体完成课堂活动第1,2题,并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生活中,你能说出用分数表示的物体吗?
  认识分数(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页例3,练习十九第1,2,3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情境,进一步感知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2 认识几分之几,并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几分之几,会认、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两张长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小组内说说你认识的几分之一,并用长方形纸折出你认识的几分之一。
  (2)请小组代表折一折、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板书。
  (3)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师出示一张平均分成6份并在其中2份涂上颜色的长方形纸。
  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涂上颜色的部分有()个16,用分数表示是()。(让学生回答)
  没有涂上颜色的部分有()个16,用分数表示是(),那么46里有()个像26,46……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分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小结:分数上下两个数中间有一条线,我们把这条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
  (3)教师说分数,学生写分数,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指出分数的分子与分母。
  (4)让学生翻开书98页独立完成例3,再集体订正。
  三、猜一猜
  (1)出示一条线段。
  男孩表示出了这条线段的12
  女孩表示出了这条线段的13
  让学生猜一猜谁表示出的线段长,为什么?
  (2)先小组讨论,再汇报讨论结果。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猜得对不对?男孩表示出的这条线段:
  女孩表示出的这条线段:
  四、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九第1,2,3题,并集体订正。
  五、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例1、例2,课堂活动1,2题以及练习二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意义。
  2 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圆形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分数,并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那你们能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吗?(指名口答,并对说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2)你们还想继续和分数交朋友吗?今天我们还是学习和分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情景图,让学生观察。
  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让学生回答)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板书)
  引导学生先看这个问题:求两人一共吃了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口答师板书:15+25=,怎样求15加25等于几分之几呢?
  (2)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把它平均分成5份,先将15涂上它的颜色,再用另一种颜色涂上它的25。
  问:涂上颜色的部分占整个圆形的几分之几?它表示的是什么?那么15+25等于几分之几?
  请学生站起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想:()个15加上()个15等于()个15,就是()。
  让学生观察发现,两个分数相加,分母一样的情况下,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3)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并集体订正。
  (4)再看第二个问题:求女孩比男孩多吃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计算呢?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再汇报讨论结果,并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5-15=15
  (5)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并集体订正。
  (6)让学生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7)翻开书103页,让学生完成例题填空。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并集体交流。
  (2)判断。(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请举例说明你是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2页例3以及练习二十第5,6,7,8题。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好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喜欢吃什么蔬菜,能告诉老师吗?(让学生回答)
  你们喜欢吃的蔬菜种类还真多,那你们见过种菜的菜地吗?让学生描述一下菜地的样子。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小芳家的菜地中,都种了什么菜?好吗?
  (2)出示小芳家的菜地(根据教科书104页例3)
  我们先来看看小芳家种了什么菜?(出示蔬菜名称,让学生回答)
  再让学生看每种菜占菜地的几分之几?(指名回答)
  三、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1)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让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2)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审题、分析题意。
  (3)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
  (4)指名口答,并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四、练习
  1 拓展练习
  (1)在生活中还遇见过类似的问题吗?谁能举例说一说?
  (2)出示教科书108页思考题。
  按题目要求先让学生做题,再分小组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算式的分子与分母有什么联系以及每道算式结果的分子与分母有什么关系。
  2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5,6,7,8题,再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在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解决问题的思路。
  年、月、日(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 109页例1和第112页课堂活动第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观察、统计等过程,认识年、月、日时间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判断大月、小月。
  2 通过学习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
  3.通过年、月、日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年、月、日的关系及大小月的记法。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不同年份的年历并收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教材109页有关年、月、日的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
  提问:从图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信息都与年、月、日有关。
  揭示并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 组织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课前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2 教学例1(认识年、月、日)
  (1)观察、思考、统计。
  课前同学们还收集了各种不同年份的年历,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现在请你们观察手中的年历,解决以下问题:
  ②把各月的天数填入下表:
  月份(月)123456789101112合计
  天数(天)
  ③有31天的月份是(),有30天的月份是(),2月有()天。
  (2)小组交流。
  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统计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认识大月、小月。
  指名口答下列问题,教师适时板书:
  ①1年中有31天的是哪几个月?
  ②1年中有30天的是哪几个月?
  ③请你猜一猜:31天的月份叫什么?30天的月份叫什么?
  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并板书。
  ④还有一个月份,既不是31天也不是30天,你们知道是哪个月吗?追问:2月有多少天?(为什么有28天和29天的区别呢?我们下节课来研究)
  (4)巧记年、月、日
  大月和小月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我们怎样来记住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呢?
  ①指名交流。
  ②介绍"拳头记忆法":教师边演示,边口头讲解用拳头记忆大、小月的方法,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跟着学。
  ③教师还可以提供以下儿歌让学生选择记忆。
  如:"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三、练习巩固
  完成教材114页课堂活动第2题。小组交流,指名口答。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教科书115页第1题。
  24时计时法(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6 117页例1及第118页课堂活动,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认识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计时法。
  2 结合生活实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相应时刻,并感受不同计时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通过24时计时法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相应时刻。
  教学难点
  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相互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钟面。
  学具:每小组准备一个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 感受认识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
  出示:教科书118页的情境图。
  (1)引导学生了解情境图:你从图中了解到小王和小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小王为什么出错了?那怎样来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
  (3)指名交流后教师小结:除了同学们说的方法外,还有一种更加简明的并被广泛应用的方法——24时计时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合作探究
  1 介绍24时计时法
  2 探究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那么,怎样具体使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呢?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仔细观察下表找到规律后填写完整。你一定会有所发现(表略)。
  (2)小组合作完成此表格,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教科书119页的"议一议"。
  三、拓展应用
  教学例1:
  (1)用24时计时法说说:下午什么时候上第一节课?什么时候放学?晚上什么时候睡觉?
  (2)再用24时计时法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周末主要活动的时间,并用钟面拨出来,全班交流。
  (3)比一比谁快:用钟面拨出15时、21时、20时40分、23时17分。
  四、课堂活动
  (1)教科书121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找朋友。
  (2)教科书120页课堂活动。
  对口令:一个学生说上午或下午的时刻,另一个学生用24时计时法把它表示出来。
  五、课堂总结
  说说今天学习的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关于24时计时法的知识还有哪些?
  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和第3题。
  24时计时法(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7 118页例2、例3及第122,123页练习二十一第4,5,6,7,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 利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感受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钟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24时计时法的相关资料的收集,你们都收集到了哪些资料呢?
  指名汇报后引入课题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二)
  二、合作探究
  1 教学例2
  (1)提出问题
  出示情景图,根据这个情景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探索算法
  针对"这个邮局全天营业多少时间?"这个问题,你怎样来解决?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2 (1)解决问题:
  问:从19时北京申奥陈述时间到22时10分奥运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主办权,中国人在期盼中等待了多长时间?
  (3)学生总结方法:刚才我们是使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3 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问:小明晚上睡了多长时间?
  (2)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3)指名交流,让学生口述推算过程。
  (4)习惯教育
  三、课堂活动
  (1)完成教科书5,6,7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思考题
  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教师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探讨推算时间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归纳一下今天遇到哪些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
  五、作业
  用24时计时法合理地设计一份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做一个家庭年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2 123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家庭年历的制作,巩固所学的有关年、月、日,人民币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
  2 知道年历的结构,懂得看年历,初步掌握年历的制作方法,会用简单的推算方法制作简单的家庭年历。
  3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通过活动,学会尊敬长辈,热爱家庭,感受家庭的亲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当年的大挂历本一本。
  活动前的准备
  1 课前调查家中重要的纪念日,如一家人的生日、父母结婚纪念日、自己入队的日子……
  2 制作一个活动经费预算计划,征求爸爸妈妈的意见。
  3 到商店挑选制作年历所需的纸、笔、颜料等,要注意质量和价格。
  4 到网上或图书馆查资料,看看要制作的明年年历每个月第一天是星期几。
  5 每个学生准备当年的小年历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课前你们都对家人的生日做了一个调查,谁来说说你最喜欢的一个亲人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指名回答后追问:那他明年的生日是星期几呢?你有什么办法?(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想的方法都是看各种形式的年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来设计一份有创意、有特色的年历呢?
  板书:实践活动:做一个家庭年历
  二、前期准备,交流分享
  1 交流家中重要的纪念日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调查到的家中的重要纪念日,同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获得这些信息的。
  2 了解制作家庭年历的经费使用情况
  问:制作年历你买了哪些材料?分别用了多少钱?你征求过爸爸妈妈的意见吗?
  指名汇报
  3 复习知识
  要制作XX年的年历,要涉及的内容很多,我们来复习一下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指名说一说1年有几个月,哪些是大月,大月每月有几天,小月每月有几天,怎样判断平年、闰年、平年2月是几天,闰年2月是几天等。
  (2)了解XX年每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
  指名汇报:XX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每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并说一说自己是从哪里获得这些信息的。
  三、动手操作,体验创造
  1 引导观察
  教师出示当年大挂历,介绍年历的结构。2 学习制作
  (1)明确制作关键。
  问:你认为制作每月的月历,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2)教师利用课前收集的年历图片,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并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4)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问:在制作中你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想说的?请各抒己见。
  四、展示交流,相互评价
  (1)让每一组的同学站起来展示自己制作的家庭年历。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先在小组内评价,推出最好的一份优秀年历,到展示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3)集体评价:大家来评一评,谁的家庭年历做得最准确、最漂亮、最有创意?
  五、全课小结并延伸
  同学们真能干,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 出这么多美观、有特色的家庭年历,并且还对家庭的重要纪念日作上了标记,那你们知道XX年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几月几日举行吗?8月8日是星期几?你能在年历上圈出来吗?
  生活中还有很多重要的日子,比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环境日、禁毒日、国庆节、少先队建队日等,回去查查资料,把它们圈出来,在新的一年里去关注它们,做一个关心家人、关心祖国妈妈的好孩子。同学们,让我们在新年的第一天就把自己制作的家庭年历挂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让家中的亲人经常欣赏到自己的作品,好吗?
  总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6 125页乘法与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 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整理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
  3.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4.体会到小组合作在复习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
  (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
  (4)小组汇报
  出示小组汇报要求:
  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
  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
  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代表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
  二、复习乘法与除法
  1.复习口算
  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
  80 8=200 5=4 25=65 8=
  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笔算
  (1)问: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教科书第126页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结合题目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304 5=
  3.复习估算
  (1)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应用过估算,是怎样用的?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乘法与除法的第3题,同桌再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估算方法,如果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52 9 ,可以用50 9,也可以用52 10进行估算。
  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分数
  (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题。
  (2)指名口答填写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2.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
  (1)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
  (2)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时,结合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整理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
  总复习(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5页年、月、日和教科书第127页周长、克、千克、吨的认识,完成练习二十二教科书第6,7题和教科书第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回顾,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年、月、日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判断平年和闰年;进一步认识24时计时法,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复习已建立的周长概念,熟练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图形的周长。
  3.复习已建立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概念,能准确地用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质量,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4.通过复习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年、月、日的知识。
  2.周长概念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平年、闰年的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
  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对乘法和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了整理,今天继续复习年、月、日、周长和克、千克、吨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复习
  1.复习年、月、日
  (1)小组合作讨论:我们学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
  教师巡视,参与到各小组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2)全班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逐一出示板书:
  一年有12个月(4个季度)
  大月31天:1,3,5,7,8,10,12各月
  小月30天:4,6,9,11各月
  2月28天(平年)或29天(闰年)
  教师:平年的2月与闰年的2月天数不同,如何正确判断平年与闰年呢?举例验证。
  2.24时计时法
  (1)同桌相互说一说怎样用24时计时法计时。
  (2)联系自己生活习惯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自己每天一些活动开始的时刻,完成年、月、日部分第128页第2题,同桌之间相互检查。
  (3)观察自己的作息活动时间表,根据自己每天起床和睡觉的时刻,算一算每天你能睡几个小时,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同桌议一议每天自己的睡眠时间合理吗?为什么?应该怎样改进?
  3.周长
  (1)周长概念
  教师:沿着课桌面四周摸一摸,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完成教科书第129页第1题,小组内独立测量并计算本题图形的周长,再交流周长的算法。
  全班交流反馈,强化记忆。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4
  (3)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1题,用一条长24 cm的绳子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议一议它们的长和宽可能是多少米。
  (4)延伸:其他图形的周长你会计算吗?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4.克、千克、吨的认识
  (1)先让学生说一说本学期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在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这些单位,完成第129页第2题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
  (2)指名说出克、千克、吨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完成填空。
  3吨=()千克8 000克=()千克
  ()克=2千克()吨=7 000千克
  (3)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33页13题。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四、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三第5,6题和132页第9,10题。
  总复习(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6页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完成练习二十三第8,9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巩固已认识的8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7个方向,进一步认识简单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并从中体会到物体间位置的相对性。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和特征,并能利用旋转和平移的基本特征描述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在复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意识,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东、南、西、北中,参照物变化时方向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有关空间和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
  二、复习
  1.东、南、西、北
  (1)同桌相互说一说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2)教师:给定一个方向,你们能画出其余7个方向吗?同伴合作画出一个方向板,教师巡视。方向板如图:
  指名说一说:当你面向西北面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
  (3)出示第128页东、南、西、北第1题中的动物图。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参照物发生变化后,方向仍然不变。
  (4) 小玲家在学校的()面。从小玲家到学校要向()面走()米;从小玲家向()走()米可到小青家。
  2.旋转和平移现象
  (1)出示第128页情景图,学生观察后,让学生说出情景图中的运动现象,很快判断哪些是旋转,哪些是平移。
  (2)小组内先议一议旋转和平移的特征,然后同伴之间相互做动作
  (3)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31页第8题,列举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现象。
  三、全课总结
  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提高?
  四、练习
  (1)第131页第7题。
  (2)观察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向家长说一说。
  总复习(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7页解决问题及练习二十三第13题及15-18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应用乘、除法的知识和其他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倡导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4.经历与他人合作的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本学期以来,我们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你能说一下在生活中是否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吗?举例说明。
  二、复习解决问题
  1.出示第129页图中情境
  (1)提炼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出示:
  白菜种子16元/包,萝卜种子15元/包,西红柿种子17元/包。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①小组合作:组内先根据情境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②全班交流汇报各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按问题难易程度板书,如学生考虑不周全,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问题如:
  6包萝卜种子需要多少钱?  3种种子都要买可以怎样买?  如果只有100元,3种种子可以怎样买?……
  (3)小组内合作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注意辅导对此部分知识掌握较困难的学生。
  (4)全班汇报交流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相互评价和反思,教师对学生合理的解题过程要给予充分肯定。
  三、练习
  1.合作探究练习二十三第14题
  出示第14题情境图,
  (1)学生先独立完成题中问题:哪个小朋友买的笔记本的总页数要多一些?
  (2)根据图中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补充练习
  ①小明每天早上要沿着长150 m,宽70 m的足球长跑5圈。他每天要跑多少米?
  ②从贵阳开往重庆的火车21:30从贵阳出发,第二天早上7:30到达目的地,这列火车每时行47 km,贵阳到重庆全长多少千米?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
  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11 km,修了20天,还剩80 km没有修完,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完成第132页第12题。

2017精选落价阅读理解答案导语我们很多的时候都会需要落价阅读理解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落价冰心我们家的老阿姨回安徽老家去给儿子娶媳妇的时候,对我说宋老师,我这次回去,可能不来了。我总觉着落价阅读理解及答案我的心猛然往下一沉,心说和破烂一样,我们是落价了,这我早就知道!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落价阅读理解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落价冰心我们家的老阿姨回安徽老家去给儿子娶媳妇的时候,对新唐书杜伏威传阅读答案杜伏威,齐州章丘人。少豪荡,不治生赀,与里人辅公祏约刎颈交。公祏数盗姑家牧羊以馈伏威,县迹捕急,乃相与亡命为盗,时年十六。伏威狡谲多算,每剽劫,众用其策皆效。尝营护诸盗,出为导,入丰子恺阿庆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阿庆丰子恺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掀开巫山人神秘的面纱阅读理解附答案一直以来,东非大裂谷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使得西方学者得出了人类起源于非洲,亚洲直立人从非洲扩散而来的结论。我国学者曾提出过亚洲也可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的看法,但一直缺少200万400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始终以读和图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图中感受。我在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导入部分以投影诗中插图入手,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使超级糖果屋的教学反思本月的主题是甜甜蜜蜜,由于我们课前出了通知,因此很多孩子都从家里带来了好多好多的糖果。第一个活动是超级糖果屋,超级糖果屋的目标是让幼儿观察了解糖果的形状,知道糖果的种类很丰富,愿意有趣的昆虫的教学反思通过这次的教学,可以让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认识了这些昆虫,更多的是如何与它们和平自然地相处。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有趣的昆虫的教学反思,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有趣的昆虫的教学反思1六月份,天有不测风云教学反思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自然而然反思也会从不同方面去思考。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天有不测风云教学反思,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篇一天有不测风云教学反思每个学科都有它的属性,生命科普版六年级上册Lesson10)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课话题为动物(Animals),在本课可以学到一些和动物相关的对话以及相应的词汇,(Letstalk)中通过Qiqi和Eve的对话引出本课的主题句Thegiraffeis物质的溶解教学反思溶解广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下面小编整理了物质的溶解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课堂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一首先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把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生物群落的概念加以区分,突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指出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心就是它的结构和功能,由此引出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2。教学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一教学目标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二思路由于第1章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和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内容,是本章学习的基础。同时,本章内容又是后续章节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应第3章(学案)细胞的基本结构变式训练1食醋中的醋酸分子是活细胞所不选择的小分子物质,蔗糖是大分子物质。用食醋和蔗糖可以将新鲜的蒜头腌制成糖醋蒜,这是因为()。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细胞的间隙里b醋酸和蔗糖分子均染色体结构变异一教学目标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3。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教学难点(1)染色体组基因的本质一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教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题目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一教学重点1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从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发现主要生态因素。教学难点1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原因。2学会区分第6章(学案)细胞的生命历程例题分析例1如下图所示能够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a。甲乙b。乙甲c。甲甲d。乙乙解析此题考查细胞周期的概念,考查学生使用各种表达形式描述一些生物学事实现象等的能力。根据细胞周期中间人类遗传病与优生高中生物第二册(必修)学案第40课时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知识精华题例领悟例1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在下列血亲关系中属于旁系血亲的是()a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教学内容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1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叶绿体的结构和色素的种类,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技巧,学走近细胞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开篇没有绪论,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家访谈,通过邹承鲁院士谈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过程,渗透科学家的创新团队合作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为国争光为人类作贡献的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