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 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 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同学们知道杜牧的多 作品呢?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点拔(选其中的几首)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背景介绍与解题: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XX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趋向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六、讲解第一段。 (一)补充解释 1 六王毕,四海一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 骊山北构而西折 而:表顺接的连词。北、西:名词作状语。走:达。 3 各抱地势 抱:适合,随着。 4 盘盘焉 焉:……的样子。 5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量词,座,所。 6 复道行空 行空:横跨半空。 7 不知西东 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 8 歌台暖响 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 9 而气候不齐 而:然而。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齐:相同。 (二)分析内容。 1 前四个3字句:写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 2 第二句:从全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3 第三四句:写阿房宫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 4 第五句:由实写楼阁、廊檐到虚写长桥复道。 5 第六句:用夸张、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来陪衬它的宏大宽广。 (三)板书总结: 七、作业:课后自译并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段:检查翻译、背诵及活用词掌握理解情况。 二、分析第二段。 (一)补充解释: 1 辞楼下殿 辞:离开。下:走下,名词作动词。 2 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 3 朝歌夜弦 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乐。 4 为秦宫人 为:成为。 5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绿云:黑发。 6 雷霆乍惊 乍:突然。 7 杳不知其所之也 之:动词,往,到。 8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9 齐楚之精英 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10 金块珠砾 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 (二)分析内容: 1 第一句:照应"六王毕,四海一"。 2 第三句:写宫人梳妆打扮,着力表现其明艳动人。 3 第四五句:写宫人的凄惨生活,揭示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 4 第六七句: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被践踏。 5 小结: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靡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三、分析第三段。 (一)补充注释: 1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 2 秦爱纷奢 纷:多,繁华。 3 人亦念其家 念:顾念。 4 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怎么,为什么。 5 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比。南亩:田间。 6 多于周身之帛缕 周:全。帛缕:借代衣物。 7 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二)分析课文: 1 前四句:对比人心事理,质问秦统治者的贪婪与残暴。 2 第五句:比喻、排比,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 第六七句:写"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4 小结:由描写转入本段的议论抒情,逐渐显示文章旨意。 四、分析第四段。 (一)补充注释: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2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如果。爱:爱护。 3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为:做。 4 谁得而族灭也 得:能够。 5 秦人不暇自哀 哀:哀叹。 6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二)分析内容: 1 第二句: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2 第四句: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 3 第五句:用"后人"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意味深长。 4 小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五、总结全文 1 . 揭示主题:不爱人民的统治者必将导致灭亡。 2 .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 分析: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 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各篇的独创性是: (1)、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 (2)、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 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 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 独到见解。 (3)、《阿房宫赋》,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 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 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 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 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