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模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思考、教学设计这两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我的教学思考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我对教材的理解
  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然后着重对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教学,这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例2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教学。教材通过一个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我对教材的处理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我认为,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了"为班级之星颁奖"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新知。其次,就是对教材深挖重组。我认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包括两个层面的教学。第一层次,利用平均分概念,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并根据这一过程写出有余数的横式和竖式,重点掌握余数的含义。这里的商和余数都是通过分得到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竖式也只是横式的一种改写,还不涉及到计算的层面。第二层次,不再借助分实物,而是给出一个抽象的除法算式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需要学会如何定商。与第一层次不同,这里的商和余数不是分实物的结果,而是利用定商原则通过抽象的计算得到的,这一层的内容在教材中体现得不是很充分。所以在教学中,我作了适当调整,增加了一道计算题"26 4 …… "的训练,让学生把操作与计算统一起来,从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基于以上思考,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和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3、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而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
  二、我的教学设计
  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游戏导入,激发兴趣"、"操作体验,建立模型"、"应用方法,拓展延伸"三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环节。
  上课伊始,我拿出一排按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排列并编了号的气球。对学生说:"最近,老师学了一套魔法,不管你们说是第几号气球,我都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上来了,跃跃欲试,都想见识我的魔法。结果,正如我所说的,不管学生说第几号气球,我都能一猜就中,学生就觉得奇怪了,为什么老师能百猜出百中呢?这里面一定藏着秘密。在学生欲罢不能时,我问:"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情绪激昂,"想"字脱口而出。这样,将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欲望调到最高点。接着,我话锋一转,原来游戏中也藏着很大的学问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到今天的这节课。等学了新知识后,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通过这个游戏,学生的学习欲望空前高涨,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接着,进入到第二环节"操作体验,建立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根据这一理念,并遵照低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在这一环节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1、引发问题,感知新知
  首先,我创设了"为班级之星颁奖"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充当颁奖者并思考"10支铅笔"该怎样分给两位班级之星,巩固"平均分"这一概念,再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提出问题"10支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支",引出除法算式"10 2",利用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进行计算,明确商是5,再结合刚才学生"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个人分5支,正好分完,没有多余。接着,我出示竖式,学习笔算表内除法。在学习笔算表内除法这一知识点时,我采用的是讲授法,通过让学生倾听、照样子写算式等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处理是因为笔算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除法竖式。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学生或许从书上,或家长那里已经知道除法竖式,但他们的知道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他们可能知道竖式怎么写,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写。总的说来,学生对这个笔算过程基本上是没有认知基础的,需要教师进一步系统的讲解。在竖式中,重点让学生说说"10-10 0"说明了什么?旨在强调,10支铅笔全部分完,没有多余,在新知的生长点上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学习新知"余数"埋下了伏笔。
  2、操作演示,建立表象
  在感知了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正好分完"这一情况后,我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平均分物品时是不是每次都正好分完呢?通过反问,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随即,我抛出"如果有13支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又能分几支?"这一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我着重追求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经历实践到认识这一过程。先让学生用13根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分一分。交流各自不同的分法,有的学生可能每人一支轮流分;有的可能先分2支,再一支一支地分;也有的学生可能知道每人能分6支,最后剩1支。总之,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操作、思考,教师巡视、点拨。然后让不同分法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自己的分法。分的结果可能有:第一种每人分6支,多1支;第二种一边是6支,另一边是7支。对于第二种分的结果应让学生明白,这里的前提是平均分。然后,对第一种分法中的"1"进行追问:"这剩下的1支铅笔为什么不分了?"让学生讨论、交流,明白是因为不够分,所以这些铅笔不能正好分完,这个剩下的"1"就叫余数。如此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接着,我故意说这13支铅笔每人分5支,余3支,行吗?为什么?使学生再次明白只有分到不能再分时所剩下的那个数,才是余数。
  接着,放手让学生试着用横式写一写分的结果,试着尝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笔算。再针对横式、竖式中的"商"和"余数"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强化认识,并且注意一下"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这样,除了巩固对笔算除法的理解和掌握之外,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众所周知,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让学生动脑想、亲自摆和说,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余数"的表象,在操作实践中理解"余数"的含义,整个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
  3、观察比较,强化表象
  观察例1、例2,这两题最大的不同点在哪?通过观察、比较,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4、演算结合,掌握方法
  我出示"26 4 …… "这一道计算题,让学生尝试计算,遇到疑问时,同桌互相讨论、交流,也可以借助小棒,寻求方法。思考、讨论后回答:把2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怎样想的呢?引导学生总结出方法:分成4份,每份是几,就是4个几,想4和几相乘的积要比26小,不然的话不够分。如果相乘时的积太小了,说明没分完,还可以分,一直到不够分为止。所以4和几相乘的积不仅要小于26,还应最接近26。这样,把摆和算统一起来,实现操作过程数学化,达到了操作和计算的有机统一,学生的思维也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抽象化过程。还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最后一个环节是"应用方法,拓展延伸"。
  计算能力是在不断的明白算理,掌握法则,经过多次合理的练习逐步形成的。因此,我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分层次地设计了如下练习。
  1、基本练习。安排了"小博士看病"和"做一做"两道题,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综合练习。根据学生的座位情况,编了一道"用数学",让数学回归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3、发展练习。第一道题是课前的"猜气球颜色"问题。这一题是开放题,让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灵活多样地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知识又活跃思维,再一次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第二题" 5 …… ,猜猜余数可能是几?"也是一道开放题,不仅巩固了余数的含义,又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埋下伏笔,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让课堂的学习热情继续延伸下去,不因课的结束而结束。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

南非,教案示例南非重点1。重要的地理位置2。主要的矿产资源难点经济特点教具南非教学课件(导入)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经济结构的单一,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之近第十章ampnbsp极地地区ampnbspampnbsp学案设计第十章极地地区学案设计一课标要求说出两级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二本课目标1能够在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及经纬线特点和地球自转方向。2第一册身边的诱惑身边的诱惑教学过程投影据新华社报道,在近几年的全国刑事作案人员中,1425岁的青少年竟占总数的60以上,而其中1417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比率更是逐年递增目前,全国未成年犯在管教所服刑生物进化教案篇一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教案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生物实验教案初二生物实验教案篇一七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教案目的要求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生物共栖现象教案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2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生物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同学们,在自然界里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共栖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两篇教学反思一首先介绍了科学探究基本方法之观察法,同学们通过阅读了解了观察的基本要点及注意的事项,然后,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向学生提问教室里有哪些生物?那些非生物?(建筑物,树木,花课文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人物速写说课稿最新篇一人物速写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参加学校组织的这次说课比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素描速写基础中第五章第三节人物速写这节课是青年教师说课稿篇一青年教师说课稿青年教师教师芭蕾基训说课稿一说教材芭蕾基训在舞蹈练习者必不可少的一课,它在舞蹈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练习芭蕾基训,可以加强舞蹈特长生的身体柔韧性和体能,塑造肌动作补间动画教学反思动作补间动画是Flash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内容,后续的图层动画都是以它为基础的。下面是动作补间动画教学反思,为大家提供参考。动作补间动画教学反思11。本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借助
五年级下册做家务的能手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的1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2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3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强劳动观念。教学重点1养成爱劳动的习惯2掌握劳动的技巧。教学难点经常做家务教学过程幼儿园中班蚂蚁行进图科学活动教案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蚂蚁行进图目标1。了解寻找观察捉蚂蚁的方法。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食性和运动方式。2。产生探索蚂蚁等昆虫的运动方式的。兴趣。准备1。幼儿每人准备一个昆虫盒(或废旧小瓶托班活动安安全全滑滑梯教案设计意图滑滑梯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玩的项目,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玩滑梯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玩的过程中总会有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存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对滑滑梯的兴趣,通过社会活动安安全中班科学公开课躲在哪里教案活动名称躲在哪里?活动目标1体验味觉,增加味觉经验。2品尝分辨酸甜苦辣咸的味道。活动准备1分别装在5个杯子里味道不同的水。2酸添苦辣表情图片。活动过程1向幼儿讲述酸甜苦辣咸的故事。小班科学有趣的小乌龟教案活动目标1认识乌龟的外形特征,简单了解不同的乌龟,模仿小乌龟爬和游泳。2培养饲养小乌龟的意愿和养成爱护小动物的习惯。活动准备实物小乌龟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乌龟)小乌龟的爬行和游泳视大江保卫战评课教案设计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真实的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作为教师或许对1998年的那场世纪地面上丰富的生物资源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收集当地或身边的动植物相关资料,阐述地面上的生物与人类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对身边经济生物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地新目标初一Unit4优秀教案Step1Warmingup1TIalsoliketheclassroom。Itsabigroom。Whatcanyouseeinmyroom?Whatotherthingscan村居教案一教学要求1毖岜究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2闭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毕胂笫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二教材说明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随课文识字教案设计随课文识字的特点是让课文的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学生对生字生词就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也容易记忆。课文乌鸦喝水里有喝渴找怎旁许办法说演结合教案设计教例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本文时,教师先要求学生从文中圈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生圈出以下动词掰扛扔摘捧抱追。教师再要求学生各自做做这些动作,重点分析扛捧抱的不同之处。然后请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