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节我们解读了《内揵》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内揵的微妙作用以及如何去处理好上下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接下来我们解读第二章
第二章 进退自如,适当而取
【原文】
内者, 进说辞也; 揵者, 揵所谋也.。欲说者, 务隐度;计事者, 务循顺.。阴虑可否, 明言得失, 以御其志。方来应时, 以合其谋。 详思来揵, 往应时当也。
夫内有不合者, 不可施行也。 乃揣切时, 从便所为,以求其变。 以变求内者, 若管取揵。 言往者, 先顺辞也;说来者, 以变言也。 善变者, 审知地势, 乃通于天, 以化四时, 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 见其谋事, 知其志意。 事有不合者, 有所未知也。 合而不结者, 阳亲而阴疏。 事有不合者, 圣人不为谋也。
【译文】
所谓内, 就是向君主进献言辞, 以言辞来结交君主;所谓揵,就是向君主进献计谋, 以计谋来打通阻塞, 得到君主的信任。 想去游说君主的时候, 必须先审时度势, 暗中揣测君主的真实想法和意图; 想要向君主进献计谋时,必须循着君主的意思。 己方暗中考虑是否可行之后, 再对君主公开说出行事之得失, 以此来迎合君主的心态。 进献计谋要选准时机, 对方一旦有应, 即进献以合于君主的谋略。 先须经过详细周密地计谋, 然后去回应君主, 那么就没有不恰当的了。
如果两个人的内心有想得不一致的地方, 你的计谋暂时不能施行。 揣摩判断哪些符合时机和环境,以便实现自己的所为, 然后根据变化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并获得对方心里的变化情況。 在交化判断中进入对方心里, 就像用钥匙开锁一样。
说以前的事情, 先顺着他的言詳; 说未来的事情,要试着引导改变他的言辞; 善于运用变化的人, 能详细地观察地形及势力变化, 并通于天道变化, 以求能够随四时变换, 驱使鬼神, 与阴阳相和, 从而统领治理人民。
看一个人怎样谋划一件事, 就能够了解把握他内心的志向和意趣所在。 事情有不符合的地方, 那是你对谋划的事情还有不了解的地方。 计谋符合却不能与当事人结成一体, 那是当事人表面赞成你的意见, 内心却不以为然, 内心不认可你。 内心不认可, 聪明人是不会为他出主意的。
【本章解读】
1. “欲说者,务隐度; 计事者, 务循顺” 是讲游说别人, 首先要了解真实情况, 分析和揣度对方的内心世界,然后再 “对症下药”, 这样才能 “合其道”、顺其意、 称其心, 使对方顺利接受自己的主张。 因此, 掌握对方的真实情况与真实心理, 是游说成功与否的关键。
2. “见其谋事, 知其志意。 事有不合者, 有所未知也。" 要了解别人谋划的事情, 要知晓他的意图。 所办的事情凡有不合他的心意的, 是因为对别人的意图留于表面亲近, 而背地里还有距离。
3. 要让别人把你当成家里人, 才可能言听计从。 可是当家里人与本来就是家里人, 还是有区别的, 何况即使是家里人也不一定听话。 所以与人交往, 不要指望刚一认识就对人发号施令 (除非你是顶头上司), 也不要期望别人马上就非常信任你, 为你赴汤蹈火, 或是委以重任。
4. 大多数人不愿意对别人言听计从,一是因为显示自已毫无主见, 能力欠缺; 而是担心长期依赖别人拿主意, 长久以往, 自己会失去分析和判断能力。 所以我们即使愿意听别人意见, 也是有选择的, 在自己的思考之后才拿定主意。
揣测心意,有效说服
《内揵》篇曰:“欲说者,务隐度; 计事者, 务循顺”意思是要想说服他人,必须暗中揣测对方心意;要谋划事情,必须顺势而为,顺其自然,才能水到渠成。“上下之交,必以内情相得,方不失为君臣相亲之道。”君臣相交,动机各不相同,必须以情为重,仁义宽容则产生情谊。这句话体现了本片的旨要,也是鬼谷子施展谋略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