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历史上的“沙皇”一词是凯撒在俄语当中的转音;第二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也会自称自己是Kaiser,凯撒的谐音。然而在古罗马中最高统治者、第一元老的称号其实是“奥古斯都”,即便是在四帝共治时期,凯撒也仅仅只是奥古斯都的副手。那么在罗马的历史上为何奥古斯都这个称号用的反而会更少呢?
其实,罗马的第四任皇帝克劳狄乌斯,是第一位非凯撒亲族而继位为“凯撒”封号的皇帝,不过他仍是同属于“尤里亚.克劳狄氏族”的成员。而第一位毫无氏族血缘的皇帝,则是在68年皇帝尼禄自杀后即位的加尔巴,但加尔巴也同样地使用凯撒的头衔,称为“塞尔维乌斯·加尔巴·大将军·凯撒”。
加尔巴不久被奥图谋杀,而奥图也很快地被维特里乌斯击败而亡。维特里乌斯所用的称号为“奥鲁斯·维特里乌斯·日耳曼尼库斯·大将军·奥古斯都”,他是第一个未使用凯撒做为他名字的一部分的皇帝(虽然,后来他在情势危殆之时,仍旧接受了凯撒的头衔)。然而,69年击败维特里乌斯的维斯帕西安,结束帝国的混乱局势,并建立了弗拉维王朝。他重新起用了凯撒做为名字的一部分。后来,“大将军”与“凯撒”都成了习惯上的定制,是为皇帝名字的一部分,形如“大将军·凯撒·XXX·奥古斯都”。
293年3月1日,皇帝戴克里先(Gaius Aurelius Valerius Diocletianus)建立了四帝共治的制度。四帝共治是一种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区,每区各由一位正皇帝与副皇帝共同治理,副皇帝也同时为正皇帝指定的当然继承人。这时候只有两位正皇帝可以使用“奥古斯都”的名衔(虽然正皇帝的全名仍为“大将军·凯撒·XXX·奥古斯都”的形式),而副皇帝在尚未继任前,只能使用“凯撒”的称号。
英语皇帝叫Emperor法语叫empereur俄语叫император来自拉丁语Imperator(大将军)。imperator直译应该是是统帅、司令,查理曼在最正式文件中,同时使用奥古斯都和imperator作为自称,在用简称时候才只用imperator。
罗马皇帝不用rex是因为这个称号当时已经臭名昭著,他们不愿让自己的统治和王国末期的(传说中的)暴君联系起来,这个称号罗马人自己也再没人用过,西罗马帝国直到灭亡,法律上都是一个共和国。说rex比皇帝低一个级别,主要还是因为这个称号经常被授予附庸于帝国的日耳曼部落的领袖。
emperor泛化并翻译成“皇帝”,在近现代尚可,但在emperor指代罗马帝国(帝国时代-拜占庭时代)最高元首时与皇帝等同确实不合适,Imperiator-Autokrator强调皇帝掌握“军权”(因而“共治皇帝”必然不加此号,加此号时需要在近卫军军营举行那个盾牌托举仪式),而奥古斯都强调的是至高无上的地位,就像拜占庭时代的Basileus一样。
所以成为一个奥古斯都或Basileus的人,必然要穿紫袍(象征获得最高礼仪)和接受元老的亲吻(象征获得行政权),但称为Imperiator或Autokrator的人,则需要经历盾牌托举的仪式(象征获得军权),而且他必然也拥有奥古斯都或Basileus的头衔。
至于三个能够自称奥古斯都的势力为何称凯撒,学界一般认为:
1.罗斯:很可能是默认自己的“大公”在礼仪上低拜占庭皇帝一等(主要是迫于地缘压力,慑于马其顿王朝的武力并欣羡君士坦丁堡的财富。同时代的北欧诸国同理)。也可能是在最初接触拜占庭时误以为凯撒掌权(拜占庭时代的“凯撒”不常设,通常由比皇帝年长的男亲戚担任,类似摄政)是一种常态,因而自称凯撒。
2.保加利亚(第一帝国):保加利亚确有奥古斯都之号,但是随着第一帝国先后沦为罗斯和拜占庭的附庸国(970s),保加利亚皇帝也自然要去帝号了。而到第二帝国时代,保加利亚的统治者也仅仅自称沙皇而非奥古斯都了。
3.神圣罗马帝国:一些资料认为亨利六世称凯撒而非原本的奥古斯都主要是为了体现自己在俗世的影响力,从名衔上淡化教皇的控制,并希望这个名号能为他带来军事胜利。
其实说到底,神圣罗马帝国诸皇帝对尊号看的是很重的,不可能忽略奥古斯都这样重要的部分。亨利六世的行为更多的是他自己的选择,远不能视为帝国的通例。
比如最后一个由教皇加冕的皇帝查理5五世,他的铸币铭文如下:
IMP CAES CAROLVS V AVG,即imperator caeser carolus v augustus
即使是之后没有能够得到加冕的皇帝,也没有放弃奥古斯都。比如Rudolph II的皇冠铭文如下:
RVDOLPHVS II ROM(ANORVM) IMP(ERATOR) AVGVSTUS HVNG(ARIAE) ET BOH(EMIAE) REX CONSTRVXIT MDCII (Rudolf II, August Emperor of the Romans, King of Hungary and Bohemia, Constructed in 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