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西游记·太上老君》主要故事内容及赏析

  《西游记·人物形象鉴赏·太上老君》赏析

  除了如来所代表的佛教势力独居西天一世界外,以玉皇大帝为首的天界群神从理论上讲都属于道教系统。玉皇大帝虽是天界的最高主宰,但代表的是政治权力,天界的宗教领袖则是太上老君,这就是太上老君在上天的地位。《西游记》中的佛、道两大教主,都来自于历史人物,一个来自外国,一个来自中土。有人说太上老君胸怀宽广、淡泊名利,主张无为而治,这显然是把《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同历史上的老子混为一谈了。如果把玉帝身边的两大重臣太白金星与太上老君放在一起,无论从心胸、气度乃至品格、思想,两者都有明显不同,仅从对付大闹天宫的悟空这一事件上,两者就有很大区别,太白金星始终坚持怀柔政策的招安,而太上老君则直接参与了镇压行动。如果说太上老君主张无为而治,那么放出金、银二童子于平顶山设置陷阱、考验取经人,那是最明显的“有为”,因为唐僧的这一难本就不该有,是主观安排的。道家与道教不同,老子与老君也不同。

  《西游记》中的这个太上老君,每天要做的事,就是推演推演八卦,炼炼仙丹,鼓捣鼓捣符箓,集道教中的丹鼎派、符箓派于一身。但他似乎并不守本分,也许道行太深了,身边之物,诸如随手使用的工具、衣饰、饮品等等,都可随心所欲地锻炼成宝贝,而所有宝贝的功用也惊人的一致,那就是有致命的杀伤力。

  太上老君是道教造神中着力最重的一个,道教徒为了提高身价,就把历史上的道家创始人老子拉进来,做了他们的祖师爷。然后再加以神化,创造了宇宙混沌之时,“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说法。“三清”仿佛家的“三身”说,又与道家的“道”有关。道家的经典著作《老子》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道教的“三清”指的是玉清、上清、太清,分别为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又把太上老君说成是老子的化身,老子既是他们的祖师爷,却又居在三清的末位,道教神话制造得越多,就越不能自圆其说。始作俑者,是东汉时期的张道陵。东汉顺帝时,张道陵于鸣山(四川大邑)创立“五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是道教之始。张道陵又被尊为“张天师”,“五斗米道”亦发展为“天师道”,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仍以“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并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三清”名称最早见于梁代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以七个层次排列神仙序位,却在第四层中位才安排了太清太上老君,可见太上老君在后来“三清”中的位次还是提高后的结果。在道教中,太上老君的称号还有“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唐代,因为老子姓李,与皇室同姓,为强调君权天授,就拉来老子作为皇族的远祖,掀起了又一轮崇道热潮,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到宋代,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是历代帝王对太上老君的最后一次加封。

  道教关于老子的神话很多。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汇集群书所见之老子传记,或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也有说托孕于玄妙玉女,经八十一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亦有称其母于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较有名的有一个太上老君度化尹喜的传说: 春秋末年,老子驾一青牛,拖一木板车,向函谷关而去。函关守吏尹喜平日好道,颇有道根,留老子数日,听其讲道,老子临别以五千言的《道德经》赠之。后尹喜于成都见老子骑青牛自空而下,度脱尹喜成仙。这个故事似乎说明函谷关的老子是人,后来骑青牛自天而降的就是神仙太上老君了。另外,还有一个“老子化胡”的传说,说老子曾点化并指教过外来的佛教,这显然是道家之徒为神化道教、压制佛教而编造的妄语。这些传说在《西游记》中有反映,五十二回太上老君收青牛精时说:“我那金刚琢,乃是我过函关化胡之器。”第三十三回有“随即贴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儿”。“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这句话在后世小说中常见,这是道教的神咒。咒术并非道教所特有,佛教密宗中也使用,但道教使用得最普遍。其实咒术起源于原始先民对语言魔力的崇拜,后发展为巫术的核心内容。道教产生于东汉,汉代诏书中多有“如律令”一语,意思是按法令执行的意思。东汉巫师在殡葬中所举行的封墓门以使人鬼分途的“墓门解除”仪式中,解除文的简单句式是:“百解去,如律令。”此类咒语被道教所吸收。

  一个使金刚琢的太上老君,一个骑青牛的太上老君,《西游记》根据这些传说加以生发,创造了太上老君这个形象。在小说中,太上老君直接参与的有两件事,一是擒拿闹天宫的孙悟空,一是八卦炉中炼大圣;另有两件事与他有关,一是取经人遭遇平顶山金、银角大王一难,一是金兜山青牛精一难。

  太上老君比较注意巩固自己在天庭中的地位。神仙们虽不死不生,但也不是无欲无求,他们虽然不需要金钱,但固元养体、增强法力的吃吃喝喝还是必要的。王母娘娘就是靠蟠桃、靠一年一度的瑶池大宴来维持她在天界的崇尊地位;镇元大仙靠人参果打开了与上仙交往的大门,维护了他的地仙之祖的称号;太上老君则靠他八卦炉中炼出的金丹,联络了各界神仙。这金丹不仅延年益寿,还能起死回生。天上诸仙,恐怕也只有太上老君有条件有资格以金丹配仙桃,在瑶池宴上闪亮登场。这种宣传效果是地上的镇元大仙所望尘莫及的。一个人的有用,在于他人对你的所求,所需越大,所求越高,则你的作用、你的地位也越大越高,你也就掌握着更大的主动权。太上老君就做到了这一点,他以金丹打通天上地下、教内教外。孙悟空虽然鄙视他,但也不得不有求于他。

  太上老君的关系,在教内,自不必说,在教外,尤其在具有一定对立性的佛教上层,也让人不敢小视。拿佛、道两大教主来说,无论是神通、法力还是地位、仙望,太上老君都无法与如来佛祖相比,这有些是先天条件决定的,是没办法的事。至于后天的养成,心胸、气度、品格上,道祖也无法与佛祖相比。所以,在佛祖面前,这个道祖只能占下风。悟空就是一个试金石,悟空踢倒八卦炉,大闹兜率宫,还把老君摔了个倒栽葱,让这个道祖大丢脸面;而如来呢,潇洒而来,潇洒而去,潇洒一席话,潇洒一翻掌,就让悟空心服口服。两大教主的这场空手道表演,胜负立现。但你不能因此而小瞧了这个太上老君,有两个例子,一个是擒拿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天兵天将重挫之后,观音向玉帝推荐了灌口二郎神,并亲自临阵督战,以便关键时帮上一把。此前一直未露面的太上老君,在观音现身后,也积极地跟上来了。且看他的表现:

  菩萨开口对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圣围困,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决拿住他也。”老君道:“菩萨将甚兵器?怎么助他?”菩萨道:“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不能打死,也打个一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老君道:“你这瓶是个磁器,准打着他便好,如打不着他的头,或撞着他的铁棒,却不打碎了?你且莫动手,等我老君助他一功。”菩萨道:“你有什么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个圈子,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话毕,自天门上往下一掼,滴流流,径落花果山营盘里,可可的着猴王头上一下。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太上老君可谓关键时刻的关键人物,关键时刻建立奇功。他一方面迎奉了佛界的第二大人物观音菩萨,另一方面又暗递出你佛家仙器不及我道家宝贝的信息,再一方面还把拿住悟空的关键一功记在了自己头上。

  另一例子是收伏青牛精事件。青牛精因为盗了太上老君的金刚琢,导致这一难悟空搬救兵最多,但统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悟空只好求玉帝、拜如来,查找青牛精的来历。如来明知青牛是老君的坐骑,但就是不告诉悟空真相:“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如来宁愿派兵相救,也要守口如瓶,他知道“这猴儿口敞”。在如来看来,这不只是一个投鼠忌器、或者打狗要看主人面的问题,当年太上老君八卦炉中炼大圣,有公报私仇意味,多少有点“小人”心态,对君子,不妨坦荡相处,对小人则不可不防。如来的手下在青牛精那里也轻易受挫,这让如来大跌面子,佛祖办事,何时有过失手!但又不能亲自出面,最后只好通过罗汉的口朦胧道出:“如来吩咐我两个说:‘那妖魔神通广大,如失了金丹砂,就教孙悟空上离恨天兜率宫太上老君处寻他的踪迹,庶几可一鼓而擒也。’”如来对老君的敛迹相让,可谓用心良苦。

  与观音、如来建立了如此的关系,太上老君在三界还能镇不住、吃不开?

  太上老君在神佛界的关系处理,是仙丹加大棒。他用孙悟空来炼金丹,就是鲜明一例。太上老君的出场,都能让众仙卿刮目相看。大闹天宫的悟空虽被捉,但在斩妖台、绑妖柱上,刀砍不伤,雷打不损,玉帝也连呼:“这等,这等,如何处治?”关键时刻太上老君又出现了,但他提出的措施让人瞠目结舌:

  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锻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锻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

  太上老君是炼丹的王牌专家,当然什么丹都敢炼,什么丹都能炼。他一眼就看出悟空是块好材料、好坯子,所以炼起来格外认真,所寄寓的希望也格外大,耐心有的是,精力也有的是,天庭活动也不参与了,就守在炼丹炉旁。一直等到了七七四十九日,才终于恭恭敬敬地开炉了,不料却换来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一场热热闹闹的喜剧。每读至此,很容易被这场喜剧引起开心的笑,也很容易为悟空的因祸得福、炼成了火眼金睛而庆幸。

  太上老君手下的几个妖魔在取经路上的出现,着实给唐僧等人制造了很大的障碍。平顶山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八卦炉的司炉二童子,带走了师父的五件宝贝下界为妖。这五件宝贝是: 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幌金绳、芭蕉扇、七星宝剑。这几件宝贝害得悟空大伤脑筋,不得不连演骗局,分别以“孙行者”、“者行孙”、“行者孙”的名堂从这些宝贝中脱身。红葫芦来历非凡:“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补到乾宫夬地,见一座昆仑山脚下,有一缕仙藤,上结着这个紫金红葫芦,却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其厉害之处是装人:“把这宝贝的底儿朝天,口儿朝地,叫他一声,他若应了,就装在里面;贴上一张‘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子,他就一时三刻化为脓了。”悟空为骗得这个宝葫芦,连玉帝都惊动了,演了一番让天庭颇为失面子的“装天”大法。玉净瓶和红葫芦的功能相似。那幌金绳的厉害是:“有个《紧绳咒》,有个《松绳咒》。若扣住别人,就念《紧绳咒》,莫能得脱;若扣住自家人,就念《松绳咒》,不得伤身。”孙悟空被捆住后,“正要使‘瘦身法’,想要脱身,却被那魔念动《紧绳咒》,紧紧扣住,怎能得脱?褪至颈项之下,原是一个金圈子套住”。芭蕉扇也是“自开辟混沌以来产成的珍宝之物”,“是五行中自然取出的一点灵光火”,像悟空这样的身体,也“真如燎毛之易”;青牛精那么厉害,太上老君用这扇子轻轻一搧,就让他“力软筋麻,现了本相”。剑本是冷兵器之王,太上老君的这把七星剑,在这五件宝贝中还是属于最不济的。五件宝贝如此厉害,在太上老君那里不过是普通用物:“葫芦是我盛丹的,净瓶是我盛水的,宝剑是我炼魔的,扇子是我扇火的,绳子是我一根勒袍的带。”金、银二妖在葫芦、净瓶中化出了两股仙气,太上老君只“用手一指,仍化为金、银二童子,相随左右”。这一“指”,不亚于佛祖的一“掌”。

  若说太上老君的法宝,最最厉害的当属被他的坐骑青牛精偷去的金刚琢,这金刚琢先是“唿喇一下,把金箍棒收做一条,套将去了”。悟空求玉帝,请来了李天王、哪吒父子及雷公,结果哪吒的六件兵器“砍妖剑、斩妖刀、缚妖索、降魔杵、绣球、火轮儿”又被“唿喇”一声套去了,雷公幸亏跑得快,要不然打雷的工具也没了。又请来火德、水德二星君,纵放水火,也无济于事。悟空再求如来,如来派罗汉持“十八粒金丹砂”降魔,结果这丹砂也被金刚琢悉数套去。青牛精和金刚琢可是给太上老君争足了面子,金、银二童子败于悟空,是因为二妖本领上比青牛精还差一些,五件宝贝也不抵这一件金刚琢,而此次,把老君失去的面子全搬回来了,这老君还是笑到了最后,很自豪:“我那‘金刚琢’,乃是我过函关化胡之器,自幼炼成之宝。凭你甚么兵器、水火,俱莫能近他。——若偷去我的‘芭蕉扇儿’,连我也不能奈他何矣。”西行路上,要说妖魔之最厉害,当数大鹏精和这个青牛精了,大鹏精与如来有血缘,青牛精与老君有关系,三界中真正旗鼓相当的还真是这佛、道二祖。不过太上老君常常借助于法宝与权术,总不是那么光明正大,总有私心的成分掺杂其中,唐僧平顶山金、银大王一难就是例证。

  平顶山一难是观音菩萨借太上老君之手预设的,是为了考验取经人的志诚与意志而平空造出来的。这一难中,借金、银二妖,也体现出太上老君的品性来。金角大王捉了唐僧,却惧怕悟空而不敢吃,屡次想打退堂鼓,放出唐僧。这是太上老君敢用手段而又胆小怕事个性的投射。当悟空指责太上老君“纵放家属为邪,该问个钤束不严的罪名”时,他为了撇清自己,不惜把观音供了出来:“不干我事,不可错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这次合作,观音本是深藏于幕后,因为这一难的设置,本就是拿不上台面的。

  这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一难既然是观音与老君合作的,是人为设置的,那么很明显,以观音与老君的法力与神通,这一难的一切,包括前期准备、过程发展与最后结果,尤其需要把握的道义上的度,都掌握在观音与老君手里,更应该牢牢攥在太上老君的手里。退一步讲,即使设置的这一难是有理由的,那么,在执行的过程中,有多少是他们共同约定的,有多少是太上老君加进去的呢?其实不难剥离。

  一是金角、银角大王除了唐僧外,还吃不吃其他人?他们既是奉太上老君之命下界专为唐僧设难的,则目标是唯一的,目的也是明确的,就是不能害人。但银角大王亲口说了:“我们要吃人,那里不捞几个?”可见他们是随便吃人的。

  二是金角、银角大王吃不吃唐僧?既是为唐僧设难,可考验的方式很多,不一定非要吃唐僧肉,西行路上也有一些妖魔就不是冲着唐僧肉去的;即使是对唐僧生命的至高考验,可以做做吃的样子,但不一定要真吃。而这两个带着“使命”的妖魔,却比一般的妖魔还要妖魔,因为出自老君门下,他们更懂得唐僧的价值,银角说了:“若是吃了他肉就可以延寿长生,我们打什么坐,立什么功,炼什么龙与虎,配什么雌与雄?只该吃他去了。”将真实内心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他们看来,唐僧肉比师父的金丹更有助于修行与延寿。按理说,作为道祖老君身边的人,更应懂得靠什么去修仙养性。

  三是本性泯灭。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九头狮子精下界为妖,尚且一性真灵未泯,恪守着不吃人的教条(九头狮子是因狮奴偷喝了太上老君送给太乙的“轮回琼液”酒,三日不醒,而偷跑下界的。老君酿的酒也厉害)。而带着明确任务而来的老君的这两个童子,却是执迷于妖精的角色,下界后与地上的土妖两个狐狸精勾搭上了,不惜屈尊称他们为娘、舅,建立起了妖精联盟,前身于天上兜率宫培养出的“仙”气荡然无存。

  四是妖、道一体。银角大王为捉唐僧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跌折腿的道士,当年为捉黑风山熊罴怪,观音菩萨曾化身为一个妖精的模样,当即受到了悟空的嘲笑:“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套用悟空的这句话,银角的行为,“还是妖精道士,还是道士妖精?”然佛家还有个自圆之说:“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道家似乎还没有进化到这个高度。

  五是藐视天规神律。金、银角二妖最出格、最越界的行为,是驱使山神、土地“当值”。平顶山的土地对悟空诉说道:“那魔神通广大,法术高强,念动真言咒语,拘唤我等在他洞里,一日一个轮流当值哩!”悟空听了连呼“苍天”,大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慨,他一个敢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尚且不敢这样做,而所有妖魔中,也只有一个根本不知天规神律是什么的小毛孩红孩儿敢如此。山神、土地虽官职最低微,却也是上天派来管理一方水土的父母官。这正反映出金角、银角二妖无视天庭王法的狂妄。

  太上老君所附加的这些内容,无非是显示自己的地位、权势与威力。

  所以,悟空对太上老君的态度,也总以揶揄开涮为主。戏称他为“老官儿”,也似乎透着他虽为教主却有官瘾的信息。平顶山上,悟空当面指责老君“纵放家属为邪”;金兜洞前,又责备他“似你这老官,纵放怪物,抢夺伤人,该当何罪?”为救乌鸡国王,悟空找太上老君要还魂丹,老君一见悟空,就定性:“偷丹的贼又来也。”可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悟空也乐得与这“小人”逗一逗:

  “……万望道祖垂怜,把‘九转还魂丹’借得一千丸儿,与我老孙搭救他也。”老君道:“这猴子胡说!甚么一千丸,二千丸!当饭吃哩!是那里土块捘的,这等容易?——咄!快去!没有!”行者笑道:“百十丸儿也罢。”老君道:“也没有。”行者道:“十来丸也罢。”老君怒道:“这泼猴却也缠帐!没有,没有!出去,出去!”行者笑道:“真个没有,我问别处去救罢。”老君喝道:“去,去,去!”这大圣拽转步,往前就走。老君忽的寻思道:“这猴子惫懒哩,说去就去,只怕溜进来就偷。”即命仙童叫回来道:“你这猴子,手脚不稳,我把这‘还魂丹’送你一丸罢。”行者道:“老官儿,既然晓得老孙的手段,快把金丹拿出来,与我四六分分,还是你的造化哩;不然,就送你个‘皮笊篱——一捞个罄尽’。”那老祖取过葫芦来,倒吊过底子,倾出一粒金丹,递与行者道:“止有此了。拿去,拿去!送你这一粒,医活那皇帝,只算你的功果罢。”行者接了道:“且休忙,等我尝尝看,只怕是假的,莫被他哄了。”扑的往口里一丢,慌得那老祖上前扯住,一把揪着顶瓜皮,攥着拳头骂道:“这泼猴若要咽下去,就直打杀了!”行者笑道:“嘴脸!小家子样!那个吃你的哩!能值几个钱?虚多实少的。在这里不是?”原来那猴子颏下有嗉袋儿,他把那金丹噙在嗉袋里,被老祖捻着道:“去罢,去罢!再休来此缠绕!”

  这太上老君确实也没个道祖样子,被悟空一激一逗,他就什么身份也不顾了。

  悟空对太上老君的态度,其实也就是作者对道教的态度。车迟国的三个妖道为灭僧灭佛,手段残忍。悟空让八戒把三清殿里的三清神像扛到“五谷轮回之所”,八戒到那一看,是个臭气熏天的“大东厕”,不禁会心一笑,口里祝道:“你平日家受用无穷,做个清净道士;今日里不免享些秽物,也做个受臭气的天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西游记  西游记词条  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