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处世法则,领导分两类,都有应当办法,照做就能得心应手。
人为什么喜欢推拖,并且说明“推拖拉”的必要性。但是工作生活中总是有的人,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他的善于表现,用错了时间和地方,导致目的前功尽弃。
平时工作兢兢业业的人,为什么有时也很难得到领导的重用?来看看这些分析后,可能对你有帮助。
说话要有技巧,处事要有分寸。根据情况,做正确的判断和适当的调整,工作才会得心应手。不同的领导喜欢不同的工作方式,温勒将领导风格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
我对领导分两大类,一种是结果型,一种是过程型。为什么我会这样分呢?这是要看工作性质,不同的工作性质,有不同的工作方式。比方说,劳动密集型公司,生产过程中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可能就有好的结果,但是技术研发的公司,就要大量的用脑,这个过程不是你有多么的认真和勤奋就能解决,方式方法很重要,销售公司人为因素和产品一样重要,条条框框可能不是很有作用。
况且,一个公司有很多部门,每个部门的工作方式都不一样,如果细分领导类型可能就很多,再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也不能用性格来分,因为不好归类,又太复杂。所以我分两大类,一类是结果型,一类是过程型。
结果型的领导,只听结果,至于过程只要在合情合理的框架下就好,平时对管理比较松,但是结果不好,一定会有人为这件事情负责。
过程型领导,只要过程,崇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步都需要监督,他们参与下属的每一个过程,只要按部就班的行事就好,他们相信过程好了结果就好。
这两种人都有特点,一个喜欢用眼睛,一个喜欢用耳朵。
结果型的领导,只听结果,就用耳朵,他不太用眼睛。如果你给他汇报工作,用纸写了很多,他觉得很麻烦,你讲给他听就好了。
过程型领导,只要过程,就用眼睛,他不太用耳朵。你给他讲什么,他根本不听,拿给他看,他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在工作岗位上,当别人的下属,一定要知道领导是什么样的人,他喜欢哪一种方式。如果是喜欢用耳朵的结果型领导,口述报告给他就好了,他关心的是结果这样一个重要信息。如果是喜欢用眼睛的过程型领导,你报告没有用,他现在听了,一会就忘了,过后还要问你,那么,你就干脆写下来,他就觉得这样不错。
同时,我们的工作首先要有准备,有了充分的准备,才可以开始表现自己的才能。在表现才能的时候要慎重警惕,因为慎重警惕能让你最大程度的避免灾难。
但是作者个人还是主张“无咎”。警惕不是我们意义上的防人,警惕个人工作中的疏忽大意,警惕工作中的不利因素等等。
还要清楚一旦表现自己,就会有四面八方的打击,有不同的声音出来,这是人性的弱点。大家试想,你表现好了,你的竞争对手会怎么样?当然是嫉妒,大家不要回避这个问题,也不要感觉不好,说出来也许更加有利你的进步。那些心里明明嫉妒你的人还不说出来,才是最大的危险。
当一个人获得某些利益时,也注定要失去一些东西。
嫉妒你的人希望你出丑,发现你的意见比他的好,心理会不平衡,盼着那天你出丑。
我们大多数人都平凡无奇,还真的专门喜欢打击老板欣赏的人。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打小报告也都是打那些老板欣赏的人。如果老板都看不起他,打小报告有什么用?这对他来说没有实质意义,影响不了他。
不清楚大家有没有发现,自己工作明明做得很好,怎么老受到打击?可是我倒是觉得,越是有人打击你,说明工作做得越好,说明你表现得越优秀。如果都没人打击你,反而觉得你在混日子,打击你有必要吗?
做得好就会有人打击,这就是祸福相依的道理。当我们得到某些好处时,会出现对我们不利的因素,没有所有好处都被你占的可能。
生活就是这样,只要你想努力赚钱,就会牺牲陪家人的时间,你要有更多时间去陪家人,那么你就会赚不到那么多钱是一个道理。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将面临选择,这就看你自己要选择哪一个,不可能好事你都要,不好的事情就与你无关,这是不可能的,有一得必要有一失,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无咎”就是《易经》的最高追求主张。不过我们要理解“无咎”不是无过错,“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最多就是行得正,坐得直,问心无愧,有不足,但无祸。
胸怀坦荡,还能照顾所有人的感受,不自私自利,你能为别人考虑,就有价值,对于公司还是个人都不会对你无利。人与人的相处都要价值对等。
但是有很多人就是这样,只要自己的利益,完全只顾自己,甚至,有些人还会是我们所说的小人,伤害他人,怎么可能走到最后?“无咎”无非就是自己做到内心无愧,自然就是有利。
总结:工作事情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认认真真。工作过程和工作的态度,不但要清楚自己的位置,还要知道自己要什么,在干什么?工作就应该一丝不苟,勤勤恳恳,认认真真。
生活处世不能太较真,有些事情本来就应该糊里糊涂。比如说同事也好,朋友也好,对你说三道四,你就不必太较真,如果确实自己有过错与不足,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遇到小人,能躲就躲,不睚眦必报,不耿耿于怀。
人们都喜好大吉大利、平步青云。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大吉大利与凶险祸患密不可分,别人在捧你的时候,就要小心被摔下来。捧得越高,摔得越惨。还有的人一心想往上爬,有没有必要爬那么高,自己可以考虑考虑。
如果是顺理成章,该走多远就走多远,能爬多高就爬多高,倘若是想尽办法,那就没有必要,适可而止就好。常想:到这个位置,这样的状态就很快乐了。有这样的修养和心态很好,做事尽力就好,不必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