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孙瑞希
写在前面:
又是一年跳槽季,很多小伙伴都在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耳边也会响起不少让我们焦虑的声音。
你在体制内工作,总会有人说:出来吧,那种一眼望到头的日子有什么劲?你在创业公司打拼,总会有人说:出来吧,这种小公司,没什么保障;你在一线城市拼搏,总会有人说:这又何必呢?不要老家一套房,偏要一线一张床;你在三四线城市生活,总会有人说:小地方,没啥发展。
要是你工作了若干年,还在基层岗位徘徊,那些质疑的声音就能将你一脚踢进“被同龄人抛弃”的漩涡。你深深地焦虑,不知道到底该怎样过,才算一个圆满的人生。
01:
别让任何人打乱你人生的节奏
我的一位来访者依依(化名),大学毕业后进入体制内一家单位做文职工作。这份工作收入不高,但活儿不累,体体面面。家里人都觉得女孩子有这样一份工作蛮不错,依依也挺满意。
工作的第三年,身边开始有些小伙伴鼓动依依:“你瞧你,工作三年了,赚得还是那么少,这份工作有啥意思,一眼望到头。出去找啥工作不比守在这里有出息?”
说的人多了,依依耳根子就软了,后来背着家人辞掉了体制内的工作,开始“闯荡江湖”。
在此后的三年里,她尝试过五份工作,客服、人事、行政、运营、销售,企业类型五花八门,但每一份工作,她都觉得缺少点什么,做不了多久就炒了工作。
28岁时,依依忽然发现,自己工作了6年,还只是个普通职员。由于经常换工作,有时候和小姐妹们一起吃饭,人家总是问:“依依,你找到工作了吗?”
更多的时候,当她们聊到谁谁又升职了,又加薪了,依依想想还是个普通职员的自己,总是无比的自卑。
她经常想,我怎么混得这么差?是不是我的能力出了问题?不想再这样试错下去,后来依依通过网络找到了我,希望通过生涯咨询找到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
依依的咨访,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过的一个演讲:《Before you feel pressure》。听说这个演讲被誉为“今年最好的演讲”,不到4分钟,却戳痛了无数人的心。
一所高中的礼堂里,校长正在向11年级的同学们发表讲话。他讲述了大部分人一生的发展轨迹。
图片来自演讲截图
他说:“再过两年,你们会完成A level的学业;再过三年,你们就会去自己想去的国家,上你们想上的大学;再过五年,你们就会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座的很多同学会进入世界顶尖公司工作;然后你们会结婚,买房,十年之后,你的人生就会安定下来;再过十五年,你们就三十岁了,人生轨迹就会定型......”
对于校长的讲话,一个年轻人举手表示自己并不赞同。他走到台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图片来自演讲截图
“有的人21岁毕业,到27岁才找到工作;有的人25岁才毕业,但马上就找到了工作;有的人没有上过大学,却在18岁就找到了他们热爱的事;有的人一毕业就找到好工作,赚到很多钱,却过得不开心;有的人毕业后选择了间隔年,并找到了自我。有的人16岁时就确信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但却在26岁改变了想法;有的人有了孩子,却还是单身;有的人结了婚,却等了十年八年才生孩子;有的人身处一段感情,爱的却是别人;有的人明明彼此相爱,却没有在一起。我想说的是,人生中每一件事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节奏。你身边有些朋友或许遥遥领先于你,有些朋友也许落后于你,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节奏。他们有他们的节奏,你有你自己的,耐心一点。”
我很喜欢这个演讲,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活得特别拧巴,是因为我们试图把自己活成大多数人眼中的完美模样。
25岁你就该工作稳定;
28岁你就该做到管理层;
30岁之前你就得结婚生子……
我们被这些世俗的标准裹挟着不敢走错一步。否则,在别人质疑的眼光中,连我们都会质疑自己:为什么别人升职了我没有?为什么别人买房了我没有?为什么别人结婚了我没有?……
也正是这些质疑,让我们经常会在深夜睡不着时扪心自问:难道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在这个高速运转的世界,我们制造了太多的焦虑,正是这些焦虑让我们极度渴望成功。于是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们习惯了比较。
你抬头仰望,看到了他人如星光般闪耀的人生,却不曾俯身看看自己脚踩的大地。
你疲于奔命,却发现,自己永远无法跑到队伍的最前面。
世界那么大,总有人比你逊色,也总有人胜你一筹。过度地比较,只会徒增烦恼。
身处“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焦虑中,我们太需要学会和自己的人生来一场和解了。
02:
你不是一无是处,你只是大器晚成
回到依依的案例中。我给依依做了测评,包括兴趣、性格、价值观三项。之后开始和她一起梳理过去的职业经历。最后发现,依依刚毕业时做的体制内的文职工作,与她的兴趣、性格、价值观高度吻合,是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
跳出体制内,并没有过上更好的人生,依依对此后悔不已。
事已至此,不能纠结,我们要做的是:站在当下看未来。
我用职业定位四环模型和能力矩阵帮依依梳理了几条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在我看来,每一个来访者身上都有闪闪发光的地方,依依也是一样。
28岁还坐在职员的位置上,有时候,她经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在我看来,无论是28岁还是38岁,你都没有必要去追赶别人的脚步。
就像《Before you feel pressure》里的一段话:“25岁之后才拿到文凭,依然值得骄傲;30岁没结婚,但过得快乐也是一种成功;35岁之后成家也完全可以;40岁买房也没什么丢脸的……”
每个人的际遇都不相同,没有必要进行无谓的比较。你有你的时间表,你所谓的一无是处,在我看来不过是大器晚成。
03:
我努力生活不是为了活成你
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了太多像依依朋友那样的人,他们以自己有限的人生经验,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
我的一个来访者小南(化名),多年前在一家企业工作,现在是自由讲师。刚上班那会儿,单位那些老大姐特别热心,在得知小南没有男朋友后,总是张罗着给她介绍对象。
虽然有时候感觉很烦,但人家也是一片好心,小南不好意思拒绝。相了几次亲,就是没有看上眼儿的,大姐们急了,一起上阵给小南讲了很多大道理。
“你现在年轻,还能挑挑拣拣,30岁后挑成老姑娘了,谁还能要你?”
“趁着现在年轻,赶紧结婚生孩子。XXX条件那么好,我要是你,肯定好好考虑考虑。”
……
小南后来找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男孩结了婚。大姐们又是一顿大道理。
“你怎么找个农村的?XXX找个农村的,听说总和婆婆吵架。”
“给你介绍那么多条件好的你不找,他有什么好呀?”
“你们两家条件相差那么悬殊,能过好吗?”
……
小南气愤地反驳:“你们又不是我,怎么就知道我过不好?怎么就见不得我过好?”
小南后来转型做了自由讲师,收入颇丰。她和老公一直没要宝宝。身边又有些人嘀咕:“赶紧生个孩子吧,不然赚那么钱,将来留给谁呀?”……
事实上,你会发现,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活在他人的期待中。
父母期待你结婚生子,老婆期待你事业有成,闺蜜期待你与她一模一样。那么,当你的生活与他人的期待冲突怎么办?
希望你能认真地对他们说:“谢谢你的建议,这很好,但我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过多地吞下他人的期待,既没有营养,又非常苦涩。
我努力地生活不是为了活成你,而是为了活成我自己。
所以,不管是工作还是家庭,请你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认真地去走,至于结果,从容地等待就好。
04:
普通人,也可以活得丰盈
我的一个亲戚亮子,技校毕业后留在了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当工人。刚工作那会儿,他就是流水线上的普工,每天抱着个沉重的焊钳在工位上,一站就是10来个小时。
26岁的时候,他通过自学考试拿下了大专文凭,35岁的时候,他通过自学考试,拿下了本科文凭,并且拿下了学士学位。
工作期间,他陆续考取了一些职业资格认证。从初级技工、中级技工到高级技工,前两年还拿下了技师的职业资格。
30岁的时候,亮子调岗当上了技术工人,虽然还是工人编制,但是工作内容和以前大不相同,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可替代性差。而他刚工作时流水线上的一些普工岗位,有的已经被机器人替代。
作为国有汽车制造企业的技术工人,亮子的收入还不错,虽然过不上大富大贵的日子,但可以给老婆孩子一个安稳的生活,这其实就是我们很多普通人的生活。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给自己贴上“成功者”、“社会精英”的标签。我们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自己的平凡与普通。我们把自己搞得无比紧张和焦虑,一刻不敢喘息,生怕停下来就会被别人赶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并不是每件计算出来的事情都有意义,并不是每件有意义的事情,都能被计算出来。”
我们不需要按照别人计算出来的轨迹匡算我们的人生,我们努力也不是为了追赶别人的人生。我们只需踩准自己的节拍,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就已经足够。
演讲中最后一句话我特别认同:“我希望你们可以创造自己的有意义的人生,学会用这些去影响和点亮别人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这也正是我要跟你讲的,丰盈的人生。
作者简介:孙瑞希,生涯咨询师,个人成长教练。十余年HR从业经验,经历了从一线员工到高管的职业发展历程。热衷并努力践行“向上生长,正向影响年轻人”的理念,如果你正处在职场困境中,请为自己找一个靠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