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资深HR边喝茶边和我聊天:认识了很多人。其中,大部分人在面试的时候把握不了重点。要么就是太分散注意力,聊了很久,不知道在说什么;或者你太矜持,问一句答一句都不会说。事实上,大多数时候,面试官会问你一个问题,但并不是真的想知道(字面上的)答案。
面试官真正想知道的往往是三点:
你的特长,你的动力,你与团队的匹配。
你能做这份工作吗?
你喜欢这份工作吗?
我能忍受和你一起工作吗?
这三点考察考生的特长、动力、匹配度。无论面试官问你什么问题,他真正想知道的都是三者之一,无一例外。
然后,我们回应的方式也很简单:
先找出他问的这三个问题中的哪一个,然后根据相应的答案组织语言进行处理。
所以你花很多时间描述细节,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表达“我不明白,但我愿意学”,或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大概大部分时间都是无效的。你只需要回答三点:我很擅长这份工作;我非常热爱这份工作。我对你的团队很好。
具体怎么做?
如果面试官问你“请说说你做过的一个项目”,那么很明显,评估是第一个问题。这个时候你要把问题拉到你擅长的领域:你申请什么职位?这个职位需要什么能力?这些能力在这个项目中体现在哪里?你是怎么处理的?别告诉我你在申请一个你根本不擅长的职位
举个例子。如果应聘项目经理,那么就要强调自己在项目中的沟通、协调和统筹能力:如何处理冲突?你如何分配资源?你是怎么带着少数人按时完成目标的?等等。
但是在实践中,我发现很多人犯了一个错误:过多的描述“项目是什么”、“我们做了什么”,却忽略了“我做了什么”——面试官想知道的不是项目本身,而是你。
同样,如果面试官问你:你对这个职位的期望是什么?你想在我们公司做什么?这时,考核是第二点。千万不要回答“什么”或者“听安排”,要注意两点:一是符合自己的真实利益,二是依靠工作的职责和内容。
如果面试官问你“你喜欢看什么书”“你平时有什么爱好”“业余时间喜欢什么消遣”,不要觉得他不专业。其实他考察的是第三个问题:你能融入团队吗?这时候你需要提前对组织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了解这个企业的调性,这样才能切中要害。这个策略的关键是什么?你要提前对企业和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准备好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无论面试官问什么,你都可以转到这三个问题。
这样,场就被拉进了一个你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完全无动于衷的场。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面试官的自我推销。在这种情况下,你说的一切都是“对的”——也就是符合面试官的预期。甚至在你回答每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你觉得内容太单薄,也可以穿插其他两个问题的答案。
比如面试官问你:你为什么对我们感兴趣?
除了说“我喜欢这个行业”,你还可以提一下:因为你在这个领域的专长,你之前在相关领域工作顺利,所以你想在这个行业长期发展(隐含能力)。
同样,你也可以说:因为我对你们公司的团队氛围有一定的了解,比如你微信官方账号提到的xxxx,我很喜欢这种氛围,会让我觉得充满活力和想法等等(暗示匹配度)。
甚至,你可以故意提一个你做过的项目:我克服了之前一个项目的很多问题,感觉很有成就感,所以我觉得我更适合这个行业……以此来诱导面试官把注意力转向这个项目,问他:你遇到过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克服?等等。那你的表演时间到了。
这就是这个方法的核心:以我为主,引导面试,让面试官跟着你的节奏走。如果面试官问你不熟悉的东西,尽量往后拉。现在我们来测试一下。
-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你该怎么办?再看一遍简历?
当然不是。你应该从专业、动力、匹配度三个方面来谈谈“为什么我要坐在这里面试”。
可以说说你做过的项目,你的兴趣,离职的原因等等。记住:如果面试官没问,你要主动。你说的话会引导面试官提问。
请给我一个选择你的理由。
应该怎么回答?第一,你有能力,你的经验可以证明;第二,你感兴趣,希望在这个行业长期发展;第三,可以适应团队氛围,比如加班、出差、节奏快等等。
我遇到过很多人,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第三点——这一点很重要。有些人回答问题,要琢磨10秒。他们的语速特别慢,讲的内容冗长拖沓。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做出“不适合我们公司”的判断——因为节奏太慢。
-你对我们了解多少?
这个问题的套路应该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最近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些行动意味着什么趋势,然后——我的能力在这个趋势中能有什么帮助(拉回我的能力)。
前面是伏笔(当然你对了,错了就尴尬了),最后才是重点。
最后,如何把握重点,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提前对团队和岗位有很好的了解;用“三分法”组织你的竞争优势;不管对方问什么,拉到这三个问题,用你丰富的准备打败他。
HR告诉你,面试怎么能不纠结?
软件开发大三女生,编程语言基础扎实,有实验室项目经验,在省级以上编程比赛中得过一些奖。最后她告诉我,她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开发工程师。但是她身边很多人,包括父母都劝她,一个女生做程序员会极其辛苦和辛苦,不如考公务员。
给她出主意的人太多了,慢慢的都开始害怕程序员的辛苦。他们是在找自己想做的工作,还是准备考公务员?就算考公务员,考不上怎么办?又会浪费那么多时间。就像在心里打了无数个死结,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说学编程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每天准备面试大约需要3个小时。
我又问她,纠结如何选择未来需要多久?
她沉默了一会,说从大三开始到现在好像每天都在挣扎,快要崩溃了。
《在思考中拆墙》这本书提到,花时间抑郁就是等成本。花时间尝试就是跨越成本。
大三开学已经半年了,她一天四个小时都在纠结和郁闷。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挣扎了大约720个小时。平时累积学习加近一个月准备面试,每天3个小时。所以:
杂交成本:2h×30×6+3h×30=450h。
等待成本:4h×30×6=720h。
有时候会陷入各种纠结,让等待成本远远高于穿越成本。效率在纠缠中无限降低。但很多时候,你纠结的东西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甚至没有意义。
那么,你该怎么办呢?无休止的奋斗?
当你需要做出某个决定,并且是极度纠结的时候,你需要评估你的等待成本是否超过穿越成本,并以此为基础做出选择,然后分析:
1.这是你喜欢并擅长的选择吗?
有些人在做选择的时候会考虑。身边的人想让我做什么?这样做成功后能得到什么?不管你喜不喜欢,擅长不擅长,以后都会经常为自己内心的自责埋下种子。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你就更有可能极度专注,成功的几率也更大。
2.不做会失去什么?
不去做一件事,会有很大的精神或者身体上的损失,也就是说应该去做。而且如果一个公司喜欢了很久,不要去想它的能力不足或者HR会有多苛刻,因为机会往往会错过。
3.如果你做到了,你在选择的东西上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
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且易于使用的方法,它综合分析一个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如果能理性的梳理这些,做出决定,当然是最好的。如果你暂时做不了决定,我给你一句话:做!
等得越久,越挣扎,越不敢轻易尝试。你总想分析最好的解决方案,却把时间花在了无休止的奋斗上。而你的焦虑会继续扼杀你的意志和判断力,最后,每一个选择都可能被抛弃。不要挣扎到死。
工作三年,我和我的HR朋友都遇到过很多因为怕面试失败而不敢投简历的同学。所以每次面试之前,我都会告诉面试官,你来找我面试的时候,已经赢了一半了,剩下的一半你需要放松,正常发挥才能赢。
看到这里,有些同学心里还是会想:我需要更多的策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的面试准备才能万无一失!
看,你又在纠结所谓的“很多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