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小子牛郎喜欢上天帝的千金织女,居然靠乘人不备偷衣服的方法追求成功了。两人结合,男耕女织,生儿育女,其乐融融。然而天帝不高兴,抓走了织女,牛郎在老黄牛的帮助下带着一双儿女奋起直追,赶到天上。天帝没辙,只好在天上划出一道银河,让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稍有人情味的是,他允许两口子每年农历七月七日通过鹊桥相会一次。
这就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比较主流的版本,它和传统节日七夕节一路相伴从古代走到当代。因为传说中的凄凉爱情,所以今天也有人把七夕节叫做“中国的爱情节”。
把七夕节当爱情节来忽悠,多半来自玫瑰花商人的策划。牛郎织女故事对困于情感的许多现代人来说,更像一根玫瑰刺。
现代人谈爱情比较讲究“非诚勿扰”。面对穷小子乘人洗澡偷衣服的行为,当然必须斥之以流氓、告之于公堂,当然,如果偷衣服的不是穷小子,而是王子,或许改变主意,至少可以“坐在宝马里哭”。男耕女织,中国人很古老的生活理想,既踏实又浪漫。但是现代爱情更讲究务实,一句“贫贱夫妻百事哀”,就把理想幻灭成了噩梦,因此,最完美的爱情是王子和公主,等而次之,似乎就是男人娶一笔财富,女人嫁一个豪门,嫁娶实在有困难,“小三”也凑合,反正能让“爱情”为道德羞愧感买单,一个箭步变“插足”为“插队”提前跨入先富行列,那就是“美貌与智慧并存”者的自由理性选择。
所以,从物质主义的角度看牛郎织女,和站在织女他爹的角度看,有异曲同工之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个傻人还组织什么家庭,别苦了孩子。反过来,从牛郎织女看如今流行的风花雪月,也没什么共同语言——比爱情更重要的,是对爱情的坚持和守候——那些个凤凰于飞劳燕分飞,能比翼双飞如鹊桥牛女、如化蝶梁祝么?
当然,把七夕节说成爱情节,也缩小了七夕的内涵。因为七夕还是“妇女节”,民间称“少女节”和“女儿节”,女孩子们过的节日。七夕也是“劳动节”,民间称“乞巧节”,何谓乞巧?希望主持这项工作的女仙帮忙,让自己心灵手巧起来,乞巧何为?“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从事家庭手工业的纺织劳动,拿花木兰的唱词说话,“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这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
七夕,远比爱情丰富。即使是从牛郎织女传说来看,这也不仅仅是个爱情故事。故事中的老黄牛、织女手中的梭、男耕女织的日常生活、生儿育女的世俗快乐……林林总总,都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统。
——既守望爱情,也尊重女性,更歌颂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