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真正高级的自律,是懂得适时放弃

放弃,并不意味着结束,它是重新审视你的目标和你想要的生活时必须跨出的第一步。

谈及自律,我们往往会把它和“坚持”挂上钩。

比如我的一个在国企工作的朋友大秦,就是个特别自律的人,曾经立志减肥15斤,2个月后,她真的做到了……

这一次,大秦为了拓宽职业道路,给自己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并定下了宏伟的目标:半年内看懂没字幕的英文电影,一年内考过雅思7分。

或许是天生语言天赋的欠缺,又或是没掌握学习之道,眼看半年就要过去了,别说看懂英文电影,就连一句完整的英文句子也说不利索。

渐渐地,大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英语的时候也开始变得不专心,但每每这个时候,自律的天性又告诉她要排除万难,坚持下去。

于是,她又坚持了下来,直到心力交瘁,生活和工作变得一团糟……

于是我开始质疑:自律,到底是要坚持,还是要放弃

前段时间看了《放弃的艺术》这本书,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当目标无法实现时,当生活进入死胡同时,当生活中的意外给你出了难题时,放弃就会是一种有益的适应性反应。

既然如此,为什么明知目标不可企及,还要坚持下去?

1  情感因素

在一个信仰“坚持”的文化氛围中,“放弃者”是一个颇具羞辱意味的绰号。它甚至意味着,这个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性格缺陷、缺乏投身一项事业的能力以及面对挑战的勇气。

这种情感因素,影响了我们放弃的行为。大秦的例子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鉴于此,当我们打算放弃的时候,会经历大量的情绪波动,更不要说采取防御的姿态了。

坚持是一种美德,与之相伴的是情绪上的平静,而不是随放弃而来的情绪的起伏。这种看法也从情感上加强了人们对坚持的认同。

2  沉没成本悖论的影响

当为之付出大量心血的工作,因为突如其来的不可控因素,导致你不但无处施展才华,而且再也没有了工作的热情,你会辞职吗?

当你在一款游戏中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后,还会放弃这款游戏吗?

当股票价格低于买入价格时,你会选择及时“割肉”止损吗?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说明你掉入了沉没成本悖论的陷阱。

沉没成本指的是,已发生的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或者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

无论是为工作奉献的心血、股票投资中投入的金钱还是玩游戏花掉的时间和精力,在付出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再也无法收回,这些都可以统称为沉没成本。

掉入沉没成本悖论的陷阱,也会导致人们无法放弃

3  间断强化的力量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做过一个实验:

他将三只饥饿的老鼠分别关在三个笼子里,每个笼子里都有一个操纵杆。

第一个笼子里的老鼠每按压一次操纵杆,就会得到一粒粮食。

第三个笼子里的老鼠按压操纵杆后,什么也得不到。最后老鼠放弃了按压操纵杆,转而使用其他的方法寻找食物。

第二个笼子里的老鼠按压操纵杆时,有时得到一粒粮食,有时什么也得不到,因此,这只老鼠永远满怀希望。食物的刺激促使它不断按压操纵杆,沮丧和奖励的快感交替出现。从此,间断强化便让其夜以继日地驻留在操纵杆旁。

有那么几次满足了需求,就会强化这种坚持,这就是间断强化的力量。

但在面对难以企及的目标时,这种强化就未必是一件好事,反而会助长人们盲目坚持的行为。

以上四种因素,是导致人们难以放弃的主要原因。

当然,因事情进展不顺,或是形势比想象中复杂而发生的放弃行为,不在本篇文章所讨论的范围之内。

这里所说的放弃指的是,从不再能满足你需求的情境或努力中脱离出来。比如,目标过高,或者发现努力的方向不对时,就需要慎重考虑那些无谓的坚持是否值得了。

为了从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中抽身,我们该如何培养放弃的能力?

1  认知脱离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我们设法不想某件事的时候,这件事反而在脑海萦回环绕。

这种我们设法积极压制的想法,都是干扰我们思考的因素。认知脱离就是从脑海中清除干扰我们思考的因素。

如何才能做到认知脱离?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出:

如果我们希望抑制一个想法,就需要一心想着另外一个想法。

而这另外一个想法应该真的让我们觉得有趣,并且能吸引我们,即使没那么愉快,也要不至于令人厌烦或感到困惑。

比如,触屏智能手机刚刚兴起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正好失恋了,失恋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胡思乱想,就把自己的旧手机换了,买了一个触屏智能机,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潜心研究新手机的各项功能。

就这样,这位朋友成功地从失败的恋情中走了出来。

2  情感脱离

放弃目标伴随一个连贯的情感脱离周期:

重新振作(在不相信目标难以达到的同时努力振作起来);

攻击(抗议失去目标或因其失去而问责);

沮丧;

恢复正常。

如果我们能管理好这一周期中的负面情绪,就能更快地恢复正常,从而开始追求新的目标

比如,你在犹豫是否放弃眼前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时,可能会犹豫:要是没有收入的话,家里的开支会怎样?会不会过上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此时,你脑子里能想到的全是最坏的情况,这种只关注消极因素的想象、感受和想法会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从而阻止你重新规划目标、提出解决方案和采取行动。

因此,为了让思考不再封闭,你可以把你的担心列出来,并加以分类:哪个有可能发生,而哪个不打可能发生。

接着直接面对那些反复发生的和侵扰性的想法,“面对”是削弱这些担忧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你可以想象遇到最坏的情况时你的解决策略:即使你无法解决问题,或者关系结束了又会怎样?假如你从事的项目十有八九会失败,又能怎样?

当你意识到自己正在为生活中发生或没发生的一切事情承担责任时,就会发现当下的目标并不适合自己。

一旦明白这一点,你就不再焦虑。

总之,认知脱离和情感脱离的结果都是为了脱离当下的错误目标。掌握放弃的艺术就应该使思想、感受和精力朝着一个或几个新目标转移,并实现这些目标

说到底,要减少面临放弃时的挣扎,还是应该从正确制定目标开始。

那么,如何设定目标,才能减少无谓的坚持?

放弃的艺术》为我们提出了几个建议:

1  把目标写在纸上

因为把目标写下来,不仅有助于人们进行适当反思,还能增强我们的评估能力。

如果无从下笔,可以问问自己: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做什么事?再明确地写出你的答案。

写下答案后,最好对它们进行分类,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评估。比如,按长期和短期的属性各写一列。

2  弄清目标属性

查看你的目标清单,对着每个目标逐一提问:它是内在目标还是外在目标

内在目标涉及获得心理成长、人身自由和自尊、通过积极或慷慨的行动来改善世界等。

外在目标涉及金钱和物质上的富足、众人皆知并受人尊重、以及外貌、衣着或气质吸引人。

有研究发现,与那些受外在目标引导的人相比,对内在目标关注更多的人,会更幸福,忧虑和沮丧较少,生病的次数也较少。

因此,我们在追求外在目标的同时,也要注意内在目标的实现。

因为外在目标不能滋养心灵,它们的诱惑通常在于想象别人眼中的羡慕,或者实现这些目标所能带来的虚荣感或价值感。

3  用“心流”评估目标

当你列下目标清单时,可能会问自己:在我所有的目标中,哪些最能使我的未来比现在快乐?

可能你无法准确说出答案,因为幸福感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秘诀,但有些原则就能让人确认幸福之源。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心流,即一种畅快的感觉。

比如,当你完全沉浸在某项活动中时,可能因为全神贯注而忽略了周围的一切,全身心的投入以至于你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除了与活动相伴而生的独一无二之感以外,对正在做的事,你也会深感满足和意义重大。因为这种感觉会让你感觉快乐,甚至心情平静。

这就是心流。

设定目标时,最佳的心流体验取决于下面的因素:

目标清晰,并且多个目标之间无矛盾;

②设定的目标有一定挑战性,但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③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足够专注,不分心;

④不考虑失败,也不担心失败。

以上就是正确设定目标的方法,掌握了这些,放弃也便不在考虑之列。但如果明知目标不可企及,还执意坚持,就是走入死胡同了。

放弃,是自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骑单车走下坡路时,你不能一直沉浸在风驰电掣的快感中,适时减速,才能不被突如其来的急转弯杀得猝不及防。

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痛苦。

参考书籍:佩格·斯特里普 艾伦·伯恩斯坦《放弃的艺术》

作者:飞小白,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自律  自律词条  适时  适时词条  懂得  懂得词条  放弃  放弃词条  真正  真正词条  
杂谈

 古屋记忆

那一年,我二十二岁,本是青春勃发的年轮。由媒人介绍,我嫁进这座历经几个朝代的明朝古屋。  也许有人会问:“哪来的明朝古屋,明朝古屋能到现在还不倒塌吗?”是的,按...(展开)

杂谈

 鲨鱼的弱点

鲨鱼的攻击性极强,只要被鲨鱼发现,很少有人能够逃生。不过,奇怪的是,海洋生物学家罗福特对鲨鱼研究了多年,经常穿着潜水衣游到鲨鱼的身边,与鲨鱼近距离接触,可鲨鱼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