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汉字识字方法论-认读汉字篇第三讲

总结小学拼音教学实践发展历程,现代汉语拼音在小学课堂中的教学发展,一直停留在外延式语文识字水平的初级、中级、高级发展,以及内涵式初级萌芽、起始阶段盘桓发展。要搞清楚这个发展问题,我们需要先搞清楚小学拼音教学实践发展瓶颈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小学拼音教学实践发展瓶颈的本质原因

历史原因:

62年小学拼音教学实践发展-初级阶段的现代汉语拼音教学知识方案的形成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从创制研究到正式颁布,再到用于小学课堂教学实施。就只有《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和语文课本。当时也没有适合小学课堂教学实践需要的现代拼音教学知识方案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此后到2000年语文进入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发展时期的这段四十余年的时间,拼音教学一直受到来自社会、学术、教育、理论等各界的不同意见,拼音学科知识化发展研究就基本上处于停滞。2000年后,在十年语文课改教学实践发展基础上,2011年现代拼音作为识字的基础、工具这一观点被列入语文课标,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被安排在小学一年级上下册,鼓励教师结合汉语言文字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正确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现代拼音的教学知识方案初步形成,到2019年语文教材全国统一,汉语拼音教学内容在一年级的教学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果,初级阶段的现代汉语拼音的教学知识方案也标志着成熟。

62年小学拼音教学实践发展-一场新的关于拼音识字的教学改革发展正在酝酿着

初级阶段的现代汉语拼音知识方案经过八年的教学实践发展,也同时在拼音识字教学发展上,如何有效衔接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促使拼音识字水平与语文识字水平、语文基础的培育问题上,陷入困顿,拼音教学发展瓶颈也开始逐渐明显。许许多多的一线教师在拼音教学创新实践上,陷入困惑,迷茫,尤其是在提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理念下,三维目标教学法实践上,家校共育在小学第一二学段的快速发展到家庭实质辅导实践上,以及不少教师自身陷入传统的于现代的语文教学方法、理念、技术等实践上的冲击,这说明了,小学拼音教学实践已经全面进入其发展瓶颈期,这表明着不但在拼音教学发展上正酝酿着一场拼音识字教学改革,而且也连带在整个语文学科的教学发展上,关于识字水平与语文基础水平的教学改革,将要全面地发生起来。

学科原因:

小学拼音教学实践上现行的教学内容-初级阶段的现代汉语拼音教学知识方案

新课标对小学拼音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为:汉语拼音拼音识字、使用拼音三个方面。由于受到“拼音识字的基础、工具”这一观点,即“识字基础论”“识字工具论”的观点影响,在“拼音识字”部分仅安排有标注拼音的常用汉字。这些汉字在数量上与课标规定的识字量保持一致目标,在内容形式上,作为课文生字教学列入拼音识字教学。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关于拼音识字的知识和技能具体教学内容。同时,汉语拼音部分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特点,对汉语拼音在教学实践上做出了知识深度、广度的处理和安排,这些安排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是合适的、较为科学的、符合一年级阶段教学需要的知识方案,这一套知识方案也可以说是现代汉语拼音的教学知识方案一个样板。说明,在小学拼音教学实践发展上,是需要现代汉语拼音的教学知识方案来保障现代拼音在小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这套教学知识方案从目前的教学实践发展总结上看,通过认、读、写、记的教学活动,小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即可初步实现并达到课标规定的教学要求。

这也同时说明:我们目前的小学拼音教学实践发展所产生的拼音教学结果,只是建立在认、读、写、记这套教学知识方案基础之上的一个拼音识字水平,并没有触及到以汉字知识素养为基础的拼音识字水平。

理论原因:

为什么要讲汉字知识素养为基础的拼音识字水平?

因为汉字是具有音形义三大特征和功能完备的文字。现代汉字字形、字义知识从中国传统的汉字宝库里已经获得充足。完备的知识体系,即字形、字义两大特征的知识体系完备,从教学内容安排上,就可以见到这一点。但字音知识体系却未有形成,完备,不充分。这也是跟现代汉语拼音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且遭受不同争议而影响其发展的社会的、学术的、理论的、教学实践的等历史因素有关。

因此,笔者认为:现代汉字发展,必须使用汉语拼音规范、建构起字音知识,使之与字形、字义知识合成一个完整的汉字知识体系。有了这个知识体系,就可以突破现代汉字的认读方法与教学实践,未来的拼音、语文识字水平,就可以建立在汉字知识体系的教学活活动基础上,从而为拼音识字水平实现从外延式到内涵式发展的提供科学保障。

本质原因:

拼音识字,本质上就是解决科学认读汉字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这个问题上,还是纠结于用拼音识字方法,还是以字识字的方法,或者拼音识字、以字识字、联想识字(通过图形图像等事物特征与汉字建立起认读联系的一种现代识字方法)等并举的,这从而导致在拼音识字教学实践上,其科学性继续被忽略,也就是在解决汉字认读问题,由于我们的方法很多,大家忽略了汉语拼音的一个本质属性,是作为现代汉语的唯一音标,是现代汉字惟一的注音工具,也是汉字标准的字音知识这一属性。我们并没有在这一属性上,发掘拼音识字的知识和技能,建构更高一级的拼音教学知识方案,所以,在近62年的小学拼音教学实践发展历程中,我们在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上仅仅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也就是小学一年级教学实践的这一步,而在自二年级(可以追溯至一年级下册)乃至整个小学阶段后五年的拼音识字教学实践,并没有实质性迈出,仅仅依靠第一步有限的教学结果来支撑此后长达五年的拼音识字教学任务、目标、要求的实现,显然是缺乏学科知识、理论基础的。

通过实践证明,仅仅建立在初级阶段的汉语拼音教学知识方案的基础上,不但学生在一年级所获得的拼音知识得不到可持续地稳固、完善、补充和提高,更进一步因为随着学段提高,拼音识字能力和水平不断下降,间接导致语文识字水平得不到提高,由于语文识字水平得不到可持续提高,从而最终影响到学生语文基础难以有效打好。

虽然拼音识字不是影响学生语文基础的直接原因,但是在语文识字水平这个环节上,拼音识字的有效转换是非常的重要,对语文识字水平的形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虽然不是直接因素,直接因素是缺少字音知识的字形、字义知识的教学实践。

因为只有字形、字义知识的教学实践,学生得不到字音知识的帮助,对字形、字义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就会受到来自认读汉字能力和水平发挥的影响,在这个影响过程中,以字识字、联想识字的方法就比较相形见绌,难以如同拼音识字那样,可以自如展开,让学生应用拼音快速解决汉字认读问题。拼音识字的科学性就体现在学生的读书学习、阅读、社会生活实践等应用领域。这就是为什么学生语文识字水平难以提高,学生语文基础难以打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识字教学实践上,缺少了拼音识字的教学实践发展。

因为缺少拼音识字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实施,也就是说没有以汉字字音知识体系为基础的现代汉语拼音教学知识方案-汉语拼音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实施,如何有效衔接上字形、字义知识的教学实践?而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也是没有任何突破的。

所以,从一年级下册以后的拼音识字,并无实质性的教学实施,而只有一年级上册形成的那点少有的且不稳定的初级的拼音知识结果,因此不能支持有效衔接字形、字义知识从而形成以汉字素养为基础的内涵式拼音识字水平,表现在实践上就出现学生的语文识字水平不高,最后影响到整个语文基础的不好、不稳定,难以提高。

突破瓶颈之道:汉语拼音教学发展应“基础论”“工具论”“字音论”三论并重

笔者主张在汉语拼音“基础论”“工具论”的观点上,应该并列“字音论”(即汉字字音知识的主张和观点)。理论上:字音是解决汉字认读问题,字形是解决汉字认写问题。字义则是解决汉字意思问题。简单说来,就是读、写、懂的问题。这里在教学活动上有一个内在规律,就是究竟是读-写-懂,还是写-读-懂,还是懂-读-写的教学顺序问题。经过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实践发展总结看,是读-写-懂这个顺序是比较合理的。

因此,要使语文教学实践在语文基础教育教学发展上有一个根本性的突破和提高,就必须解决这个“有效衔接字形、字义知识从而形成以汉字素养为基础的内涵式拼音识字水平”的教学实践问题,要解决这个实践问题,就必须在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上三论并重,即在汉语拼音“基础论”“工具论”“字音论”三论并重。尤其是要解决字音论所涉及到的高级阶段的现代汉语拼音教学知识方案的创制研究问题。并依据拼音教学的规律,合理地解决字自小学一年级下册开始到小学五年级的拼音识字与使用拼音的教学实践问题,才有望彻底突破当前拼音教学发展瓶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汉字  汉字词条  方法论  方法论词条  认读  认读词条  三讲  三讲词条  识字  识字词条  
教师

 《椅子不简单》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1.知道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材料的特性决定材料的用途。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椅子各部分的组成材料及其...(展开)

教师

 南康区赞贤小学2019-2020...

以“五创”为抓手,着力打造特色,提升学校品位---南康区赞贤小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新时期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