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调动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线上教学如...

为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2020年1月29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提出,在防控疫情期间中小学校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对“停课不停学”工作提出明确意见。

    

随着疫情的持续发展,开学时间一再延迟,大学也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停课不停学”的行列,“停课不停学”一时成为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热议的话题,众多教师、家长、专家纷纷加入讨论,众说纷纭,热度有增无减。

在此分析一下关于“停课不停学”的几个问题。

关于“停课不停学”的争议

对于“停课不停学”大致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支持态度,持这种态度的大都是在线教育和信息化方面的专家、积极开展教学信息化探索的教师和在线教育企业的从业人员,他们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推动在线教育大发展的机会,纷纷推出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工具,介绍在线教育方法、策略,提供在线教育经验、案例。

另一种是怀疑态度,持这种态度的大都是没有开展过在线教学的老师、家长,以及部分一贯对教育信息化有不同意见的学校和领导。和以往历次关于教育的大讨论一样,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方——学生的意见,基本听不到,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持怀疑态度的人最主要的意见就是,在线教育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其次,过于依赖网络和电子产品,会导致学生对这些技术和产品的沉迷,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危害学生的视力。

随着“停课不停学”过程中,教师、家长和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越来越多,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也有增大的可能。很多人把“停课不停学”视为非常时期的不得已之举,认为其影响将是短暂而有限的,最终一切又会回到以前的教学常态。

“停课不停学”中出现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早期的不熟悉、不适应所导致的短期性问题。

开展基于网络的在线教与学,离不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大部分老师、家长、学生对这些在线教与学的技术和工具不熟悉、不习惯,开始的时候出现手忙脚乱、临时抱佛脚现象在所难免。学校和企业也没有为这种全员性的在线授课做好准备,很多技术方面的软硬件跟不上增长的需求,出现网络崩溃、平台瘫痪、故障频出等状况同样在所难免。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得到缓解。

另一类问题则属于长期性问题。如在线教育的质量保障问题,以及可能导致的对学生的消极影响等。这类问题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解,反而可能会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在线教育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异同

在线教学不能照搬课堂教学的模式,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然而现实中照搬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是一种常态。

例如,刚开始在线教学时,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教师通过网络直播授课,甚至把直播授课作为在线教学的主要形式,这就是将课堂讲课直接搬到网上的典型表现,是一种传统的惯性思维。我们只要对比一下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异同就可以明白,直播授课不仅好处不多,反而缺点一大堆,而且还没必要。

课堂教学是在一个封闭的物理空间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这个实体空间里,教师和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和学习资源之间均处于一个全方位立体化接触状态,互动非常方便。尤其是在小班教学情况下,教师在讲授时会频繁地与学生互动,通过直接的观察、眼神的交流、话语的问答和气氛的感受,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调整讲授的内容、速度乃至方式。学生也有被密切关注、关照的感觉。课堂中集体学习的氛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室的墙壁则将外界的干扰大部分隔离。

在线教学是在开放的虚拟网络中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教师和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和学习资源之间均需通过网络和终端设备的中介才能发生间接的联系。终端设备是以视窗的形式呈现和交换信息的,因而这种接触只能是平面的、局部的和单向的。如果需要双向互动,往往需要另开一个视窗,或者不断进行界面切换,或者只能进行一对一的互动。

尤其是在直播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基本看不到学生的反应,交流互动比较困难,大多数时候只能自顾自地讲解,或者进行经验性的调整。由于涉及很多网络和电子设备,往往还需要有人协助,帮忙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

学生分布在差异极大的环境中,无法排除外界的干扰,没有被关注和关照的感觉,也难以感受共同学习的气氛,极易产生倦怠与孤独。

但在线教学也有其独特的优点,最大的优势是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极大地扩大受众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还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无需要求大家在同一时间、到同一地点才能开展教学。其次,教学过程可以被记录保存下来,允许回看和查找,师生的活动留下了丰富的数据,方便日后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直播授课并非在线教学的最佳方式,要求每一个教师对自己的班级进行直播教学更非必要。既然无法保证每个人都能在线观看直播,还不如选择让最优秀的教师录播教学,这也是微课、慕课流行的原因。

如何调动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

影响在线教学最关键的因素不在教师,而在学生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在线学习能力,是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教师能做的、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在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教学设计能力,其次才是在线授课能力。

直播授课不仅对网络和技术的要求高,而且效果不如课堂教学好,不宜作为在线教学的主流模式。那么,什么是在线教学的主流模式呢?笔者认为,在线教学应该以任务驱动的网络自主学习为主。下面对一个真实的案例进行剖析。

广州市番禺区华师附中番禺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王雪婷,开始的时候也采用直播授课的方法,发现效果不好之后,改为任务驱动式在线学习活动。下文引自她撰写的教学叙事。

这段时间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需要上网课。但线上课堂不比线下课堂,其教师的主导性、师生间的互动性、课堂生成性都有不同。

线上教什么样的知识,怎样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成为我首要思考的问题。识字和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孩子的重要知识点。线下识字教学更多的是随文识字,教师讲解识字方法来认字,但线上教学采用这种模式效果显然是不佳的。能否有一种识字方法是学生想要的又乐在其中的?

正当我苦苦思索的时候,一首小诗进入了我的视野:“小白鹅说:‘祖国有清清的小河。’小燕子说:‘祖国有温暖的泥窝。’小蜜蜂说:‘祖国有甜甜的花朵。’小朋友说:‘祖国地大物产多,我们幸福又快乐。’”——《我爱我的祖国》。这首小诗通俗易懂,接近孩子的生活,是学生进行仿写绝佳的素材。一个教学设想在我脑海中呼之欲出:让孩子们仿写小诗,分享交流,孩子通过读同学的诗达到识字的效果。      

孩子们仿写的小诗非常成功,给了我极大的惊喜。孩子们几乎把地上走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动物都写出来了,还用上了形容词,感觉一个个都成了小诗人。为了更好地分享交流,我把孩子们的小诗做成了系列微课《你写诗我来读》。当孩子们通过微课视频看到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写的诗时,开心极了。

紧接着,我让孩子们试着朗读同学的小诗,以此培养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完成识字教学目标。孩子们上传的小诗朗读质量都不错,效果感觉比我线下指导朗读更好。(家长们说,孩子为了录制视频,很用心地去模仿,认真朗读)。这样下来,孩子们的识字量和朗读能力明显提高。更有一部分孩子还自行写起小诗来,写好还发给我看。

学习不就是要唤起学生内心动力吗,这样的学习不是最有效的吗?而且这效果远远大于课堂教识字。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诗被老师朗诵,分享给同学、家长们,也感到很开心,兴致更高了。家长们也反馈说:王老师,孩子们通过读同学的诗认识了好多字,还再问什么时候再搞小诗创作呢。

我尝到了甜头,于是也开始让孩子们自编绘本。孩子们自行绘写,然后自己演绎、朗读,录成视频,我再陆续云分享,孩子们的创作兴奋点迅速被点燃,产出了一批好的绘本。

孩子得到了家长和同伴们的赞赏,更有一些孩子看到同伴的作品,主动去完善、修改自己的作品,使其更好。孩子们在进行仿写、朗诵、绘写的过程中,有了识字和表达的渴望,识字和表达就水到渠成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在线教学案例。老师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学习任务:仿写小诗。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自行创作出一首首仿写小诗,并通过网络交流分享。而分享交流过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孩子和家长都暗自加油鼓劲,展开竞赛。老师又及时进行了引导,使得学习活动不断深化。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字的读音,理解了生词的意义,还学习了生字的写法,并且根据自己的想象,描绘出作品的意境。可谓一举多得!据王老师反映,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的生字数,远超传统的课堂随文识字的数目,学生各方面的收获也较课堂教学要多得多。老师、学生、家长都乐在其中,没有了一开始上网课所出现的焦躁、混乱等现象。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没有了传统的上课概念,不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在同一时间开始或结束,交流与分享既有同步也有异步,学习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书本或教材,而是从教材出发向更广阔的空间探索,整个学习过程呈现一种“流动”的状态。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工具和平台不是最重要的,老师讲不讲课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重要的是如何调动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的积极性。

“停课不停学”需要转变观念

从前面的案例介绍可以看出,“停课不停学”重点在不停学,而不是不停课。事实证明,传统的上下课和教师直播讲课并不是最紧要的,甚至也不是最必需的。不停学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开展基于网络的学习、交流和分享。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新的理论的指导。

网络时代的学与教需要“新建构主义”。新建构主义理论最核心的思想可用一句话概括:即以“我”(个人的兴趣爱好和问题解决需要)为中心的原则,从网络中选择相关的信息和知识,采用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进行自主性学习,建立个性化的知识体系。

传统学校的教育,可称之为学科导向的系统学习,教师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向学生“灌输”系统化的知识。由于这种学习带有较多的“强制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需要借助于课堂的纪律与氛围的约束,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与督促。

但在线教学不具备课堂里面那么多的监管与强制,也缺少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如果还像传统课堂那样去上课和教学,效果肯定比不上线下课堂教学,而且也不能适应网络与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与需要。因此,转变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评价体系,已成为不可回避的当务之急。

新建构主义提倡个人导向的系统学习。个人导向的系统学习=以“我”为中心的原则 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新建构主义教学法包括四个关键词:分享、协作、探究和零存整取。

教师向学生布置一个分享的任务,要求学生围绕某个主题,通过网络和书本学习相关内容,然后在一个群体里分享出来,分享的方式可以是文章、视频、音频、PPT、作品等,但一定要求原创,杜绝抄袭,要有自己的东西。这样就相当于让学生产生一个问题解决需要。

针对这个任务,学生自主地开展各种线上线下学习,教师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直播和录播等在内)就可以了。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公开展示和分享各自的成果,分享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分享的内容也可收入学习档案袋,作为最后评价的依据。

展示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在线讨论,对一些未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协作学习,还可让学生自愿组成探究小组,对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在线探究活动。活动成果再进行分享。

最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大家分享、协作、探究的成果整合起来,形成更系统的知识结构。比如,将大家的小论文,通过在线共同写作,变成一篇大论文;或者将学生各自零散的学习成果,整合成一个更大的、更加体系化的学习成果等,从而使学习成果最大化。

这种学习可以围绕某个主题,以某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为基础或线索,但不要拘泥于教材和教学大纲,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开放性,只要是有意义地学习,学什么、怎么学,都无关紧要。最后的评价也一定是差异化的,个别化的和形成性的,而不是标准化、统一化的,应更重视个人的前后比较,而不是与他人的横向比较。

教育不应错过转型的契机

这次席卷全球的突发疫情,给我国和世界各国带来了灾难与困难,但疫情对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来说是一个契机。

现代教育制度自工业革命以来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个种类齐全、规模庞大的体系。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越来越与当今的生活和现实严重脱节,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然而教育体制的惯性和惰性非常顽固,教育变革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当教育与技术和社会变革的差距越来越大,教育领域将出现断裂式变革。就像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的崛起导致大量实体商店倒闭一样,未来有可能出现大量的实体学校关门和倒闭,留下来的是那些实现成功转型的学校和制度。

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教育部采取“停课不停学”的应急措施,这是一次推动教育向网络和智能时代新型教育体系转型的难得机会。有远见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如果能紧紧抓住这次机会,联合在线教育企业,促使在线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疫情结束后仍能保留这次试验中经过实践检验的成果,继续推动教育的转型与变革,那么未来教育的断裂式变革或许会由平稳式过渡所替代。

目前看来,情况不容乐观。绝大多数人仍将注意力放在选用哪种在线教学平台和工具,采取哪些教学策略实现既定教学目标上,真正关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转变的行动和讨论很少,这是颇为让人失望的现象。

    

教育能否自身革命,还是任由时代淘汰,有待观察。

专家建议:“停课不停学”的十要十不要

一、不要照搬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要采用适合在线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二、不要用匆忙随意的直播教学浪费时间,要提供精心制作(自己或别人)的优质资源

三、不要像线下课堂教学那样机械地排课与上课,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同步与异步学习与交流方式

四、不要只重视知识点的传授,要更多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的培养

五、不要把学习局限在单一课程的教材和大纲内,要鼓励学生自主拓展与深化学习范围与深度

六、不要选择过于复杂的技术与平台,要选择大家都熟悉的技术与平台

七、不要强求大家都按统一进度齐步走,要允许大家有先有后、步调不一致

八、不要用僵化的管理束缚教师和学生,要鼓励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为师生提供服务与便利

九、不要仅凭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评价学习效果,要采用多元化、过程化评价全面评估学习效果

十、不要疫情一过又全部回到从前,要总结经验、发扬已经取得的成果

链接:关于“网课”的快问快答

Q:

对于此次“停课不停学”上网课,老师家长学生都有很多负面反馈。您怎么看?

A:

有很多负面反馈很正常,据我所知也有很多正面反馈。事物的发展都有个过程。不习惯不适应的时候就会抱怨,习惯了适应了抱怨就会减少,尝到甜头得到实惠了,就会喜欢。

Q:

老师觉得自己也不擅长讲网课,学生不爱听,上课效率低,这一问题怎么解决?

A:

改变总是有难度的,走出自己的舒适区需要决心和勇气。有些年纪大的教师觉得自己都快退休了,不想改变了,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要一刀切呢?就让那些愿意改变、愿意尝试新事物的年轻老师去干好了。

Q:

家长担心孩子长时间用电子产品对视力不好,也担心助长学生用电子产品进行娱乐的习惯。

A:

家长担心学生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影响视力或玩游戏是个伪命题,不上网课不开展在线学习学生就不看手机、不使用电子产品了?天天呆在家里学生在干什么?

本来就有玩手机、使用电子产品习惯的学生,近视不会是因为多上了几节网课造成的。不准孩子接触手机和电子产品的家庭,也不会因为上了几节网课,就变成鼓励学生玩游戏、用电子产品了。课上完、作业做完,还是可以收回去呀。当然,要考虑家长有没有时间陪的问题。

Q:

网课缺少互动,自制力差的学生听不进去。这种情况怎么办?

A:

那是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问题。干嘛一定要上直播网课呢?效果不好换一种方法就是。最近有调查发现,学生更喜欢教学资源包形式,那就改为给学生发资源包呗。多条腿走路,多种方法并行,总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的方法。现在最需要的是多元化,而不是单一化。

有教发中心老师告诉我,虽然做了很多次信息技术培训,但老师们还是喜欢上台讲课,真正做教学设计和教学创新的人很少。可以理解,对教师来说,讲课是最驾轻就熟的,一个PPT讲三五年,那是多么容易的事。要进行教学设计,要搞教学互动,那需要杀死多少脑细胞,耗费多少时间精力呀。

Q:

大家对网课的各种吐槽是否反映了对传统课堂的拥护?

A:

未必!去问问学生拥护传统课堂吗?当然,学生更不拥护简单地将传统课堂搬到网上。虽然技术是新的,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全是旧的!传统网络课堂比传统实体课堂只会更糟。

Q:

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何到了需要全面应用的时候出现老师、校长、学生三方都吐槽的情况?

A:

国家大力推进不假,但更多地是在硬件建设方面。最近两年开始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重视教育信息化培训,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但对信息化理论、信息时代教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不够、重视不够,对互联网 教育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足,在教育理念、教育评价方面改革力度不大。

比如对手机和智能终端进学校进课堂态度反复,就是典型表现。前面花大力气高成本建设的校校通班班通都还可以,到了人人通就不行了。人人通靠什么?智能终端呀!没有终端设备,最后这一段路就断了,前面的武功都废了。

我认为教育部应明确鼓励大学使用手机和智能终端开展教学。对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且取得成绩的教师应大力激励,像商鞅变法一样立木为信,让大家看到榜样的力量。中小学可暂缓强制推进,但也不宜明确反对。应全面宣传面向智能时代的新知识观、新学习观,认清网络和智能时代教育教学规律,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念、教学评价和教学模式,全面打造全媒体、全时空教育教学新体系。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作者|王竹立,中山大学教育技术专家、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词条  积极性  积极性词条  调动  调动词条  教学  教学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