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转自:http://www.qinxue365.com/fangfa/397155.html

怎样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适当的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兴趣的培养方法。

 

重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有趣是指学生容易被一时的新奇现象和新颖对象所吸引,从而对它们发生兴趣。因此,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精心地组织教学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导入新课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何讲解,如何指导练习和作业,需要教师下功夫。组织教学安排好了,科学性与趣味性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且会在毫不疲倦中得到知识。

 

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运用活泼多样的形式,通过形象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讲行程问题时,举过这样一道题: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今有一小狗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度在A地同甲一起出发,当小狗碰到乙时,又立即转身跑向甲,如此反复,直到甲、乙相遇为止。已知甲、乙两人从出发到相遇共花两小时,问小狗所走的路程。当学生一看到这样的习题时,就迫不及待地想尽快知道其结果,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便开始积极思考。

以丰富的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之中,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还有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创新美,真是“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数学中,积极挖掘数学美,让学生在接受数学美的过程中,激起好奇心,对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对于“黄金分割”的教学,便可通过其美学价值进行讲解:建筑物中某些线段的比等于0.618时,使人感到协调美;报幕员报幕时,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时,既不显呆板,声音传播效果又好;照相时,最主要的景物为黄金分割处,效果最佳。再如:“杨辉三角”,从表面上看,只是一堆枯燥的数字,但从理性上认识它,却在严整的排列中,有优美匀称的规律,犹如一座宝塔,揉合了数学的和谐之美,由于这些数字的和谐组合,就产生了奇妙的规律,令人赏心悦目!

 

2:怎样提高小学数学兴趣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当老师提出问题时,而他们又不会的情况下,教学中最常见的场面就是要么"默默无闻",要么回答"不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多加鼓励,解除他们心中的紧张感。

 

对他们讲:"没关系,知道多少,就讲多少"并给予适应的表扬,尽量使差生重新参与到课堂中来和教师的思维发生共鸣,使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切忌采取不理不睬,或者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这样一来容易削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加重了学生失败的归因感,学生厌学便自然而然产生了。

 

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如果你没有成功过,可能你还没有那么渴望成功,但如果你成功过一次,你就会知道成功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感觉,你会感受到所有人对你的赞美和崇拜,你会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你会感受到其实你很棒你还可以更棒。有一个同学,他一直以来的成绩都很一般,结果有一次,恰巧他的数学考了全班最高分,当成绩出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后来他的同学都把他这一次的超常发挥当作是一场意外,结果,下一次的数学考试这个同学又考了第一。这一次是真的把所有的人都震惊了,他的数学老师让他给大家讲述一下快速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他说:“我以前一直觉得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但上一次考好之后,我发现其实我也可以很出色,而且考好的感觉真的很棒。”

 

事实证明,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会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而且一旦成功一次,你的目光会看的更远,会产生更高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是你接下来奋斗的动机和目的。所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们一定要尽量让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学习上变得自信,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3: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始

 

小学数学,是学生认识数学这门课的开始,如果开始就给学生不好的感觉,那么,他学起数学是会感到非常困难的。一年级数学学生学会了看时间,学会了用直尺,学会了认识人民币,学会了图形的分类等等这些,而这些内容不正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学,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就是从生活中来的吗?

 

小学数学,成为了学生理解数学的开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就是从生活中升华来的,数学不是抽象的,那么他还会觉得数学没有用吗?除非他不食人间烟火。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很有意思,数学肯定也有意思,这就是学生数学的第一印象,成为了数学兴趣培养的开始。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既然数学就是从生活中来的,当然是要用到生活中去,为了生活得更好一些,是否要学好数学呢?”我们老师跟小学生数学是如何如何的重要,因为它要高考,学生听得懂吗?但如果你跟他说:我去商店买点食品,拿了100块钱去,结果我应该找回来多少呢?“这是数学问题!学生明白了:数学是隐藏在生活中,要自己去发现数学的。再问:幼儿园的小朋友知道口袋里会剩下多少钱吗?学生又知道了为什么我要学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如此切身的问题感受到学数学的价值所在,更是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的最佳途径。

 

学生从小就通过自己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兴趣就从这里开始。

 

4:怎样提高小学生数学兴趣

给予关爱、产生兴趣

 

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巧设课堂、激发兴趣

 

设置悬念最多的机会是一节课的开头,悬念设于课头,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思维,把精力引向教学中心。这种情况常从概念、法则、公式的实质之处设悬念。如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案例: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5,50,500这三个数连起来?对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500总比50和5大,怎能用“等号”连起来?学生陷入沉思。通过议论,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元、角、分,可得5元=50角=500分。”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5米=50分米=500厘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此时我有提出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同学也和同座的同学议论开了,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习惯。

 

利用争论、增添兴趣

 

每个学生是不相同的个体。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在生活问题、诱发兴趣

 

生活问题情景的有效创设,能收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同时把数学的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小兔玩陀螺的情景”,这一生活情景的创设把同学们带到了游戏的快乐之中,同时也把同学们带进了“圆锥的认识”中,接着我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了生活中“圆锥”图片,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圆锥体就在生活中,圆锥体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情趣与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快乐的学习之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  兴趣词条  培养  培养词条  数学  数学词条  怎样  怎样词条  学习  学习词条  
教师

 读学习魏书生材料有感

读学习魏书生材料有感 魏书生,一个当代了不起的教育改革家。教一本教材顶多用三十个课时;从不改一本作文;从来不搞什么平时测验和考试;当校长、当班主任每年...(展开)

教师

 从“教书育人”走向“立德树人”

原绿色过去我们常常讲要“教书育人”,现在我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很多人感觉就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认为是新名词流行的当下教育的又一个新名词而已,其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