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青年教师数学课堂教学大奖赛活动方案

三源浦中心校

一、指导思想

青年教师是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和希望所在。为了让青年教师活动中受到锻炼,得到提高,尽快成熟,特开展我校青年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希望通过这项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激励并促进青年教师勇于进取,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实现自我超越。同时,培养和造就我校优秀教师的后备人才,也为学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二、活动目标

进一步推进校本教研活动,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数学教学比赛为载体,内化数学教学的新理念,研究数学课堂教学艺术,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解读文本、驾驭课堂、调控学情的能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形成骨干梯队,储备骨干教师的后备力量,并使教师在比赛活动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而产生“共生效应”,促进教师素质整体优化。

通过这次活动促进我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刚刚上岗的老师能驾驭课堂,会上课,上好课。有一定基础的老师能通过锻炼让自己更优秀,为我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评分标准

见附表

四、参赛对象

王 郢  林 丽   梁 越  谷乐楠  魏红莲

郭 洋  刘 影  李晓萍  汪景姚  柏  珩  高子淇

五、活动要求

1.参赛教师在思想上重视此次活动,及早选定内容,提前备课、做好课件。教案要详实有效可行。11月10日之前将做课内容上报教务处。

2.参赛课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课件,在四楼会议室上课。

3.上课前要进行说课,课后要进行反思总结。

4.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要及时上交教务处。说课稿和教学反思上交电子版。

5.所有教师要认真参加听课,课后给出合理化建议。

六、比赛评委

王  龙   魏建德 李宏伟  高藻苓

赵翠萍 杨元春  申立艳  邱谟臻

七、参赛时间

11月16日---11月18日  一共三天。

2015.11.6

教务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竞赛评分表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分值

得分

动60:分

1.参与程度

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乐于学习,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全班学生100%参与学习活动;90%的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10:2.习惯培养

养成认真、勤奋的学习习惯;90%的学生具有倾听、思考、

质疑、交流、合作等良好的学习品质。10:3.过程体验

教师指导下,能自主开展操作、实验、观察、猜测、推

理、验证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开展

探究活动;体验并经历“数学化”的过程。10:4.数学思考

积极互动,深入思考;师生、生生之间能进行深层次的对

话与交流;提出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能采纳别人

好的建议,做到资源分享。10:5.学习效能

本节课学懂学会,知识技能扎实到位;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本的数学思想得以体现,基本活动经 验得以建立;学习效能高,当堂检测效果好,合格率达95% 以上。20:教

动40:分

6.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新,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角色定位准确,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落实好;正

确处理教与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以

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大的数学教育观。5:7.教学目标

在调研学情的基础上设定符合课标、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目标含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层面;目标具体、明确、恰当。5:8.教学内容

正确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创造性使用教材,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内容安排合理,重点突出。5:9.教学过程

落实“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小组探究——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抽象概括,总结升华——拓展应用,巩固提高”五环节教学模式;教与学活动安排合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学方式灵活而富有新意;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15:10.教师素养

课前准备充分,工作态度积极;教态亲切和蔼,富有激情;普通话标准,语言简练准确,富有启迪性;知识面宽,教学技能娴熟;板书规范美观。10:总

总分

评委签名:                   时间:        年        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词条  大奖赛  大奖赛词条  数学  数学词条  青年  青年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教师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写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写字教学,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强调了写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写字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展开)

教师

 未来教育的方向

    1.“学校内外的社会和文化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一场教室里的教和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场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