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蔡绍山
【摘 要】 高校教师不仅要有可堪职任的渊博的知识,更要具备端正的品行和高尚人格。为了认真研究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本文用综述的方式,就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展开了平行论述。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也提出了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即以“学高为师”作为学养追求方向;以“身正为范”道德追求方向。
教师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高校社会职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实现的。所以,高校教师不仅要有可堪职任的渊博的知识,更要具备端正的品行和高尚人格。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师资培养,以德为先。“为师有德”是教师工作的底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都是对“师德” 提纲挈领的表述,名家名言,准确而深刻地概括出了“师德”的核心内涵。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如何理解职业道德、如何承担一个教师的职业责任,就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德。下面,我将从“教育道德”、“ 教学道德”、“科研道德”、“管理道德”四个方面来展开我对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
(一) 教育道德
教育是具有道德性的,这是被社会普遍认同和接受的观点。教育
作为一种社会行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高校以教育行动来提升和改善学生的人格,保留学生人格结构中有价值的部分,同时避免和消除消极特征的产生。这种行动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结构进行干预。在此前提下,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就不仅仅是专业技术人员,而是要在整个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扮演多种角色。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从而使教师自身成为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者和传布者。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必须用相适配的道德的标准来进行规范,总结起来,其教育道德可简略概括应为:
第一, 对教育事业有忠贞不渝的信念(限于篇幅,不展开论述)
第二, 教育的内容要有积极的价值(限于篇幅,不展开论述)
第三, 教育的方法必须具有道德的可行性(限于篇幅,不展开论述)
第四, 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必须建立在和谐、友爱、健康、
正当的基础之上。(限于篇幅,不展开论述)
(二) 教学道德
教学道德就是指在高校特定教学场所中,具有特定身份的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一系列的行为准则。比如精心备课、按时上课、认真设计课题和课堂活动、仔细批改作业等。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高校实现人才培养主要通过教学环节来完成。为了使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在总体秩序中得到有效展开,教师理应加强教学道德修养,遵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道德规范。教学道德内容可归纳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守执行的基本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是理想追求,即在达到基本要求之后教师对自己提出的更高层次的努力方向。
1、 教学道德的基本要求
对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提出基本要求,是教育道德性特征的具体体现。达不到这些基本要求,高校教师就应该自动失去教学资格。所以,对以下基本要求的执行必须严格认真。
(1) 要以“教书育人”为根本道德责任。
(2) 努力钻研业务,掌握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
(3) 严守教学纪律,认真扎实地实施教学工作
2、 教学道德的理想追求
(1) 学习掌握更高教学艺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认真学习当代教学理论,即时更新教学观念。
(3) 积极参加教学研究,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三) 科研道德
在高教教师的工作中,教学与科研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我国前领导人胡景涛同志说:“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1】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道德修养,有利于我国科学技术的总体发展,也直接影响和塑造着高校学生的科研道德。因此,“科研道德”也是我们在阐述教师道德中必须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
科学研究是我们人类探求世界、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的一项伟大事业。这项事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职业化体制,并且对社会发展起强大的推动作用。然而,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在科学研究中屡屡出现不道德行为,一种是学术行为不端:虚构、伪造、篡改研究结果和实验数据,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等;另一种是学术腐败愈演愈烈,比如:运用权力地位强占他人研究成果和学术资源、论文买卖和科研项目申报评审中的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等。学术道德失范问题日益严重,失范的范围和程度令人震惊。已经形成了普遍性的科学研究道德危机!因此,高校的科研行为亟待道德约束。这正是我们强调高校教师加强科研道德修养的主要原因。
那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科学研究道德规范;应该坚守那一些科研道德的底线呢?笔者认为应该从高校和高校教师着两个方面来着手建设。
1. 建立去利益化的高校科研体制,健全去行政化的学术评价
机制
对于高校来说,随着大科学时代的来临,大学作为科研重地,其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日渐凸显。然而,浮躁和不正之风以及市场经济大潮下的功利主义行为,正在严重毒化大学的科研环境,严重影响和阻滞了高校科研工作的正常展开。另外,科研评价方式量化考核:教师的研究成果被量化成一个个抽象数字。这样做的后果是把复杂的高智力劳动简单评价为类似机器的生产,抹杀了个人创造崇高性和多样性。所以,建立去利益化的高校科研体制,健全去行政化的学术评价机制是规范高校教师科研道德行为的前提。
2. 培育求真求实的科研精神,严守学术道德的底线。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育“求真求实”的科研精神尤为重要。因为科学研究的本质目的就是“求真求实”。放弃了“求真求实”就意味着科学伦理的丧失,丧失了伦理的科研行为就失去了正当性。那么,所谓的“科学研究”就变成了毫无价值的垃圾!
“严谨治学、执着探索、求实论证、真实可靠”才是我们高校教师应该秉持的科研态度。而在具体行动中,能够做到不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不粗制滥造搞低水平重复,不虚构、伪造、篡改数据,不胡乱署名,不一稿多投,不对错误结果结论置之不理,不对有限成果进行夸大宣传,不为商业推广做不符合实际的宣传。这就是我们坚决守卫的科研道德底线。底线的意义在于不可触碰、不可逾越;坚守则意味着从不松懈、化入骨髓、理所当然!
(四) 管理道德
本文所论述的高校教师的管理道德,不指向高校对教师的任用、培养、考评等进行管理的过程。而是特别指向高校教师在执行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对教育对象所进行的教学管理。它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学习方式的引导、课堂纪律的考评、学习成绩的判定、学习态度的奖惩等等。美国管理思想史学家丹尼尔.A.雷恩说:“管理不是一种与外界隔绝的活动,因为管理人员是在特订的文化价值准则和体制内的管理组织中做出决定的”【2】照此语境,高校教师对学生行使教学的管理无疑具有道德性。因为这种管理活动是必须要依据特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要求来进行的。所以,必须为教师的管理道德提出了相应的标准与要求。
“教育组织系统的管理者是人,受教育者是人,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是人,由此,教育管理系统是一个‘人—人—人’的系统。【3】因此,高校教师的管理活动既要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并为社会发展服务,又要受人的发展的制约并为人的发展服务。也就是说高校教师的所有管理行为必须兼顾到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服务于人的发展,既要体现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又要用道德的力量来促进学生完善健全人格。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管理道德”是教师道德的高端体现。比之教师的其他道德行为有着跟高的价值精神。
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合格的涵义中“较高的道德水平和人格尊严”、“自立自强的个性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的道德自觉”是核心内容。作为实现特定目标的执行力量,高校教师在行使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指示、评价和激励方式等,必须契合社会道德和高校的教育精神。必须满足社会性需要的精神价值。
2、教师要在和谐有序的教学管理中使学生获得内在的尊严和欢乐的生命价值。
教师的教学管理不应从“管”的角度去“控制学生”,限制学生的思想和正当的行为自由,而是要从“道之以德”的方向去研究如何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内在的尊严和欢乐的生命价值。
具体落实到行为上,应该做到如下几点:(1)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管理之中;(2)在尊重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思维和人格尊严的前提下,运用正确恰当的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管理;(3)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4)善意、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对待每一位学生;(5)用爱心统领教学管理的,不搞后进歧视。(6)对学生多积极评价,让学生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学习的快乐,从“获得感”中体验到生命价值。
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为什么我们要特别强调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呢?这是教师岗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高校教师相对于基础阶段教师来说,其工作范围更广,教育的责任更大,影响和塑造学生思想行为的能力更强。教师的道德行为对于学校和学生而言,有着凸出的不同一般的示范性。其道德形象的影响力,必定会因为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塑造而产生深远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因此,高校教师担负着重要的道德责任。
(一) 以“学高为师”作为学养追求方向
教师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提高教育素养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他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所以,只有“学高”方能“为师”。学养不高,知识贫乏,只能“误人子弟”,让教师的称号蒙羞。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终身不断的学习和研究高深学问,努力提到自己的学识修养,这是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也是教师必须终身努力的学养追求。
(二) 以“身正为范”为道德追求
教师,做的是“为人师表”的工作,为人师表,身正方能为范。作为文明传播的使者,必须诚实、正直、言行符合道德规范,努力使自己的道德伦理水平达到“身正”的标准。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道德规范和标准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所以,高校教师要牢记圣人“吾日三省吾身”的教诲,终身不停止省身修身,以“身正为范”作为教师矢志不渝的道德追求方向。
总之,任何情况下,高校教师都应该牢记自己责任,端正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作风。在做出任何选择和行动时,都要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将给学生带来何种影响进行反思。认真、严格、全面的承担起自己的道德责任。高校教师只有秉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品格,高校教育才能走向最高理想!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将指日可待。
【引索】
【1】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 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3
【3】 黄兆龙.《现代教育管理伦理学》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6
【参考文献】
【1】 李太平主编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 武汉:长江出版社,1017年6月第一版
【2】 杨克平.教书育人:高校职业道德的真谛[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