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创造平等与交流的课堂

巴西教育家保罗.佛莱蕾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教学。”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对学科的 体验和感受,主要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教学交流的功能也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你讲我讲”的传统教育模式不能体现交流与对话。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对话的形式主义,师生的交流存在着垄断性和独裁性,压抑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主体得不到尊重,课堂缺少有效对话和沟通,教学就缺少生机与活力,教师也一定会缺少专业化的提升。比如说老师对自己的问题往往设定条条框框,学生必须在这样的条条框框里来回答,说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实实际上进一步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常此以往的训练,学生的个性的不到张扬,思维得不到拓展,对学习的兴趣也就索然,更谈不上强烈的求知欲望了。

教学本是多元多向,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有机整体,教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境界,学生则以表情、动作和语言相回应,表明自己的理解程度,师生以对话和交流的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在教学的互动中,不仅有师生间的交流,还应有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对话与交流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教和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交流

教师首先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和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渴望交流、敢于交流,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尤其是鼓励“学困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交流中去,并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以使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初期的效果可能不会理想。很多的老师都抱怨“公开课老师的提问和我在课堂上的提问没啥两样,为什么人家的孩子表现活跃,回答的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而我班的学生回答干干巴巴就那么几句话?”他们只是看到了人家展示给大家的那部分,根本没有想到人家平时的训练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得也就是这个道理,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不是一两句话,几节课就能解决的,教师要从内心做好准备,我必须这样做,彻底的改变从前的和孩子交流的理念。“蹲下来和孩子讲话”说的就是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地位要平等,老师不能只是高高在上,使学生在强大的压力下学习。老师内心深处必须正确的认识到和孩子在课堂上(当然更包括在课下)应该平等的、民主的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环境的不同,开始也许会有一些不适应,熟悉了新的教学环境后,孩子才能迸发出主动学习的热情。交流的气氛起来了,孩子才能更好的摒弃束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时点播,引导教学顺利进行,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孩子被动地接受知识。

鼓励“学困生”积极的和大家交流,这实际上是关心教育的差异个体的问题,本身孩子之间是不一样的,接受事物快慢也就不一样,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在交流中也一样,让他们和别的孩子一起发表看法,一定会很别扭,此时教师的引导、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真心的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个也不能少!”让他们渐渐地融入到大家中去,体会到交流的乐趣,这也会使交流的内容和结果呈现出多样性。

二、教给学生对话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交流

学习离不开交流和讨论,交流和讨论是师生用口头语言表达或与他人交换自己对现象、问题与方法的看法。在交流前,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找准交流的切入点,在学生充分思考后,要求用自己的个性化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路、方法、观点、理论,学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绝不是胡乱去说,因此教给学生正确的交流方法是有效的展开交流,充分发挥对话作用的前提。

1、学会表达。表达是人与人交流的基础,也是个人实际能力的标志。教师要正确的培养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小学生学习的思考过程是直观的、具体的。他们一般不会像成年人那样能借助抽象的概念进行思考和表达。因此,可以教会学生用线段图、实物图、用符号、表情,甚至是运作等具体地直观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师还要发挥自己的模范作用,你在学生面前的表达是不是和要求学生的一样,能不能在这方面起到参照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孩子学习表达的效果。

2、学会倾听。小学生课堂上同伴回答问题时,往往表现出两种情形:一是事不关己,漠不关心;另一种就是随意否定或打断别人的话,这些都不利于交流的开展和深入,教师要教育学生,严格要求,尊重同伴,养成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的好习惯,在同伴发言时,要等到别人发言结束后再发表意见,使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和宽容。要让学生懂得倾听不只是尊重同伴,同时也能促进自己思维的发展,别人发言时多想一想自己的看法与发言人有何不同?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从而促进自己表达的提高,会倾听才能会表达。

3、学会评价。课堂上师生交流中,由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存在主体差异性,对话交流的评价存在着垄断和独裁,尤其突出存在的是凡是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就一定是正确的这种现象,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大胆地对老师或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大胆地对课本上的结论给予质疑,哪怕有时自己的质疑是错误的,要让学生懂得老师不是权威的,只有真理是越辩越明的。让师生在评价别人的交流中,在质疑现成的结论中去理解知识,增长智慧,达成共识。

4、学会宽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超越的和理智的态度,面对和汲取他人的智慧。引导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宽容,尊重他人的观点,做到智慧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从而通过对话和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成长气息。

5、学会反思。反思是一个自我矫正,不断提高的过程,通过倾听、质疑、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及思考过程,从而不断修正自己、提高自己。通过交流对话,使每个人都成为教学的资源,让每个人都能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得大量的启示和收益,丰富自己的信息量,使知识在交流中实现增值,思维在对话中实现碰撞,情感在互动中实现互融!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及时的沟通、认真的沟通、诚恳的沟通、费力的沟通、无私的沟通和被人忽视的沟通,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任重而道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创造平等与交流的课堂  平等  平等词条  课堂  课堂词条  创造  创造词条  交流  交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