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生于忧患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孟子散文善于运用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来增强论证力量的特色

3.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启发诱导,引导学生独立解读文章,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本教育理念。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章的论点、论据,体会文章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按文章结构来记忆、背诵课文,培养一定的文言语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学生讲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2)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先自由诵读课文,力求读出三个层次: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对停顿;三读,读出气势和感情。

2、要求小组合作,疏通文章的重要字词的含义,生生互动,探究解决。在理解主要字词的基础上试着翻译全文,自主翻译,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词逐句把文章翻译成现代汉语。

3、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合作学习,讨论学习之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

(3)问题探究

提出要解决的3个问题:

一是文章写了什么?(思想观点)

二是文章主要内容写了什么?

三是怎样写的?(写作思路、语言特色等)学生发言后,通过屏幕展示文章思路。

教师提问题:“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对“安乐”“忧患”,你是如何认识的?请你为本文添加一些论据。可以是从古代的历史,谈到当今国际政坛上的,还可以从国家大事谈到我们班小集体。请你举一举古今中外与之同类型的事例

学生聆听,总结道理:要有忧患意识

1、学生按要求自主诵读课文。

2、师徒合作疏通重点字词含义,进而疏通文章内容。

3、学生提出不会翻译的地方,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教师再讲解。

学生交流后展示

学生发言

学生发言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学生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初步的认识。

以读触悟,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发现问题,聚焦问题,牢记文言实词。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突出了教学重点中的“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并为下一步探究文章做好了准备。

文章先举了六个古代圣贤的例子,得出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伟业必须要经受磨练的道理。 然后通过道理论证由个人推到国家最后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雄辩有力、富有气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文章思想观点,明确观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然后通过合作探究把握文章写作思路及语言特色。进一步落实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再次体现了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并解决了教学难点“把握文章写作特色”。

拓展到现实,贴近学生生活的生活真实,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

小结: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强调入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悠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另一方面,他指出入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挫折困顿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别开生面;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才能从奋斗中来一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幸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板书设计:

举六圣贤例子论证———— 人要在艰苦的磨练才能成才

从个人方面论证生于忧患 (正面)

————论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从国家方面论证死于安乐 (反面)

教学反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生于忧患  生于忧患词条  
教师

 资助贫困生实施方案

为保证学校家庭困难学生不因经济问题而失学,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强组织领导1、成立资助贫困生管理工作小组;保证资金及时支付;建立贫困生档案;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