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所谓设计,即“设想和计划,设想是目的,计划是过程安排”,通常指有目标和计划的创作行为、活动。
一、理解
一个概念的定义往往是对这个概念深度理解、高度概括而得出的,一个概念往往会给我们提供多个理解的角度,我们将以此为切入点,不断向深处扩展与探索,从而形成自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思想,进而指导行为。
从引言中的概念来看,设计更像是一种通用的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指导行为,最终的意义在于达成理想的目标。这个目标如果没有对象限制便可多种多样,可以是一种单纯地表达,也可以是对一个问题的解决。
如果在设计的基础上附加对象,就形成以”交流互动“或是”用户体验“为对象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
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设计在大家通常的理解上是相同的,但仔细思考,这两个对象之间的边界是有差别的。交互更聚集于你来我往这一过程,而用户体验是一种各个阶段都可以形成的感受,比如使用前用户对产品的认识,使用时用户学习、理解、判断的感受,使用后对用户赋予的身份认同或是参与认同所带来的影响等,所涉及的范围更广。
二、核心
企业通过执行业务来获取利益,企业要发展,就要通过制定业务目标来满足发展需要。产品只是公司达成业务目标的一种工具或是一个环节。
而业务获取利益的核心就是用户,用户愿意付出代价(不只是付费,也可能是注意力、沉没成本等),必然也希望产品可以为自己带来价值,而这个价值就是用户需求的满足。而这其中体验的质量决定了需求满足的深度和广度,也决定了用户愿意付出代价的程度。从这个角度来看,产品只是用户满足需求的一种手段,是用户体验的一个载体。
如果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做一个设计方案,我们就要明确业务目标、用户目标、产品目标、设计目标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设计方案不只是一个想象,它需要真正执行并落地,因此设计方案的可实现性也受到技术的制约,不需要知道实现细节,但需要了解实现逻辑作为有效沟通的基础。
以上思考的目的,一是我们可以重新思考问题的本质,已有方案是否围绕问题本质来进行解决的。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思考设计方案所形成的成本和价值,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理想的设计方案的实现而不考虑现实因素。设计的增值往往就在于设计所产生的价值大于设计所带来的成本,这需要对价值和成本都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三、手段
为什么要以用户为中心?是因为用户是利益的核心来源。如果无法满足用户目标,用户不愿付出代价,则产品目标不可实现,进而影响业务目标的实现。那么,在一切设计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用户是谁,他们有什么样的习惯和能力。
为什么要以目标为导向?因为目标是用户一切行为的前提,我们不能只看到用户有哪些行为,这是他们在具体情况下自己思考出的解决方案。而我们需要的是跳出他们的建议,抓住本质,提供一个更好的视角和思路。
四、如何更好?
我时常在想,作为一个用户体验的设计者,如果把自己当作一个“产品”,如何能让“我的用户”形成一个好的体验呢?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我的主要用户群体”可能会有领导、上下游的同事。
领导的核心需求在于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那解决问题的深度决定了需求的满足程度,是成为一个机械式的执行者,还是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思考者?多一些情感化的体验是否可以为“产品”增值?
上下游的同事的需求在于准确接受阶段性成果信息。那为上游同事完善可能出现的漏洞,防止漏洞产生更大的影响;为下游同事主动提供简洁、清晰的信息,而不是被动的等待用户在一团乱麻中找寻,是否会形成良好的体验?
回到“产品”自身,又要如何优化自身要素,不断获取反馈、迭代更新?
五、小结
本文基于用户体验梳理了很多老生常谈的认识,但也表达了笔者认识事情的过程: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来定义或认识这个概念
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它会与哪些事物产生关联?
从哪个角度作为切入点,围绕哪个核心来指引方向?
碍于篇幅没有整理方案从思考到成形的细节(留在日后交流),但通过独立思考明确问题涉及的范围,积累与之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形成自己的判断更为重要,更好的方法永远来自于自己借鉴后的思考,这也是最后“如何更好”中想表达的核心:迭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