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点总结的是2C端的借款产品业务和功能设计方案,在这个动乱的时间去理性看待业务,且文章从五个方面展开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金融业务大体可以分为资金端、资产端两个大模块,这和金融的本质不谋而合——即盈余补赤字。随着支付技术的提升,将二者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市场中资金的流动速度也越来越快。
过去企业可以通过股票、债券、银行贷款、质押等手段获得融资,而个人的借款在十年前都还是很局限的,银行服务不到很多下沉人群。互联网技术实际上解决了过去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正是在2016年大量的网贷(P2P)平台崛起,放出大量资金。到2017年年4末,国家对现金贷行业监管趋严,行业合规化成为2018年的主旋律。
金融行业的监管体系其实有些复杂,P2P、现金贷、消费贷等很多业务,本质上很相似甚至业务有重叠,但实际上却有不同的监管体系。
以牌照为例:小贷牌照和网络小贷牌照有不同的业务范围,消费金融牌照受金融局监管,而P2P备案却由各地分管部门负责,导致P2P行业各地监管要求不一。金融监管的复杂性实际上对从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行业角度来看,朝令夕改的政策其实也不利于长期稳定的发展。
尽管如此,金融仍然是很多互联网企业希望实现商业化变现的手段,本文重点总结的是2C端的借款产品业务和功能设计方案,在这个动乱的时间去理性看待业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借款业务的核心——主要说明风控的重要性;
借款产品的那些黑话——行业中常见的名词。
一、借款业务的核心
借款的业务流程可以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个大阶段,这也是每一个借款用户经历的生命周期。
贷前:用户信息的收集 ,包括用户注册、授信流程、额度激活等。
贷中:用户信息的审核,包括申请借款、信息审核、债权匹配直至放款。
贷后:用户的还款跟踪,包括还款、催收等流程。
每个阶段展开了讲都能讲很多,不过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借款流程如何变化,借款业务的核心是风控,一家公司的风控水平实际上决定了业务能否长期发展。
产品经理如何去理解风控?
对于借款业务的风控,无论采集多少用户信息,本质上来说在解决3个问题:
你是谁?
你是否有还款能力?
你是否有还款意愿?
如何解决你是谁的问题?
这个问题相对简单,无非是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四要素。(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手机号)
如何证明你有还款能力?
所谓的还款能力指的是你个人的未来收入是能够覆盖支持你当前的借款,其实需要衡量的是一个用户日常收入和支出,并且假定一个人的收入在未来一年不会有巨大的变化。因此银行流水、公积金、社保以及电商消费情况,都能直接或间接了解你的收入水平。
如何证明你有还款意愿?
实际上是了解你是否是一个诚信的人,所以行业黑名单以及过去的还款表现,会决定你是否被机构评估是一个诚信的人。
由于互联网借款并不是线下的借款,很多时候我们并无法直接了解用户是否是一个好用户,采集用户信息本质上是通过日常的一些行为去推测用户的信用情况。比如:用户通讯、手机的充电情况,用户的行为轨迹,实际上一些异常用户确实会有异常的表现。(在此不赘述啦)
很多没有场景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用户行为数据的获取上就会相对困难,在这方面就会需要寻找第三方数据源的支持,而这本身是需要投入一定成本的,这也是为什么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金融业务能够快速发展的一个因素,完整的用户生态让一切变得更顺理成章。
由于涉及到企业内部数据,本节不会放出详细的数据说明。
习惯使用互联网进行金融投融资的用户,实际上是差异比较大的两个群体,主要的对比如下:
重要结论:
理财用户男女占比基本持平,女性用户略多;借款用户男女比例7:3,男性多,这与中国传统社会观念也有较大关系,通常女性更愿意攒钱而不愿意借钱。
理财和借款用户年龄占比中均为26-35居多,该部分重合度较高;借贷用户年龄更小,理财用户年龄更大。
商会活跃省份更喜欢借款,经济活跃省份更喜欢理财。
借款人群的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甚至于从一个理财入口进入的接口用户,也基本满足普遍的接口用户特征。因此对于精准营销,或是产品功能设计,可以用以上的基本画像作为参考。
三、借款产品业务流程梳理
1. 主要流程
用户注册-认证授信-获取额度-申请借款-风控反欺诈-信审-放款-还款-(催收)
上图描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借款流程,也将一些特殊的业务描述出来了,不同的企业可能划分不一致,但很多内容还是八九不离十。
2. 产品解构
一个完整的借款业务流程其实是比较复杂的,涉及到众多系统的交互,下方是按照基于实际业务划分的产品系统架构。
由上至下分别是前端、中台、底层后台,同时也有对接第三方外部的渠道。
3. 方案划分
按照产品前后台以及功能项划分,借款产品的主要功能如下:
借款业务涉及功能列表
借款产品的业务复杂度比前端所能看到的会多很多,接下来详细介绍比较大的模块构建:
(1)授信-风控模块
所谓授信,指的是用户提供可用资料证明自己是一个可信用的人,而放贷公司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评估用户的借款金额大小。
授信环节的关注点除了前端交互环节的优化,另外一点则是数据的爬取,包括第三方数据对接,数据封装后传风控系统进行评分,计算用户额度大小。风控模块接收数据后,评估用户的风险等级、额度,提供业务方参考建议,风控中的模型涉及到数据建模等不一一赘述。
(2)信审-反欺诈
用户完成授信激活额度后,方可发起借款。信审环节则是对用户发起借款的行为进行审核,这涉及到两种模式,这也是影响到放款速度和成本的重要环节,很多公司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机器审核,同时也有人工审核的环节。
信审与反欺诈结合非常紧密,反欺诈的目的是——通过用户行为识别,是为了防止一些黑产成功骗到资金。业内中,注册用户到审核通过放款用户,可能只有10%的通过率。
(3)债权匹配
无论资金来源于哪,借款工单提交后都会进入债券匹配阶段(通常这个环节也是影响放款速度的重要环节)资金端与资产端需要完成平衡,同时要分散风险,这其中的逻辑复杂程度不言而喻,而且在国家明令禁止P2P平台自设资金池的情况下,这部分的时间消耗不可避免。
(4)贷后管理
一般的贷后管理指的是放款后用户的还款跟踪,由于相比于放款,还款的环节是一个用户占用资金周期更长的一个阶段,涉及到的场景也很多,比如:还款的方式/提前结清/逾期等。
(5)逾期催收
用户未按照约定时间完成还款造成逾期,则需要进行逾期催收。根据用户逾期时间的长短,可分为M1 M2等级别的用户,关于逾期的数据指标,推荐参考专业书籍,本文不详细赘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业者其实也遇到很矛盾的地方,即暴力催收与催收成功率的平衡。
借款业务的复杂度其实不止于上文的描述,每一个环节拆解开来都有很多可以说明的,比如:授信项路由化/风控系统的搭建/整体资产坏账率等等,都是需要在理解业务的基础上,才能给出良好设计方案,实现用户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衡。
四、借款产品发展思考
有人说要做金融业务需要具备3个条件:牌照、流量和场景,这实际上也是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金融行业尤其是P2P,经历了野蛮生长的时代,补充了银行服务不到的一些下沉人群,而行业乱象的整治,会让小型P2P平台逐步退场。但这不意味着大型互金平台可以高枕无忧,很有可能赢着赢着就输了,金融平台面临两大挑战。
(1)监管趋严、盈利空间压缩
严格执行年化利率不超过36%的红线,营收的空间实际上已被缩小,尽管小型平台的退出会带来更多客群,但同时也会带来不良的用户。
同时前文也提到,金融监管体系本身也还未到十分成熟的阶段,但至少可以看清一点,监管措施是会给企业带来颠覆性风险,这也是牌照在市场中越来越贵的原因。
(2)场景和流量的劣势
借款这个市场已经被证明具有巨大的盈利空间,一些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开始进场,对于传统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金融风控中有这么一句话:know you customer 那些自带场景和流量的公司,可以说天然具有风控优势。
如何突破困境?
1)消费场景的搭建
消费场景的搭建不应该局限于电商领域,很多消费场景实际上还没有覆盖到,教育/租房/车贷还是相对成熟的领域,更加细分的领域还有很多想象空间。消费场景的搭建需要长期的投入,很难出现快速回报。但从长期的发展来看确有好处:一方面可以形成行业壁垒,另一方面能够获取到更多的用户行为数据。
2)中小微企业的服务
中国有千万级的中小微企业,包括很多夫妻店都有借款的需求,这部分有明确营业目标的人群,借款的需求尚未覆盖到。金融还是需要真正反哺实体经济,才能够健康发展。
3)供应链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是一个没有被很多人熟悉和了解的领域,因为供应链金融已经是企业级之间的融资,需要的不仅是产品和服务,更看重提供服务的公司的背景,但不可否认供应链方面的金融也是一个可挖掘的大市场。
五、常见的行业黑话
(1)砍头息
一般指放款时从本金扣除一部分钱当作利息,这部分钱称作砍头息。行业中还有另一种做法,将用户计算利息后的借款金额作为合同金额,实际上也是砍头息,比如:申请借款1000,合同金额显示借款1100,用户收款仍然是1000,100元作为利息收入提前入账。
(2)借新还旧
借新还旧是一种将坏账转化为正常借款的方式,其操作流程是将让逾期的用户缴纳一部分利息后,将逾期的借款结清,同时生成一笔新的账单,让用户有更长的时间去还款,本质上来说是将账期延长。
(3)银行存管
网贷平台上存管后,网贷平台做的事情只是信息同步、债权匹配,资金划转由相关银行进行操作。
(4)提前结清
提前将账单还清,从用户端角度看,就是把借款提前还了,从业务端则有更多考虑,提前回收的资金需要重新进行债权匹配。
(5)最低还款
原需要还清约定的账单,通过最低还款可将账单再次分期的一种方式。
写在最后:
文章是我对工作的总结和思考,如有描述不当的地方,还请多多指正。每个人对于行业都有自己的解读,如果能带来启发,更是我的荣幸。金融行业还是很庞大的,每一个细分的领域都有很多学习成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