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期:瑞典西格图纳
作为上海宝山区地产开发的代表和“中国十大山寨小镇之一”,美兰湖北欧小镇声名在外。
但,若不是因为去了瑞典西格图纳、爱上了这个梅拉伦湖畔的中世纪小镇,若不是因为偶然得知西格图纳就是美兰湖的山寨复制对象,我可能都不会有兴趣去这个距我家仅有30公里的地方一探究竟。
同样是山寨,“十大“中的惠州五矿哈施塔特奥地利小镇明显比美兰湖抄作业抄得用心。我十分支持学习借鉴欧洲小镇的发展模式,也认为建设异域风情的旅游项目符合国内大众需求。只是在”卖家秀“与”买家秀“的对比之后倍感无奈,更在了解美兰湖设计出自瑞典设计公司之手后,深感从图纸到落地犹如从李若彤到陈妍希版小龙女的失落。
各位看官,请随我一起来看看下组对比图:
虽然以上对比图的感官刺激比较大,但美兰湖北欧小镇也不该被全盘否定。作为上海“一城九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推动城镇化、新城建设上来说,它是成功的。土地溢价有了、城市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宝山这个传统工业区的转型也有了更多的依托。
而美兰湖蓝本的西格图纳,作为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小镇,却是值得中国学习的旅游小镇开发典范。
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驱车一小时就能抵达西格图纳,也可以乘坐观光游船,经梅拉伦湖而来。这座建于公元980年的小镇曾是瑞典的首都,并在此铸造了本国第一批硬币。小镇4.5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仅居住着一万人。
历经千年风霜,其中世纪城镇中心的风貌依然得以完好保存和有效利用。石砖路铺成的街道两边坐落着低矮可爱的五彩木屋。维京文化相关的工艺品店、手作店、饰品店、服装店为这个安静的小镇装点出独特的复古文艺气息。
小镇的一角,有一栋低矮到几乎快要倒塌的房屋,门口竖立着一位老奶奶揽客的雕像,那就是小镇上著名的坦布伦咖啡馆。精致的小花园周边围绕着低矮的红色木头房屋,以我的身高都需要弯着腰才能进入,何况平均身高全球第二的北欧人。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强烈的反差和活化利用,才让这栋17世纪的房屋熠熠生辉。
街道中央是建于18世纪的旧市政厅,因只有60平米而当之无愧欧洲最小的市政厅。如今,它以博物馆的形态存在。前面的广场偶有鲜花、水果和跳蚤市场的摊点,为一个旅游化的小镇注入了生活气息。
作为一个生活着的旅游小镇,新建的博物馆、教堂和完好保留的圣玛丽教堂遗址作为公共产品有序展现在小镇小而精致的空间里。
在小镇游客服务中心的后花园里,可以俯瞰整个梅拉伦湖沿岸。
延绵整个湖岸的绿油油的草坪、湖上成群结队的白色飞鸟和整齐划一的白色游艇、曲径通幽的骑行道、草坪上嬉戏的孩童、大树下木椅上依偎而坐的白发老人……
我被眼前这景象深深的感动着,默默在心里祈愿:我规划的那些小镇的开发运营者们能否真正去理解欧洲小镇的灵魂?!
在旅游业、地产业的车轮火速滚滚向前扫荡城乡之后的昨天,在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再来看仿欧小镇的开发建设与运营,对于形与神的理解与演绎应该成为主事者启动之初必须想明白的问题。
前面说到我并不反对模仿建设异域风情小镇。实际上,欧洲国家也在试图模仿建设我们的汉风唐韵建筑。上个月我在哥本哈根的的TIVOLI乐园里就欣赏了一次在中国古典大戏台上的芭蕾演出。据闻这个中国戏台是丹麦设计师在1874年设计建造。
差异即吸引,文化的学习与交融也是大势所趋。我们不能在历史遗址遗迹上建设欧洲小镇,但对于资源普通、区位优越、消费力强的区域,规划建设欧洲风情小镇也并非不可取。但是,在仿欧小镇的规划建设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街区重点不在建筑设计而在业态管控
我们模仿了建筑风格,却疏于建筑色彩的控制与维护、景观环境的精细化打造。更为重要的是忽视了街区业态的控制。当欧洲建筑配上大红大绿的店招和沙县小吃、兰州拉面,其”味道“又何止是酸爽!
空间规划重点在于尺度控制与多层级休闲空间设计
3-4米的小街更加休闲化和适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街道与店铺之间休闲空间的预留、绿篱围合的庭院、视野开阔的阳台都是构成多层级、多样化休闲空间的关键。同时,街巷的铺装选择与沿街花坛设置也是烘托休闲氛围与彰显小镇气质的重要使者。很显然,美兰湖小镇的街道铺装实在是槽点满满。
市政与社区配套的互补、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营造
作为欧洲小镇标配的广场、教堂、地标构筑物固然需要,但与之相关的骨架(道路、绿化带、河流等)的尺度设计、空间架构、氛围营造也同样不可忽视。
和谐、优雅的生活形态展现与演绎
人是一切物化载体的灵魂。大多数仿欧小镇在对生活形态的展示上都理解为大肆举办西方活动节庆,显得矫情而生硬。在我看来,对小镇的卫生治理、和谐邻里文化的培育、”小镇居民公约“的确立等等,才是自然展示欧洲小镇神韵的有效路径。
海的这一边与那一边,交融与学习看似久远也仿佛才刚开始。
掠去浮华、逃离刮躁,
让我们从心学习、优雅模仿!
本文特别鸣谢北欧资深旅游家盈盈与陈尧二位新丹麦人的帮助
特别鸣谢宝山人民沈怡小姐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