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拥抱中国企业国际化的2.0时代

  21世纪的前15年,部分中国领先企业积极走出国门,竞逐海外市场。电信业的华为、中兴,装备制造业的柳工、三一,重卡行业的中国重汽,家电业的TCL、海尔和PC行业的联想,建筑行业的中交建设集团、中国中铁,以及近期异常活跃的上海复星,上海绿地等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样本。这些企业,或市场驱动,以获取海外市场份额为目的;或资源驱动,以获取海外大宗商品为目的;或资本驱动,以获取更高的资本回报为目的;或机会导向,抓住机会,大胆出击,或深谋远虑、谋定而后动,都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成功进军海外之路。这些企业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当之无愧的先行者和领航员。一路行来,这些企业,不仅收获了先行者的果实和荣耀,更是饱尝了探路人注定遭受的各种挫折和艰辛,他们的风雨历程,为其他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镜鉴。

  时势造英雄。如果说过去的15年是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化业务的1.0时代,那么从现在起的下一个10年,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的中国企业正在或即将走出国门,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正在大步迈向2.0时代。

  为什么说中国企业国际化将迈入2.0时代?

  先从2014年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几次重要会议谈起。在2014年11月底的中共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世界发展态势和国际格局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指出了“我们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仅仅一周以后,2014年12月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快自贸区建设的集体学习中,习近平主席更进一步提出,完善对外投资体制和政策,促进中国加快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同时鼓励中国企业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激发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潜力,勇于并善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

  与此相呼应的,是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系列战略举措和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继2013年十八大三中全会将“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2014年12月9日-12日期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将“一带一路”战略明确作为2015年三大战略重点之一。2014年12月2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促进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一是简化审批手续,便利“走出去”;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助力“走出去”。可以想见,一直以来在国际化业务上显得谨小慎微的金融企业将很快提速,支持实体企业走出去的具体金融政策和方案将陆续出台,中国企业的走出去,会越来越多在融资、授信方面得到更大的支持和助力。

  最高国家领导人如此密集地部署走出去工作是极为罕见的。显然,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布局谋篇,早已超越了中国境内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把“走出去战略”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作为实现两个100年和中国梦的重要举措。最高决策层发出的政策信号是如此明确,目光敏锐的中国企业家们又岂能视而不见?

  企业家们更加现实的考量是国内市场“三期叠加”导致的新常态,各行各业都面临着需求不振和严重的产能过剩。中国经济增长的宏观数据在全球范围内依旧亮眼,但已经习惯了高速增长的中国企业早已叫苦不迭,日子艰难,尤其是业务收入严重依赖国内单一市场企业。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济周期的错峰效应,国际业务特有的业务收入地域多元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熨平国内外周期性波动,化解国内单一市场的周期性波动风险。从公开的数据可以得知,经过多年耕耘,联想的海外业务收入接近全部收入的60%,华为的业务收入当中已经有70%来自海外,TCL海外业务收入超过40%,中国交建的海外业务收入达到25%,工程机械的两家国际化领先企业柳工和三一的海外收入分别达到了30%以上。当前国内市场低迷的环境下,在全球市场获得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对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尤为举足轻重。因此,企业无论大小,无论国有还是民营,在当前的环境下,打破国门界限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加大对海外业务的资源投入都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再次,所谓的国内国际市场界限其实早已打破,国内国外市场已经深度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市场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市场。当前还有哪个产业链没有国外的合作伙伴深度参与其中?还有哪个企业每天面对的竞争对手和同行没有国际品牌?企业不需要走出国门就已经深度参与到国际竞争和价值链当中。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中国企业要想在国内市场有所作为,也必须充分关注国际市场的动态,了解国际竞争对手的战略意图和战术动作。没有一个国际性的经营眼光和全球视野,恐怕在在国内市场也无法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只有人在中国,心怀世界,才能做到“统筹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显然,不需要太多的论证,未来的10年,中国企业必将迎来一个国际化的新的大时代。

  如何面对国际化2.0时代?

  如果说未来企业国际化的模式和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个人认为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协作会进一步加深,出现相关产业间集群式的“走出去”。以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日本为例,当时日本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模式就是几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一起抱团出海,典型的就是建筑企业和矿产开发企业,设备制造企业和金融业的企业,以股权和资本为纽带,联合联动,通过集群合作克服单个企业孤军奋战的不足,形成集体优势,提高抗风险能力,在海外市场攻城掠地,纵横捭阖,奠定了日本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优势。目前中国有多个产业都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领先企业在全球市场也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包括建筑业、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当然少不了金融业,这些企业非常有必要结成更加密切的合作方式,或股权合作,或战略联盟,在海外市场发起集团式冲锋。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新时代给众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国际化不再是少数行业龙头企业才有的专利,众多中小企业也开始大步走向海外市场,这个趋势是挡也挡不住的。中国企业国际化必将形成领先企业一马当先,中小企业万马奔腾,不甘落后的局面。

  领先企业和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领先企业的国际化业务下一步的焦点是如何从一个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向真正实现全球经营的跨国企业转变。比如联想,结合IBM的业务模式和联想自身的经营智慧,已经形成了交易型和关系型客户结合的双业务模式;比如华为,已经完成了由单纯销售硬件设备向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转变;比如柳工,10年磨一剑,走出了海外销售网络+区域售后服务中心+海外制造和并购+欧美高端市场研发中心的符合产业特点和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海外业务模式。但国际化是一项没有终点的事业,特点是越往后面发展越难,原因非常简单:容易解决的问题在前面都已经解决掉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往往都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这些领先企业每天面对的问题只会比10年前更多,而不是更少。

  中小企业开展国际业务几乎都始于外贸出口。以贸易起步无可厚非,但如果长期依赖贸易会陷入利润微薄、增长乏力的窘境,这些企业在尽力获得海外市场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逐步摆脱对单纯出口贸易模式的依赖,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海外业务发展模式。尤其是不能以低价倾销的方式把国内过剩的产能转移到国外,切忌把价格战从国内打到国外,瞬间把海外市场也变成一片红海。如果企业实力还处于比较弱小的阶段,国际化经验还非常有限,各方面资源也比较有限,不必一下子铺开过大的摊子,从局部区域、局部产品和局部客户出发,先试水,再滚动开发,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开拓国际化事业是一项马拉松运动,机会主义者和一蹴而就的心态将注定失败。联想、TCL、华为、柳工等企业,莫不经历过10年以上的打磨才达到了今天这样的高度。所以企业下决心开展国际化业务必须有坚定的方向,方向定下来之后要不为所动,企业的核心领导人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是毫无疑问的。一句话,既要对于困难和风险进行充分估计,也要坚定信念,只要大方向不错,业务执行上不出现重大失误,三至五年下来,必有所成。

  有实力、有理想探索国际业务的中国企业们应该庆幸我们身处这个大时代,也必将紧紧拥抱这个国际化的大时代!衷心预祝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征途上鼓足风帆,扬帆远航!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MBA智库资讯微信公众平台:mbalibnews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拥抱中国企业国际化的20时代  国际化  国际化词条  拥抱  拥抱词条  时代  时代词条  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词条  2.0  2.0词条  
战略规划

 企业战略绩效如何规划?

 如何制定好今年的公司经营目标?如何把公司总目标分解成每位员工的绩效目标?如何能让员工主动承担工作任务?这些是许多企业家在制定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时都会遇到的问题...(展开)

战略规划

 改善亚洲家族企业的治理

 “治理很重要。如果家族的矛盾波及企业或者企业的冲突波及家庭,也许企业和家族均需要治理结构,”Marleen Dieleman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治理、机构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