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国际化企业能够迅速开展国际化业务,既有内在扩张的推动力,也有海外市场的吸引力。其中有一些高科技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在母国就可以服务全球市场。但大部分企业需要在海外市场建立分支机构,以服务当地市场。并购企业或者与本地企业合资经营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两种形式。企业如何根据自己的特质选择回报最高的运营形式?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格里森(Kim C. Gleason)和巴里大学的维根霍恩(Joan Wiggenhorn)两位学者,结合天生国际化企业特质模型,从企业创始人特质、企业财务状况等多个角度对企业采取并购和合资经营两种运营形式的绩效表现进行了实证分析,为天生国际化企业推荐了海外扩张的路径选择模型。
合资方式更受青睐
两位学者选取了美国和欧洲自1992年~2004年间,成立时间在3年以上6年以内,具有国际化业务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条件的公司共有261家(图 1)。从总体情况看,企业更青睐采取合资运营的方式。选择合资运营方式的企业总数达到177家,占样本总数的68%,而选择并购来运营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2%有84家。
企业采用并购或合资方式运营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有关(图 2)。在与母国文化更为相近的国家中,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并购的运营方式。在行业分布上,高科技行业企业的比例更高,约有58.24%的企业属于高科技企业,相比较传统行业,在高科技行业更倾向于选择以合资的方式运营。在企业目的地的选择中,发达国家依然是国际化的首选,有超过70%的企业选择在发达国家开展业务,同样在发达国家,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合资的运营方式。
在文化相近的国家,企业在母国的知识、经验可以得到较好的应用。通过并购的方式运营,企业可以在目的国获得更为完全的业务控制权,而不会承担太大的经营风险。相反,在文化相异的国家开展业务,如果企业展开并购,则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文化制度冲突。与此同时,企业还可能面对目的国与母国较大的法律、风俗等差异。这时采用合资运营的方式,与目的国合作伙伴共同运营新设企业,可以借助合作伙伴的管理经验经营本地企业,使企业业务更容易融入本地市场。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高科技企业似乎更倾向于在目的国采用并购企业的方式来开展业务。然而分析结果却并非如此,在152家高科技行业中,采取合资运营方式的企业有110家,而采取并购方式运营的企业只有41家,这种情况与天生国际化企业的自身特点有关。天生国际化企业在开展国际化业务时,规模较小,企业业务模式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高科技企业,在企业技术发生突破性变革的时候,往往也伴随着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因此,在早期扩展阶段,采用合资运营的形式,对企业而言是更为有效的选择。
在选择海外运营目的地上,天生国际化企业更倾向于在发达国家开展业务,对在发展中国家开展运营的热情不高。当目标国家为发达国家时,虽然选择合资方式运营的企业仍占较大比例,但采取并购方式运营的企业相比在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提高。这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市场更为健全和规范,企业采取并购方式运营面临的风险较小,对业务的控制力更强。发展中国家政策、环境更为易变,采取合资运营可以更为有效规避风险。
根据外部环境选择企业国际化的路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粗略的决策框架。从企业内部特质入手,可以更为细致地探讨企业国际化的路径框架。
表 1列出了根据样本企业数据计算的企业国际化路径与企业各项特质之间的关系。研究者采用企业总资产、销售额和员工人数三项数据来衡量企业规模,结果发现,采取合资运营的企业规模均大于采取并购方式的企业。
在企业具有海外运营的专门知识上,研究者选择了企业董事会、创始人或企业高管是否具有海外运营经验,作为企业开展国际化运营不同路径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管理人员的经验与企业国际化路径的选择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在企业盈利性方面,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并购的扩张方式。体现在数据上,无论总资产收益率还是净资产收益率,以并购方式运营的企业均高于采取合资方式的企业。企业的无形资产情况对开展国际化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企业的财务能力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较为显著。经营杠杆相对较高的企业更倾向于以并购的方式开展国际化运营。企业的速动比率对海外运营方式也存在显著影响,速动比率较低的企业更多采用并购的运营方式,而速动比率较高的企业更热衷于采用合资的运营方式。
以上数据表明,企业在考虑海外市场的进入战略时,企业规模、盈利性、经营杠杆和流动性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如果企业的规模较小,采取并购的方式,能够在目的国获得更多的经营自主权,企业可获得较快的成长。同时较小的企业规模,也令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的调整更加容易,可以进行较为灵活的组织调整,适应和消化并购对组织带来的冲击。
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获得目的地国家企业的专有资产和销售渠道,帮助企业快速地提高资产收益率,从而获得良好的财务表现。如果企业是上市公司,良好的财务表现可以为企业赢得投资者的青睐,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创造较好的投资环境。但同时企业也应考虑到,并购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获得资产的同时,也会接过被收购企业的负债,因此企业的流动性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现金流比较紧张,或者企业经营者更看重企业的流动性,那么合资经营是更好的选择。
不同国际化进入战略对收益的影响
在分析内外部因素对企业国际化形式影响的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对不同国际化路径选择对企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者建立了三个模型,每个模型的因变量为企业收益,自变量为企业的内、外部因素。结果发现,采取并购模式,一般而言会减少企业国际化的收益。从全球并购的历史看,成功并购的比例远低于失败的比例,因此除非企业具有特殊的目的或极强的管理能力,合资经营是企业更好的选择。
聚焦发达国家的利基市场是天生国际化企业较好的战略选择。即便企业创办于发展中国家,企业也应当尽量选择发达国家。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具有更好的基础设施、更为成熟的市场以及更高质量的合作伙伴。
董事会和企业高管具有国际化经验,也是企业获得良好收益的要素。董事会和企业高管的国际化经验,对企业获得收益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创始人的国际化经验,虽然也具有促进作用,但在统计上并不具备显著性。
企业的财务能力对海外运营的收益也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无形资产和总资产收益率分别对企业国际化收益积极影响的显著性分别为95%和90%。无形资产可以表现为企业的专利技术、品牌、声誉等,这些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竞争者最难以模仿的部分。如果企业能有效地发挥无形资产的价值,在海外能够取得良好的收益。相比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对企业国际化的收益影响更为显著。这是因为总资产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企业经营杠杆的影响,大幅举债依靠高杠杆经营的企业,在海外市场比母国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会影响到企业的收益。因此企业尤其是初创阶段的天生国际化企业,在海外运营中选择略微保守的财务策略,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成长。【作者:齐卿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