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策略成本管理的方法 策略成本的管理方法

  战略成本管理是以降低成本同时提高战略地位为目标,以战略管理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战略价值链分析、战略竞争地位分析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运用传统和现代各项成本管理方法和技术的一种成本管理。下面小编准备了关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提供给大家参考!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

  战略成本管理的实质是寻求成本优势(成本领先)。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可以分为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

  (一)基本方法。

  由美国学者约翰・桑克在其著的《战略成本管理》中提出,也是战略成本管理三要素: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它们是在战略管理的分析框架中同成本因素紧密相关的三个基本分析工具。

  1、价值链分析法。价值链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中提出的,是指企业为生产有价值的产品或劳务而发生的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价值链分析具体又可分为行业价值链分析、企业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通过对行业价值链的分析,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和行业的现状与前景;通过对自身价值链的分析,消除不增值因素,在不影响竞争力的前提下降低成本;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知己知彼,洞察全局,并由此形成企业成本管理的各种战略。

  2、战略定位分析法。所谓战略定位,就是指企业如何选择竞争手段,并与对手抗衡。企业首先要对自己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详细地调查分析;然后确定企业所应进入的行业,所适合立足的市场以及所需开发的产品;最后确定以何种战略来保证企业在所选择的行业、市场和产品中站稳脚跟,击败对手,获取行业平均水平以上的利润。

  3、成本动因分析法。成本动因是指引起产品成本发生的.推动力和原因。战略成本动因主要是站在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研究对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成本行为产生长期影响的成本驱动因素。波特将这些因素归纳为十个方面,即规模经济、学习曲线、生产能力、利用形式、联系、相互关系、联合、选择时机、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政体因素。丹尼尔・赖利进一步将战略成本动因划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两类。

  (二)具体方法。

  具体方法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与其行业情况、企业规模、经营状况、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的成本管理方法。管理者通常使用具体方法实施企业广泛的战略,并促进企业依靠关键成功因素制胜。具体方法通常包括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全面质量管理。

  1、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ABC)是一种基于产品或服务对作业的消耗而导致资源消耗,从而将成本分配至产品或服务中去的成本核算方法。它的基本理念是“作业耗费资源,产品或服务耗费作业”,目标在于将成本动因引起的资源耗费以更加合理的方法分摊到产品总成本中去。

  2、目标成本法。是指在新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为实现目标利润必须达成的成本目标值,而且这个目标值是生命周期成本下的最低容许值。也就是说,成本是事先限定好的,制造过程实际消耗的成本乃至顾客的使用成本都不允许超越这一范围,这意味着企业把成本思考的立足点从传统的生产现场转移到了产品的研发与设计阶段,从业务长河的下游转移到了上游。目标成本法体现了从设定目标到图纸上实现降低成本的活动,它是一种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效方法。

  3、全面质量管理。作为执行性动因的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运用一整套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具体地说,就是组织企业全体员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和各因素,经济地研制、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

  TQM是公司每个员工理解、满足和超越顾客期望的永不止息的管理努力,尽管每个公司或组织很可能根据自己的文化和管理风格形成自己的全面管理方法,大多数TQM系统仍有以下特征:以顾客满意为中心,致力于持续改进,全体员工参与,高层积极的支持和参与,及时确认质量业绩,不断进行TQM的培训。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整合

  (一)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的整合。

  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两种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在运用中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供应链成本控制中引入作业管理的思想,进行作业成本管理;同时,与目标成本管理思想结合,不仅能把目标成本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而且通过科学的作业成本计算,可以使供应链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的计划范围内,以确保目标成本管理的成功实现,并通过作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成本信息进一步修正,完善目标成本。两种方法整合点体现在:

  1、目标成本的设定和分解。在这一环节要充分利用目标成本法强烈的市场导向性,使得成本的分析范围从生产制造的环节扩大到产品的设计阶段。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目标成本的计算、设定和分解,为企业提供客观、真实、全面和准确的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事前控制。

  2、成本的分析和改进。作业成本法能使设计者减少新产品的生产过程,将生产集中在组成作业的活动中,然后,设计者就会在特定的作业活动中尝试成本的改进,以使新产品的预期成本和其目标保持一致。目标成本法的有效运用也必须结合作业成本法和全面质量管理。在满足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剔除不必要功能引起的不必要作业,降低成本。两者的结合有效地进行了成本流程的事中控制。

  (二)目标成本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整合。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是企业为适应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和实现成本管理目标而自觉使用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单独使用某种方法是不够的,而是要将方法进行整合,取长补短,这样才更有利企业的发展。

  目标成本管理方法是在市场竞争激励的环境下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质量成本目标管理分为三阶段:产品策划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目标管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成本目标管理;销售与售后服务阶段的质量成本目标管理。

  在质量成本目标管理过程中,还必须充分运用质量成本分析所取得的成果,指导具体的质量成本经营活动。

  从2007年开始,我国加入世贸的五年过渡期已过,我国的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业之间的竞争,还要与技术先进、资金雄厚、人才优秀、经验丰富的外国企业进行激烈竞争,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已迫在眉睫。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以获取成本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成功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战略成本的管理

  企业为了在战略成本管理方面有所成就,必须首先明确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可以通过与传统成本管理的对比,分析其特点,认识到二者长期性与短视性、开放性与封闭性、全面性与片面性等等方面的差别,其次,明确战略成本管理在战略定位分析、价值链分析、成本分析等方面的具体内容。最后,在增加成本管理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对知识资本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本管理的认识,最终实现成本管理的进步。

  一、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区别对比

  所谓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简单说来就是把企业的成本管理置于在战略管理的宏观范畴内,站在战略的高度,解析企业的某些成本行为以及企业的相关构造来提高战略成本管理工作的质量。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打破企业界限的模式。

  (一)长期性与短视性的差别

  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因为它突破了某个会计时间段的限制,了解较长阶段内自身竞争地位的升降情况,力求能较为长期地保证竞争优势。不仅是结合当下的经营状况,还包括对以前的回顾和未来的预计。而传统模式责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传统成本管理相对来说更加看重企业短暂性的成本变革,致使部分企业由于只顾眼前短期微薄的利润而忽视了长远的收益。

  (二)开放性与封闭性的差别

  此外,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战略成本管理十分关注企业外部的社会环境以及背景,同时也包括对行业价值、竞争对手价值链的研究,会结合当前的市场大环境来进行内部成本管理,而不是只着眼于对生产成本的计较。而传统成本管理则表现出封闭性,它在生产阶段的成本管理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轻视与企业外部情况和竞争者资料的研究,因此所掌握的宏观信息十分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在市场环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因地制宜的把握市场先机。

  (三)全面性与片面性的差别

  战略成本管理的全面性,也是战旅成本管理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另一大优势。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影响着整个行业以及企业自身内部的价值链。不仅仅是研究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应该考虑到产品在研究设计、开发、试制流程中对成本的控制。战略成本管理就针对企业中可能带来收益的机遇研究机会成本,以此创造更高的企业价值,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而与此相对的,传统成本管理在经营项目时忽略市场的作用,使企业的成本管理与长期战略脱离,不利于长远进步。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

  (一)战略定位分析

  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分析,可以从几个角度出发,首先的它在定位上侧重于成本领先战略。企业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就可以采取一切方法和途径来把自身塑造成最低成本生产的厂商,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起跑线上占据优势。其次,是看重差异化战略。企业的竞争表现在产品性能、销售体系和后期服务等等方面,其中,产品性能是根本竞争因素,企业必须在这个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和追求。最后,不得不说重点集中战略。这种战略的本质是在分解市场结构的前提下,使企业的定位主要集中在某一消费领域,并引导产品集中占据该消费领域的优势地位,削弱其他企业在这个领域的地位。

  (二)价值链分析

  企业在采取价值链分析方法解释战略成本管理的同时,必须充分了解价值链分析的内容。对企业所处的整个行业、企业内部和企业的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的分析都属于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涉及到企业和外部供应商及相关客户的协作。其次,需要明晰价值链的任务,清楚企业自身的价值链以及各种价值实践的内在关联,帮助企业更快捷地创造价值,使企业更有把握降低成本。价值链分析通过对企业内外部各项价值活动之间的分析,帮助企业掌握所处的市场环境信息和制作科学的决策方面取得巨大的成效。最后,是针对价值链分析的程序,包括识别价值链及每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原由,降低成本或增加价值,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较为持久的领先地位。

  (三)成本动因分析

  结构性成本动因对企业的基础经济系统框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经营范围、企业规模、经验和技术等众多因素都是与结构性成本分析紧密相关的,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有利于企业从宏观角度把握自身情况,是企业成本动因分析的基础。其次,是执行性成本动因,执行性成本动因起着决定企业作业程序的作用,在对工作人员团队的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企业潜力的开发、资源的整合利用、企业建筑物的设计、产品的分布和内外部关系网的架构等都方面都有影响。企业在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方面有所收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改善成本地位、提高竞争品质等目的`。每一项看似不起眼的成本动因都可能是对企业的长远收益有重要影响的因子,企业在进行动因分析的同时,需要充分利用对己方有利的因素,而规避不利于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不良因素。

  三、实施战略成本管理遵循的原则

  (一)增加成本管理意识

  战略成本管理观念要求成本管理必须有效结合市场、竞争、效益和法制等来形成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使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能在一个和谐而有序的市场大环境中展开。然后,企业在进行实际的成本管理工作施行时,必须在战略成本管理理念的整体要求下,进一步把握具体的成本意识、成本效益、成本节省、成本避免、成本动因等等理念。在掌握理念、明确思想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成本管理的内涵范围,使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环节,而是涵盖产品的营销和流通环节, 并把成本管理从企业结构调整和构建的限制下解放出来,进入企业外部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对客户的沟通和服务等等大环境中。

  (二)加强知识资本管理

  知识资本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从战略高度出发去培养、利用和管理知识资本的能力。企业只有充分刺激和发挥内部知识资本的巨大作用,才能使战略成本管理的实现成为可能,以上二者的高度配合,也有利于企业用少量的知识资本成本赚取大量的资金回报,从而增强企业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加强对人力资本管理

  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企业的成本管理相应地被要求能不断变换角度,优化结构。在针对的阶段上看,战略成本管理要求不仅是针对项目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消耗和项目结束后的成本结算,还包括经营前的预算管理和规划。在管理的对象上看,战略成本管理要求优化下游管理和上游的成本管理应该齐头并进,全面优化。行战略成本管理的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注意人力资本的使用和分配。需要把成本控制的触角伸向涉及产品的各个环节,在人员参与度和产品程序控制上做到全面,激发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能进入员工的思考范围和实践领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策略  策略词条  方法  方法词条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词条  成本  成本词条  管理  管理词条  
战略规划

 大变革时代信托业的战略选择

 2015年是中国金融史上波澜壮阔的一年,我们经历了资本市场史无前例的大幅震荡,也见证了传统和创新超出预期的荣枯迭代。金融业显露于表面的汹涌波动和酝酿于深处的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