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制度主要是为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提供支撑,规范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和秩序。而在国营企业中,制度作为规范公司和员工行为的准则和标准,被誉为“公司的法律”。因而,对制度的规范管理至关重要。
一、国营企业制度管理现状
在十几年来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推行了一种“从政策推动到制度创新”的渐进式改革模式。这种模式的推行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绩效,但时至今日,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并不令人满意。作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经过几十年的精雕细刻,各项制度本应一应俱全、文体统一、结构规范、表述准确、语言精练、涵盖丰富,而且汇编成册、发放到位,能切实指导企业运作。但通过调研发现,大多国营企业的制度并未达到相应的要求,制度格式不规范,文体不统一,并且在内容上未能体现企业的要求。
同时,有些企业虽然有相应的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不时出现有章不循,违章操作,办事随意,制度形同虚设,如一纸空文,失去约束力。规章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虽然国营企业一向制度森严,以规章制度来规范企业运作,但是在对制度的管理上,仍然有很大提升和优化的空间。
二、制度体系的原则及优化目标
(1)规范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和秩序,形成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的管理格局。
(2)规范公司的各项制度管理,建立和完善公司制度分类标准和编制、修订程序,建设科学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
(3)为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提供支撑,形成层级清晰、结构合理、内容完整、功能健全的制度体系。
(4)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企业品牌。
(1)体系完整:制度体系要涵盖公司为实现整体战略目标而涉及的各项管理职能,尽量做到内容全面;
(2)结构合理:制度体系要分类合理、层次明确,体系内各项制度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有利于理解、执行与实施;
(3)协调一致:制度中有明确的适用条件与适用部门、制度中规定的权责对等清晰,低级制度服从高级制度,各级制度之间避免冲突;
(5)精简清晰:在制度内容上,纲目精炼、结构合理、语言简洁;
(6)相对前瞻: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稳定性,不宜经常作原则性的变动;
(7)合法合规:符合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符合集团公司制度的相关规定;
(8)符合实际:适应公司现有的发展阶段,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和企业文化,关注公司现阶段最核心最紧迫解决的问题。
三、 制度优化的内容与步骤
对公司的制度按内容进行划分。依据“MECE原则”,可将制度分为五大类:公司治理、经营控制、业务管理、职能管理、党群管理。
从对制度的盘点开始,到制度的汇编成册,制度优化共需要四个步骤:(1)制度盘点;(2)制度评估和诊断;(3)制度优化;(4)制度汇编。
(1)制度盘点主要建立公司制度分层分级体系、分析三标体系与现有管理制度的内容重叠与内容冲突情况,为后续的制度优化做准备。通过制度盘点,从制度缺失、发文时间、制度类别等方面进行分析,理出在时间上、格式上已不能适应现行企业管理的制度。
(2)基于制度体系构建的八大原则,制度评估首先要从功能是否到位、是否具有前瞻性、是否合法合规、是否符合实际四个维度进行,对制度的适用情况做出初步的判断。其次要评估制度内容要素,对制度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是否包含相应的模块,以及各个模块的内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结合制度盘点及评估的结果,在制度优化之前将制度进行分类:仅修订格式制度、内容修订制度及新增制度。分别针对每一类不同的制度,做不同的优化工作。
对于仅修订格式的制度,按照公司的发文要求,制定格式模板,用以对制度格式进行统一规范。而对于内容修订和新增的制度,应积极参与到客户的讨论中,以确保制度修订的内容符合公司制度体系建设的八大原则,并且实现各项制度之间的无缝连接。
(4)待公司的所有制度修订完成后,按公司要求走发文程序,可分批发文,使其具有法律效应。并将制度汇编成册,发放至各个部门,用以指导日常工作的开展。
四、制度优化中应明确的事项
(1)企业制度的建立并不能替代管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依赖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具体的建立企业制度的措施,可以促使企业改善和加强管理。但是,不能期望在一个企业中全面推行了企业制度管理之后,企业管理水平必然会提高。
(2)制度优化之后,需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对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加以规范。企业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切实落实。再好的制度,落实不好,也将是画中饼、水中月,发挥不出实质作用。
(3)制度的优化不是一次性的,需要结合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并且后续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废止都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