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父母教育子女不用“言必称美国”

  近些年来,中国人在谈到子女教育的问题上有点儿“言必称美国”的倾向。在大部分中国父母眼中,“美国方式”不仅代表了一种高雅的“文明风尚”,更是教育理念优越性和先进性的体现和象征。然而,正当我们津津乐道于“美国标准”之时,美国人却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观是否真的完美无缺。特别是在与欧洲发达国家的儿童表现进行对比之后,美国人越来越质疑自己所推崇的方式方法是否足够正确。不久前,曾任《华尔街日报》记者的潘蜜拉·杜克曼女士出版的《养育宝贝》一书,更是将幼儿教育这一讨论热题再度推向了高潮。

  这位女记者在书中写到,法国孩子比美国孩子更有礼貌和修养,在豪华餐厅里,她要努力管住自己的小孩不乱扔食物,而法国小孩却“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用刀叉吃饭”;“法国孩子玩耍时不需要父母陪着,所以他们的妈妈有足够的精力装扮自己、做自己的工作。”这样的描述让美国人跌破了眼镜,羡慕到了极点。那么法国人究竟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否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法国儿童教育专家马克·雷诺总结说,幼儿教育有两个至为关键的因素:一是树立家长权威,善于向孩子的任性说“不”;二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锻造他们的自我个性。

  树立家长的权威

  雷诺博士认为,孩子并不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而教导他们分辨是非则是父母的责任。树立威严,才会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规则和界限。被禁止和拒绝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过程。他们必须学会放弃,并且懂得并非自己的一切要求和愿望都会得到满足。

  雷诺博士补充说,权威和爱并不是矛盾的事情。恰恰相反,两者是可以共生共存的。正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我们才设立了种种规矩,以确保孩子能够安全健康的成长。事实上,设立界限和规矩也更能够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赢得自信,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缺少了严格的管教,孩子反而会感到被忽视和遗弃。

  那么,如何培养家长的权威呢?

  接受采访的埃里克和娜塔莉是一对年轻的夫妇。为了“正确合理”地教育他们3岁的儿子,他们特意去参加了家长培训班,并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认真地付诸实践。埃里克说,其实施行权威最重要的是沟通和交流。当你禁止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一定要让孩子清楚他不能做的原因。简单粗暴、不加解释的禁止,非但没有意义,反而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所以,在摆出家长威严的同时,一定要向孩子清晰明确地解释和说明为什么这件事情他不能去做,这个过程不可或缺、十分重要。

  娜塔莉的感受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间的共识也必不可少。如果父母双方一个人告诉孩子“可以”,而另一个人却说“不”,孩子便不会再服从管教,甚至还会利用父母间的分歧来做坏事。另外,权威在言行一致中才能真正得到树立和体现。当父母为孩子设立了规矩,这些规矩绝不能只应用在孩子身上,父母也必须以身作则去遵守这些规矩。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

  在管教儿子的同时,埃里克和娜塔莉也十分注意拿捏分寸,因为“权威不等于专横和专制”。如果家长让孩子感到畏惧,如果他们的命令不合理或有失公正,如果他们连孩子的幽默感和情绪抒发都要禁止,那么他们的教育就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根据法国著名的儿童医生和儿童心理学家弗朗索瓦斯·多尔托提出的“冒险”学说,在对儿子进行一丝不苟的严格教育的同时,这对夫妇也没有忘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留有一定空间的行为自由。“在规矩之内给予孩子充足的信任和自由,对于他们想象力的培育以及自我意识的养成都十分必要。”雷诺博士解释说。

  培养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

  美国幼儿教育强调家长应当给予孩子充足、慷慨、无条件的关爱,尽可能多地陪伴他们,参与他们的游戏,尽量减少对他们的约束,鼓励他们的天性尽情发扬,用表扬代替惩罚等等,而这些理论法国的教育专家们并不完全认同。

  法国儿童心理学专家玛丽·吕克医生认为,所有小孩子都会想要大人时刻待在自己身边,而这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一个人待在房间里自娱自乐的本领。

  吕克医生建议父母不要一直陪孩子做游戏,更不要在游戏时给孩子太多“直截了当”的提示,例如“应该把大象涂成灰色,应该给布娃娃穿这件衣服,当心沙发”等等。当一个孩子太依赖父母的帮助时,他便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周围世界产生不安全感,从而无法勇敢地探索外面的精彩,也无法形成独立的人格。

  吕克医生认为,从3岁起,小孩子就有了独自玩耍的能力,并且也有了抵御一定程度孤独感的心理强度。从这个年龄开始,他们的想象力开始萌芽,想象中的世界开始向他们展开。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不去干扰他们,他们可以与布娃娃对话几个小时,能够自己编出各种故事。然而,这对一些家长来说可能有些困难,因为通常家长难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孩子在没有他们看护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好地待着。

  那么,如何教导孩子学会独自玩耍呢?如何帮助他们培养独处的能力呢?埃里克和娜塔莉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也许值得借鉴。

  娜塔莉首先向儿子做了清楚的说明:“你可以在我身边玩,但这不等于说我要和你一起玩。”然后,她建议儿子把图画本和积木带到身边。“家长的在场会使孩子感到安心,”娜塔莉解释说,“其实对孩子来说,家长参与游戏并不比待在他身边更重要。你可以尽管处理自己的事情,只要时不时地看一下他就好。他也会很自豪地向你展示在没有你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作品’。这时,你一定要向他表示祝贺并且表达你为他骄傲的心情。”

  接下来是要培养孩子独自待在房间玩耍的习惯。娜塔莉首先确认了房间里没有“危险物品”,比方说可以被孩子吞掉的小物件等等。然后她向儿子解释说他已经长大了,可以一个人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她把儿子最喜欢的玩具放在了房间的某个角落,慢慢地,儿子便爱上了这个“属于他”的角落。她总是让房间门保持打开的状态。因为心理医生证实,房子里的响动会让小孩子感到安心。最初几次儿子看起来有些惊慌失措,娜塔莉也按照医生的叮嘱,没有马上塞给他玩具,而是让他自己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

  每次把儿子单独留在房间里时,娜塔莉都会鼓励他:“我对你有信心。相信你会自己找到有趣的事情做。”

  “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以独自玩耍20~30分钟,所以他每过一会儿就来找你是很正常的。这时你要对他说‘我不陪你了,你看起来玩得很高兴,我要准备晚饭’。”娜塔莉说。

  雷诺博士认为,让孩子和他的玩具单独待在房间里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帮助孩子创造新的游戏,编出新的故事。儿童通过独自玩耍,可以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来创造他的想象世界,他还可以克服对空虚和无人的惧怕,并将孤独的时光转化为丰富而有创造性的经历。“独处的能力”将使他终身受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美国  美国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子女  子女词条  不用  不用词条  父母  父母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