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在基本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的学习而言,自学不仅是指能看懂教材内容,还应包括:通过阅读,能计算问题,能做实验,解释现象和灵活应用于生活实际等。随着“终身教育原则”的深入人心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成为素质教育进入课堂的第一要素。
一、提高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应试教育把学生当成盛装知识的“容器”,使整个教学活动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其结果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摆正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辩证关系,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由重传授知识转向重培养能力,由教学生“学会”转向教学生“会学”,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二、提高自学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总量成倍增长。据前苏联学者估计,在一个工程师和科学家一生所运用的知识总量当中,从幼儿园到研究生,在学校教育中获得的仅占百分之二十五左右。还有调查材料表明,大学阶段只能得到一生工作需要的知识的百分之十左右,百分之九十的知识要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获得。可见,单纯依靠学校的“一次教育”已不能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适应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现今形势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也越来越凸现其重要性,那么如何来培养这种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引发兴趣,激发学生自学欲望。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求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师生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与主体作用,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入新课时,要善于采用各种手段快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时,我们可以采用物理科学故事引入;有时结合课文内在联系承上启下,复习旧课来引入新课;有时则根据重点提出几个引发兴趣和探索的问题;或者做几个有趣的小实验等等。例如:在上“物体浮沉条件”一节时,教师先可通过出示三个外形相同的乒乓球(分别注入适量的水),提问学生:把它们浸入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说一定上浮。这时,教师用怀疑口吻说:真的吗?请大家好好观察一下。于是教师在全班同学注意力高度集中下动手演示实验,结果出现一上浮,一悬浮,一下沉。这样,有的学生便感到很新奇,头脑中产生了许多号,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自学课文才能解答这一问题。由于学生带着求知欲渴望解决问题去自学,注意力集中,自学效果也提高了。
二、授予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许多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内容多、杂、乱。也有学生认为物理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多就乱;一长就忘。考试很难得高分。这些想法都体现了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对物理学科的特点理解不够和学习方法不当所造成的。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平时要养成深钻、多思、善问的良好惯。预习时带着问题去学,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懂的问题及时让教师讲解,课后重新回顾当天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就等于教会学生不光会吃饭还要会做饭一样。例如在讲电灯的串联和并联这个内容时,不光让学生要记住概念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连接电路,自己探究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它们之间又有着什么区别,教师还可联系实际提问学生你家的电是并联的还是串联的,检验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和课堂知识能否结合到一起。通过课前的预习,课堂上的阅读以及同学之间讨论再加上教师在难点问题的点拨,看似很难的知识,很快就被学生消化理解,达到很好的授课效果。
三、自学讨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自学讨论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因为,自学能力是其它能力实现的基础,是前提。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普遍没有自学的习惯,把自学当作阅读黑体字了事,根本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提出自学的要求,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要看懂物理规律、定律是哪些例子、哪些实验得出来的?物理规律、定律为什么这样提而不是那样提?规律或定律有哪些应用?自己在应用规律或定律是有哪些问题等等。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创造搞好自学的条件。如开始可指导学生自学,较难课文可带思考题自学,或者针对性适当讲解帮助自学,尽量使学生结合自学进行讨论,可让一些浅显问题得以及时解决,为继续自学提供方便,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学生通过通读、细研、共议的自学讨论,不但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还有利于掌握重难点,集思广益,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新见解.例如:《浮力》一节,通过自学讨论,学生会发现浮力的定义不够完整,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应把“水”改为“任何液体、气体”的新见解。因为课文第二自然段和最后一段提到,不但水有浮力,煤油、酒精、水银等所有液体对浸在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这些新见解,都是学生在自学思考中发现的问题,从而讨论得出的结论。
四、加强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物理学家劳厄则说:“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习把所学的知识忘记后剩下的东西”,这“剩下的东西”就是布鲁纳所强调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学生能否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还是思想方法,关键是看教师的出发点,是让他们记住什么还是学会什么。为此就要加强学习学科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在备课中,要把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作为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仔细研究学生阅读、自学有关教材可能产生的困难以及指导他们自学的方法。要有计划、有层次的提出要求和进行指导。
1、要抓好各教学阶段的阅读指导。第一、预习性阅读:教师可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使学生胸有成竹的参与新课教学过程;第、配合新课教学的阅读:教师上课时可留出时间让学生阅读。教师则对一些例题、图表、实验仪器和学习工具的使用少讲精讲,尽量让学生使用“发现法”进行学习。例如:在讲到“伏安法测电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内接、外接两种方法,但不需对此两种方法进行评论。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时候用内接法,何时又用外接法呢?然后鼓励学生通过做实验得出结论。最后,教师可以对实验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作些点拨。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比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效果好。第三、巩固性复习阅读:当堂巩固性阅读可要求学生理解材,对新课作概括性表述,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复述概念、定义和物理定律,理出知识系统,形成有机整体。
2、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其他能力的培养一样,要求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比如:要求学生花多少时间作预习性阅读,要不要写读书笔记,有何具体要求。均要看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对于高中学生和初中学生的要求更是应当有所区别。例如在讲到《牛顿第一定律》时,对初中学生,笔者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时提出了如下问题:
(1)让小车从不同高度自由滑向同一水平面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一样吗?
(2)让小车从同一高度自由滑向粗糙程度不同水平面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一样吗?为什么?(3)如果让小车从斜面滑到比木板更光滑的玻璃表面时小车的前进距离和速度会怎样?如果滑到一个无阻力的理想平面呢?如此循序渐进,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而对如高一学生,笔者采用了点拔式教学,提出问题:(1)亚里士多德是什么观点?(2)伽利略是什么观点?
(3)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错在什么地方?
(4)伽利略用什么方法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5)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以什么事实为基础?忽略了什么次要因素?抓住了什么主要因素?这样提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能力。
3、有系统地指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扩展自学范围。学生的自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学习,还应扩展到课外、校外的学习,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例如:《物理万象》、《科技博览》等,以及网上大量前延科技资料,能开拓学生眼界,丰富他们知识,并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能力。
五、充分利用物理课本培养自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通过演示实验等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要有时间作为保证,现在中学的科目繁多,各科作业也很繁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花时间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的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例如在上《欧姆定律》这课时,教师只通过演示实验讲清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至于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以及归纳得出定律,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然后加以小结。这样,既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本,又可使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更可促使学生去认真钻研教材。
其次,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物理课本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像),还有实验“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画图等等。例如: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也往往把它当做代数来看待。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要把公式做些处理以帮助学生去弄清含义,如将欧姆定律I=U/R公式“译”写成“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等等。然后,学生还要了解掌握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单位公式的变形等。另外,课本中还常有一些晦涩的物理术语比较难懂,学生刚开始接触时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必须用心地加以引导,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逐步地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问学能力。初二开始上物理启蒙课时,教师就应该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并结合教学提出具体要求。例如:①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②这一节(段)讲了什么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③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还要经常提些“为什么”?并要设法解决。④看完了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此外,在每上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地进行复习,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使之做到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
总之,培养自学能力是物理教学的战略任务之一,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因此,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积极主动性,加强指导他们阅读课本,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独立地感知、理解教材。通过经常性训练,学牛逐步地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使学生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