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是国家落实依法办学、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大举措。责任督学是履行挂牌督导职责的直接责任人,身处教育督导的前沿和网格化末端,是不折不扣的“一线”教育督导人员。
出于对教育干部的关心爱护,一些地方把一些不能支撑高强度学校管理工作的老校长、书记安排到专职责任督学队伍,希望他们在督学岗位上延续职业生涯。
但笔者观察发现,一些专职督学“二线”特征明显:不愿担责碰硬,不能正常履职,工作状态“松”“软”“懒”“散”。专职督学是基层教育督导的中坚力量,“一线”督学“二线”作为,有损于基层督学的整体形象,削弱了教育督导的行政权威,一定程度上导致挂牌督导低效运转甚至无效空转。
究其原因,一方面,与自身“养老”心态等主观因素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也与管理服务不到位、挂牌督导常态化程度不高等客观因素有关。对此,地方政府及教育督导机构应加强对基层督学的管理与服务,推进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常态化,助力专职督学回归“一线”。
教育“占位”,为专职督学回归“一线”筑牢思想根基。教育督导部门、督学责任区要加强专职督学的理想信念教育,让他们祛除私心杂念,提高思想修养,强化责任担当,筑牢教育督导人的理想信念之基。要组织督学认真学习《教育督导条例》《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督学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文件,让他们牢记五个基本职责、八项经常性督导事项,明白“我是谁”“为了谁”,切实回答好挂牌督导之问。
管理“归位”,为专职督学回归“一线”扎好制度笼子。教育督导机构对督学管理负有主体责任,要重点围绕工作纪律、学习培训、工作实务、信息上报、档案管理等制定过程性、常态化与阶段性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利用例会、例训及教育督导工作平台等形式,对责任督学监督、指导、评估、服务等实施过程管理。同时,还要根据《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规定,对督学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开展绩效考核,让认真履职、成效显著的督学再上领奖台,对“老头子,装样子、找碴子、混日子”的督学说不,以退出机制倒逼专职督学回归“一线”。
保障“到位”,为专职督学回归“一线”提供充分条件。“一线”岗位当有“一线”的保障。只有保障到位,督学履职才能“长牙齿”。因此,地方政府及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应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督导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保障力度,着力破解专职督学编制身份“四不像”、办公经费捉襟见肘、办公条件“寄人篱下”及履职“说明书”“工作手册”缺失等问题,为专职督学回归“一线”正常履职“补钙”。
研训“就位”,为专职督学回归“一线”补齐能力短板。专职督学多是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履行挂牌督导职责具有近水楼台的“地缘”优势,但如果依赖经验履职,又很容易落入经验型督导的误区。因此,教育督导机构、督学责任区应按照《督学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有效整合、利用各种培训资源,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基层督学进行教育相关政策文件、理论知识、工具应用、业务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实践案例等方面的培训,使之实现从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到教育督导能力的高质量迁移,完成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重构,补齐回归“一线”的素养、能力短板。
总之,助力专职督学回归“一线”,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做好管理、服务、引导等细致工作。如此,专职督学方能有压力、有动力,心怀担当回归“一线”,基层教育督导才能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