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学位建设的工作方案》,到2025年,北京新建、改扩建和接收居住区教育配套中小学150所左右,完成后新增学位16万个左右。通过多渠道增加学位资源供给、分区域推进学位建设、强化保障学位需求的政策合力等举措,进一步推进解决中小学学位供给问题。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各地政府将解决中小学学位供给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出台了加快城镇中小学学位建设的工作方案。但观察发现,各地政府解决中小学学位供给问题都是从供给侧着手——新建、改扩建和居住区配套的中小学,很少考虑需求侧的问题。
当前,中小学义务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城乡差距较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保障不力,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从这些特点来看,既有供给侧,又有需求侧。只在供给侧做文章,增加城镇学位资源供给,忽视农村中小学建设,可能会“按下葫芦浮起瓢”——解决了城镇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同时也扩大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为此,中小学义务教育在供给侧增加城镇学位资源的同时,还要在需求侧发力。
首先,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方法,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尽可能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各地政府要根据城镇化的进度,科学预测学龄人口的增长情况,通过增建、扩建、改建和新建等方式,配置足够的公办学校,合理有效扩大公办中小学学位资源。同时,要根据农村中小学生源萎缩情况,科学合理集中农村教育资源,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有效促进教育均衡。
其次,要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可解除进城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为此,要大力改善寄宿条件,建立关爱服务体系,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温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确保其人格健全、身心健康。
再次,要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需求侧改革,根本之策在于将更多农村学校办成可与城镇学校媲美的优质学校,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覆盖到农村中小学。为此,各地政府要把教育资源更多地向农村中小学倾斜,既要加强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也要重视农村学校的软件建设,尤其要大力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推动形成保障义务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总之,解决中小学学位供需矛盾,要解决供给侧的矛盾,也要从需求侧发力,这样才能推动中小学教育健康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