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教育口号反思】请理性看待学生的“学不会”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这是一句与新课程改革相伴而来的教育口号。当初,它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今,它是否还合适,有必要审视一番。

从理论上讲,可以说,它是正确的。学生学不会,总是有原因的。学不会,无外乎是基础知识不牢、学习方法不对、学习习惯不好、环境不具备等原因造成的。找到了原因,并对症下药,学生自然能学会。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技能都可以通过强化训练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只要找到了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学生是完全可以学会的。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这句话又不完全对。因为学习是需要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需要学生在学习上投入时间、精力,甚至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就是说,这一口号忽视了学习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重要的是,它没有注意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要知道,很多学习任务是需要建立在学生的身体成熟和心智成熟的基础之上的。即使同一个班级、年龄相同的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也是巨大的。如此,在学习相同的内容时,不同学生所用的时间以及接受、理解的程度会一样吗?尤其是在课程计划、教学进度整齐划一的前提下,所有的学生能够同时、相同程度地学会吗?

笔者去年到小学支教时,教一年级数学,班上有个学生令笔者伤透了脑筋。为教他数对五个手指头,我是想了无数办法,结果今天他数对了,明天又忘了。一年来,我硬是没有教会它数清一只手有几个指头。考试得了0分。退一步讲,就算笔者水平再差或者没有人教他,在和伙伴们玩的过程中、在生活中,也该学会数五个手指头了吧。

由此,笔者想到了在网上引起热议的“2分老师”。这位“2分老师”用了一年的时间,试图提高一名学生的成绩,并且详细地记录了每一项措施,一年过去了,学生仍然得“2分”。尽管有专家对教师的有些做法表示异议,但该如何大幅度提高该生的成绩,专家也无可奈何。

无论是“0分学生”,还是“2分学生”,有没有可能学会,有没有可能成绩突然大幅度提高?这个谁也说不准,只能说有可能。就是说,我们只能相信学生一定能学会,但并非一定是现在就学会,也不一定是在你的手中就学会。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

如果理论上正确,实践中也可行,那么,不管你怎么考,每个学生都能得满分,一路下去,大家岂不是都能上北大、清华,上麻省理工、哈佛了?可见,“没有学不会的学生”这句话,在理论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热衷于说这句话的人要么是早已脱离了课堂,脱离了学生,要么就是故作高深。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每一个孩子就像花儿,但不是每一朵花儿都在春天开放。对那些迟迟不开放的花,我们只能帮助,并且期待、等待。笔者以为,这才是正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口号  口号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看待  看待词条  理性  理性词条  不会  不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