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推动教研员合理流动,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近日,福建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要求省级、设区市教研机构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集体教学视导,县(市、区)教研机构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集体教学视导;教研员每年应参加不少于20天的学科研修活动,每3年有一个学期到中小学、幼儿园挂职锻炼或兼任教学工作。(1月14日中国教育报)

学校要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是关键,而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不断强化教育科研工作。但在现实中,很多学校常出现“能研的不能教、能教的不能研”的现象:有教师虽有教研论文等成果见诸报端,但教学效果欠佳;有教师教学质量名列前茅,却不能将其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教研机构,尤其是教研员,就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他们打破“研”和“教”之间的壁垒。

教研员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本应充分发挥自己“亦教又能研”的示范引领作用,但很多教研员长期脱离课堂,导致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不接地气,很难以“服务者”的角色与教师零距离研讨,其培训指导也很难服众。

真正的教研员应该具备上示范课的能力,正如福建省所要求的那样,既要经常参加学科研修活动,又要定期到学校挂职锻炼或兼任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切实履行好自己在教学管理、教学指导、经验总结推广等教研方面的职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引路人,而不是脱离课堂的空口说教者。

首先,教研员应经常深入基层学校一线课堂上课,成为“教”的示范者。当前,部分教研员长期脱离课堂,缺乏业务经验,无法做好示范引领。“三天不唱口生,三天不练手生”。教研员只有深入课堂上课,和一线教师共同切磋,才能做好“教”的示范者,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走向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第二,教研员应经常深入基层学校学科教研组研讨,做“研”的带头人。教学联合研讨,既是思想、信念、方法、经验的传承过程,也是理念更新、教学创造、经验改造、智慧生长的反承过程。教研员应经常深入与一线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帮助中老年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战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指导年轻教师不断夯实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最终形成“实践催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良性循环。

第三,教研员应经常深入基层学校指导课程改革,做“改”的指导者。基础教育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也有助于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因而,教研员应深入基层学校,指导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帮助学校建设研究型、学习型团队;重视科研引领,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专业发展信念,增强教师学习和研究意识。同时,也可指导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建立实践性、开放性的校本课程体系,推动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研员  教研员词条  引领  引领词条  示范  示范词条  流动  流动词条  发挥  发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