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中小学家访8条要求”,明确了交流学生情况、制定育人策略、宣传教育政策、听取家长意见等家访工作的重点,要求中小学建立“校长带头、中层示范、班主任为主体、全员参与”的家访工作机制,结合全员育人导师制建设,推动非班主任对所联系学生和所任教学科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家访,实现每名学生两年内至少接受一次入户家访,并将家访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管理,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鼓励各地将教师家访作为公务出差给予条件保障。
在教育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是联系密切且不可或缺的主体。只有家校紧密配合,协调一致,才能互相弥补其不足,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家访是家校密切联系的有效载体,能有效推进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强化学生工作,促进家校协同,提升育人成效。
在经济环境落后、通讯信息闭塞的年代,入户家访是学校老师经常开展的一项家校联系活动,那时,教师普遍受到家长的热情接待,双方交流沟通顺畅,家访目的容易实现。
如今,受种种因素影响,教师入户家访遭遇到一定阻碍。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不少家长忙于工作、生计,常常对学生疏于管理,对教师入户家访不太热情;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学生多由家里的老人监管,家访沟通不畅,家访目的难以实现。如果遇到过分溺爱孩子的老年人,不仅会无功而返,还会增添教师的烦恼。
家访要取得实效,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一方面,教师应本着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家访。家访前,教师要与家长取得联系,根据家校实际,确定家访的时间、地点,以便双方见面交流。另外,教师要明确,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切忌把家校交流沟通变成对家长的质问或指责。否则,很可能引发家校冲突,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加强对孩子的管理。家长要积极主动与教师联系,共商孩子的教育管理方法,切忌袒护孩子、敌视教师,切忌把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当双方出现分歧或矛盾时,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平静心态,避开锋芒,冷静处理,做到不急躁、不气馁、不放弃。
另外,入户家访有必要,但不是唯一的家校联系方式。入户家访、家校互访、开家长会、网络家访等,都是家校联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只要能方便家长,有利于形成家校共识,达到共同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采取什么方式并不重要。我们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宗旨,根据家校和学生个体实际,不拘一格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家访活动,共同传递家校共育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