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体教师必须参加的集体性学习活动。会议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参会教师的学习效果,也影响着学校的工作作风、理论水平及教学质量。调查发现,抗拒开会、有“会议倦怠”心理的教师不在少数。
教师对会议产生倦怠情绪,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会议重形式、轻主题。很多学校都格外注重形式,每次例会都要拍照、录像,并将音像资料上传至校园网或地方教育网站,但对当前教育的热点焦点问题、教师在不同教育时段面对的核心问题、学生的隐性问题、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评价等关键问题关注不够,让会议的作用大打折扣。
会议缺乏新思想。在一些学校,每次会议都重复“总结、布置、领导讲话”三部曲:“总结”与“布置”这两个环节基本都是学校常规工作,给人以“老声常谈”的感觉;领导讲话环节往往是会议的高潮,若校长能讲出新意、新思想、新理念,参会者会受益良多。但在现实中,一些领导要么照本宣科地念别人写的发言稿,要么讲一些不痛不痒的话题,让教师们感到厌倦,难以专注。
会议信息量不足。就大部分学校来看,在全体会议发言的,不仅有校长,还有副校长及部分中层干部,讲话者一般不低于3人,但有质量的讲话却不多。有些领导讲话没有自己的观点,习惯重复上一位领导的发言内容;有些领导拿着东拼西凑的讲稿,表达他人化,语言八股化,语气指标化,虽然讲了很多,却没有实质性内容。
参会教师产生“会议倦怠”,不仅影响“会风”,还会让教师失去宝贵的学习机会。化解教师会议倦怠心理,应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首先,要明确开会的目的。开会的目的在于,为教师发展提供引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每个教师都需要汲取智慧的学习场,需要补充能量的加油站,需要提升教育理念的充电器,只有高质量的会议,才能满足教师的这些需求。高质量的会议还是传播新理念、产生新思想的思想库,能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其次,要提高会议讲话的质量。会议讲话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讲话要有独特、能引发他人思考的观点;要有自己的讲话风格,避免使用官话、套话及模糊语言,要合理使用政治性语言、学术性语言和社会性语言,将会议内容刻入教师心里。
再次,要提高传达文件及会议精神的质量。传达上级文件及相关会议精神,是学校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传达,不仅反映了领导对文件和会议的解读能力,也关乎会议质量。传达文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传达文件及会议精神时不要照本宣科;2.对于篇幅较长的文件,要做好会前功课,提取文科重点;3.解读政策时,能够审视自己及学校的问题,融入创造性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落实会议及文件精神。
会议能反映一所学校思想的成熟度与开放度,要让会议这一重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不仅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务实的会风化解教师的“会议倦怠”,还要提高会议水平、质量,让会议为师生成长、教育发展提供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