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治理“竞赛证书买卖”不能单靠举办方出手

近期,有家长反映,个别机构与参赛学生家长签订“保奖”协议,承诺只要缴纳相应费用,即可获得“叶圣陶杯”系列赛事省级决赛一等奖。11月20日,叶圣陶的曾孙、叶杯系列赛事全国组委会主席叶刚向媒体表示,将坚决抵制这一乱象。(11月21日 北京青年报)

公然买卖“叶杯赛”奖项,让竞赛沦为一种牟利工具,不仅有违广大青少年学生特长培养的竞赛组织初衷,还会让参赛的青少年选手对竞争理念产生怀疑。举办方能主动站出来,揭露痛斥竞赛中的“黑行径”,并从强化内部组织管理和赛事公开等角度进行治理,充分体现了举办方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态度与决心。

同时,我们有必要对“买卖证书”现象进行深入反思。为什么“叶杯赛”会出现买卖证书的现象?众所周知,不少地方的小升初、初升高甚至是高招,都存在凭借国家赛事奖项取得入围、入学、入线资格的现象,在“证书优先”的氛围下,一些学生和家长开始热衷于参赛得证书。赛事证书被过多地赋予了其他功能,异化了其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助推功能,导致“证书买卖”大行其道。

针对“证书买卖”现象,单靠举办方出手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叶杯赛”等权威赛事,还有一些赛事原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借机牟利。对于此类行为,相关部门要及时出手,在分析“证书买卖”滋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齐抓共管机制,从严打击治理。

首先,教育部门应该结合“证书买卖”现象,及时出手干预,从源头上消除“证书依赖症”这一诱因。在推行赛事审批备案机制、压缩非正常赛事基础的上,取消赛事证书在入学、升学、考试、招生中的参考作用,取消“证书附加值”,让证书回归本义。

其次,赛事组织方要强化自身组织管理,及时公开赛事进度,公示竞赛结果,确保赛事公开、公平、公正,让“证书买卖”行为无所遁形。

再次,要从严治理非法赛事交易行为。教育、审计、公安、市场、文化、宣传等部门要对所有公开举行的竞赛进行科学监督,不仅要监督赛事的组织、奖项评选、资金使用等环节的运作,还要监督其程序是否公正、公开、公平。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投诉机制,对那些涉嫌非法交易的“证书买卖”行为,要及早发现,及早介入,依法查处,从根本上杜绝“证书买卖”之畸。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举办方  举办方词条  竞赛  竞赛词条  出手  出手词条  治理  治理词条  证书  证书词条  
教育评论教书匠

 新教师先要当好教书匠

近日,我区对新教师进行了开学前的培训。在培训讲座上,分管局长动员新教师要争做教育家,不当“教书匠”。会后,笔者委婉地向他提出了不同看法。笔者认为,新教师发展目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