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孩子作业家长批改”等话题持续引发关注。今年9月开学季以来,已有不少家长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投诉”,称自己被老师要求批改孩子作业,甚至“对号”怎么打都有明确标准。若批改得不好,还会在家长群里被“点名”。(11月6日 澎湃新闻)
教育是家校双方通力合作的结果,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长与学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也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家校共育、家校合作过程中,学校为家长安排一定的角色,既是对家长教育地位和作用的重视,也是希望家长熟悉孩子的现状,更精准化地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果。
当前,确实也有部分家长当“甩手掌柜”,将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孩子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在校表现,一概不闻不问;老师的电话不接,该签字的不签,这样的家长是不合格、不称职的。
但是,我们也要警惕过分夸大家长作用,甚至让家长成为“编外教师”的现象。教师与家长的功能定位不能混淆,也不能互相取代。为此,厘清家校关系的边界迫在眉睫。划分什么是学校应尽的职责,什么是家长应尽的义务,有助于家校和谐关系的建设,也有利于家校共育机制的建构和巩固。
一方面,家长不可推卸责任,不能以自己工作忙为借口,逃避对孩子的教育监管。家庭教育监管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在这个阶段,家长应该进行合理补位,承担相应的任务,比如适当的检查作业、听写,监督孩子的学习进度等。如果家长一味逃避,对孩子的成长和家庭关系都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学校也不能将家长的补位作用进行挪用、误用。家长毕竟不是教师,没有义务取代教师,承担无限的教育责任。比如,教师不能把家庭作业的检查和批改全部交给家长,否则,教师既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也会挤占家长的时间;教师也不能以学生安全为借口,让家长到学校帮助孩子值日。学生的事情要学生自己去做,让家长代替学生完成值日活动和劳动义务的做法十分不妥。
总之,家校关系的边界一定要厘清,让家校双方在各自的轨道上平稳运行。这样,让家校双方各自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