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育入中考”的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部分省市开始试点将音乐、美术正式纳入中考,利用中考指挥棒“倒逼”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知识。将传统的“小三科”音乐、体育、美术纳入中考,意味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始在实践层面落地。
美育入中考,回应了美育不受重视、课程落实不到位、学生发展不全面的现实问题。
一是补齐教育短板。“办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就是要解决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今,美育是“五育”之中最大的短板。以音乐、美术为代表的美育课程,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学段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近五年,通过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重大民生工程,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配备得到较大补充。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教学管理促进机制,美育在相当多的地区和学校仍处于“边缘”位置。
二是回归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培育追求真理、情趣健康、人格完善的人。美育即审美教育,通过音乐、舞蹈、美术、绘画等艺术形式传递真善美。美育的本质是育心育情,提高审美情趣,挖掘潜能,开发智慧。美育的核心是塑造生命状态,培养生命意识,了解生命价值,发掘生命意义,提振生命精神,彰显生命崇高。
三是承载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重大使命。深化教育改革,关键要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院8位老教授回信时提出了“扎根时代生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重要命题;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华美学精神,蕴含着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就是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美育入中考,问题的关键不在考和不考,而在于怎么考,考什么。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对公众的疑问进行了解答:先行试点,不断扩大,教什么考什么,时机成熟时全面铺开。从此前已经试点的8个省市的情况看,因地制宜设计考试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必备的基本艺术素养,并没有引起考生和家长的恐慌。美育入中考带来的积极效应非常明显:学校更加重视艺术课程的开设,师资力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其实,家长的担忧不无道理。美育入中考会为校外艺术培训带来新的商机,必将加重家长的负担。这个问题确实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将美育纳入中考,目的在于引领艺术教育回到学校课程教育的轨道,而不是适得其反。在制度设计上,“体育进中考”是一个成功的改革案例。近十年来,各地体育中考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考查基本素养,设置合理标准,注重技术支撑,结果公平公开,中考改革平稳有序,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认同。
美育入中考的真正价值在于,用评价改革促进美育落地落实和学段贯通,我们要看到的是改革背后的普惠意义,不必谈“美育入中考”而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