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日期是学校管理中的高频词汇,贯穿于各项管理的全过程:上交各种材料,开展某项教学活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统计各种成果……都有截止日期的要求。在截止日期内,有的教师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有的被动完成任务,还有的疲于应付。
在截止日期的加持下,表面看各项工作都在规定的时间内画上了句号,实则可能隐藏着一系列问题,催生出很多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如何合理使用截止日期对教育工作进行规范及管理是学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明确学校工作中哪些能够使用截止日期,哪些不能使用截止日期。对于时间节点较强的工作计划及总结,如新学期开学初的教育教学计划、学期结束前的各项工作总结等,应该使用截止日期,督促相关责任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对于需要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进行的重大教改及教育科研项目,则不应该用截止日期过早催要成果,干预教师的教改探索;对于受个体差异影响较大的工作,应适当使用截止日期,如青蓝工程项目,因青年教师成长的速度不一样,不适合用截止日期一刀切地将存在个体差异的青年教师纳入同一培养时间段。
赋予截止日期一定的弹性。以教师在线学习为例。如今,教师手机上至少有3个APP学习软件,如学习强国APP、学习通APP、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师研修APP、地方党校APP……各种在线学习及考试都要求在截止日期内完成。当两个以上的在线学习时间存在交集时,教师每天至少要花费4小时才能完成任务。很多教师无法在截止日期内完成多项学习任务,只能用不得已的方式应付。表面看,教师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且取得了较高的分数,但却没有学到东西。为此,在规定截止日期时要赋予其一定的弹性,以提高任务完成的质量。
要摒弃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凡事都要在截止日期内完成,与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有一定的关系——只关注工作任务有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至于完成的质量如何却无暇顾及。以教师共同体建设为例,很多学校只关注相关名师工作室、课题项目组、教师成长团队有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各种计划、总结等汇报材料,相关管理部门只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将材料汇总并存档,至于材料的具体内容并无人关注。
从管理的规范性角度而言,为某项任务的完成划定时间界限,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凡事都用“截止日期”催要结果的管理方式并不符合教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