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人人都是班干部”体现了班级管理的进步

据报道,四川达州宣汉县胡家初级中学一班级,62名学生每人都是班干部。除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外,班级还设有负责管理电灯、风扇甚至厕所的班干部。李老师称,这样设置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提升责任感。(9月22日 封面新闻)

“人人都是班干部”,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11年,四川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就创新了“全校2957人,都是班干部”这一班级管理模式,却引发了争议。不少网友认为,班干部在于素质高,而不在于数量多,人人都是班干部只会适得其反,是老师应对家长追求“官本位”的无奈之举。也有人持赞成态度,认为此举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2015年,重庆南岸区川益小学全班43个学生平均“每人可任职两项”;2019年,一则班主任为让全班同学都当上“官”,设置了五十个班委的消息引发关注并上了热搜,对此,多数人持支持态度,认为学生参与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国外学校也有相似的案例。比如,英国的中小学没有班长,只会选出类似于中国的课代表的“班干部”,帮助老师做收发作业等简单的事情,并且定期轮换。英国中小学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各种兴趣小组,学生可以毛遂自荐担任小组领导者,带领有相同兴趣的同学开展活动。

综合各学校的做法,在“人人都是班干部”的管理模式下,班级管理不再是传统的“班长—副班长—委员—组长”的垂直化层级管理模式,而是以项目制为中心的扁平化的团队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团队之间、团队的成员之间地位都是平等的,学生不再向谁负责,而是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负责。比如“课堂服务团队”,有“黑板管理员”“粉笔管理员”“照明管理员”“节能管理员”等,每位学生各负其责,每学期根据任职情况进行轮岗。

这种管理模式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了所谓的“官本位”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不但避免了传统模式中学生被忽视的自卑感和放大的傲娇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让每个学生在责任中成长,同时体会为大家服务的快乐。

同时,学校也要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体现因材施教,通过“人人有职务”,实现“人人有事做”,让学生在关爱他人、服务集体的过程中,升华思想品质,提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另外,不妨把“委员、队长”等头衔去掉,把管理者称为服务者。学校还可以把班级管理体制的方案提前交给家长征求意见,并尊重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班干部  班干部词条  班级  班级词条  体现  体现词条  进步  进步词条  人人  人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