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各地各校要选派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担任随班就读教师,并保持教师队伍相对稳定。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引入社工、康复师等机制,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照护以及康复训练、辅助教学等工作。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评先和绩效奖励等工作中,对直接承担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6月28日 教育部网站)
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特殊教育,努力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也是教育领域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提出:“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责任任共担,资源共享,相到支撑。”
在特殊教育体系中,随班就读是主体。然而,在现实教育生活中,由于管理机制不畅、资源保障不足、师资力量不强、评价机制缺失等原因,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孩子很容易成为被忽视的群体,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成了随班混读,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不容乐观。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相继建成。硬件建设容易,合理使用却难。由于普通学校没有相应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资源教室多处于闲置状态,发挥不了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特殊教育面对的群体情况复杂,随班就读的学生有可能是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也有可能存在其他缺陷,需要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更需要康复、医学、心理、评估等专业的支持,全面推进随班就读质量必须切实加强特殊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从优配备随班就读教师队伍。《意见》指出,要选派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担任随班就读教师,并保持教师队伍相对稳定。随班就读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为此,要切实加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通过岗前培训、脱产培训等方式,提高其特殊教育理论水平与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还要加大特殊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
二是努力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的待遇。特殊教育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按照规定,特殊教育教师享受特殊教育津贴,这既是对特殊教育的关心与支持,也是对特殊教育教师工作的认可与激励。现实中,享受特殊教育津贴的仅限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因为编制在普通学校而无法享受津贴待遇。全面提高随班就读质量,需要切实加强政策保障,将随班就读教师纳入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管理,与特殊教育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三是推进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发展。随班就读教师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在专业发展方面缺乏必要的支持。提高随班就读质量,不仅要从优配备师资,更要建立完善立体化的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体系。要切实发挥特殊教育学校、区域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专业优势,通过特殊教育巡回指导等,对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提高其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各级教研机构要将特殊教育作为独立学科,从优配备特殊教育教研员,经常性地开展随班就读教研活动,总结推广随班就读经验。
四是积极拓宽随班就读支持体系。随班就读需要教育、残联、医疗、社区多方参与,共同协作。《意见》指出,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引入社工、康复师等机制,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照护以及康复训练、辅助性教学等工作。这为随班就读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也满足了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的专业性需求,为提高随班就读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