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在上海的调查显示,部分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打算在家休息或者外出游学一段时间。对此,有55.6%的受访家长表示,若理由充分会给予支持。(7月12日工人日报)
“慢就业”一词一出现,就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甚至有网友指出,“慢就业”不过是延长了青春期而已。由此可见,毕业后立即就业的观点仍是主流。但问题是,就业真的是越快越好?
毕业即就业是主流选择,这没有错,毕竟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早早就业就能够早些锻炼自己,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这一主流选择,却不是唯一的,尤其是对一些还没有认清自己,不知道做什么工作,或者一时找不到工作的人来说,让他们立马参加工作,无论对个体还是单位,都不是理性选择。
2014年,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与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届高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91.4%,签约民企、中小型企业的人数占比54%;34%的毕业生在半年内发生过离职,3年内离职率更是高达70%左右。从这一数据中不难发现,毕业三年内离职率居高不下,不仅让学生们折腾奔波,更让很多企业头疼,甚至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很浮躁,缺乏忠诚度。而毕业生则认为,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爱好,缺乏职业规划才是频频离职的主要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知道自己职业兴趣所在的毕业生“慢就业”,能够给企业节省很大的人力成本。
长期以来,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正如网上的调侃:忙着高考,忙着毕业,忙着找工作,忙着谈对象,一路的狂奔源自先前物质的贫乏。如今,社会已逐渐富足,有理由、也有必要让人们慢下来。前不久,复旦发布《互联网与当代大学生系列研究报告》,“丰裕一代”成为90后学子关键词。90后作为真正的“丰裕一代”,不仅生活在丰厚与充裕的物质环境中,还成长在发展机会增多、空间增大,流动渠道畅通,社会态度兼容的多元社会环境中。既然社会条件都允许了,为何不让毕业生们慢慢选择?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使得毕业生“慢就业”的原因,那就是所学专业与就业市场不对口。有研究机构调查显示,从专业来看,本科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最低的是医学14.89%;从专业类来看,能源动力类离职率10.34%、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10.49%、土建类15.00%。理工科由于所学即所用,所以比文科生更好找工作。换句话说,由于专业原因,决定了一些毕业生必须有个喘气的机会,慢慢寻找合适的工作。尤其是在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不是每个学生都是佼佼者。
不盲目,不盲从,在“慢就业”中寻找方向,这不是任性,而是一种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