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安市幼儿园恢复开园后,15所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费学费全部减半。2019年以来,瑞安市率先探索出一条“亦公亦民”的公益性幼儿园办学新模式,为群众提供与公办园“同质同价”的学前教育服务。
在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将民办园适时转为公益性幼儿园,是一项利民之举。要在短期内彻底解决“入园难、入园贵、质不优”的现实问题,使更多孩子享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措施,是深化学前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抓手。
要满足广大群众“有园上、园好上、上好园”的需求,需要“加量、加质、不加价”。2020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要达到80%至85%,在园幼儿至少增加1000万人,需新增435万名合格教师和3.3万所幼儿园。对此,我国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园方针,改建、扩建、新建公办园,小区内配套幼儿园优先办为普惠园、公办园。同时也一直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办园,并在资质审批、分类定级、注册登记、教师职称评审、师资培训等方面与公办园一视同仁,解决公办园数量不足、入园难的问题。
符合条件的民办园保教费用减半,在教育经费方面,保证了其成为公益园后的资金运转;在教育教学方面,公办园给予支持和师资培养;在其他方面,如申请规划审批、土地供应、规费减免和水电价格、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职称评定和表彰奖励等,与公办园具有同等待遇和地位。“亦公亦民”,可以解除公益园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学前教育整体走上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
当然,在民办园转型期间,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加强监管和督导,理顺公益园的隶属关系,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公益园保教质量,助力民办园顺利转型。转型的公益园也要从自身做起,找到自身发展的优势和薄弱环节,积极对接公办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