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湛江市麻章第二小学的部分学生家长遇到这样一件事情,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在家长群里发了一则《社会捐赠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以及一条关于号召家长捐赠物资的通知,以“接龙”的形式呼吁学生家长为学校捐赠口罩等防疫物资。一位家长认为,在家长群内公开接龙捐赠物资不妥,会让那些没捐物资的家长显得很突出,导致家长很被动,不得不捐。湛江市教育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对麻章第二小学的募捐行为进行调查。(4月19日 澎湃新闻)
学校在家长群内以“接龙”的方式呼吁学生家长为学校捐赠口罩等防疫物资,有变相强制募捐的嫌疑,引发部分家长不满,甚至遭到社会舆论“围观”也在情理之中。
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处理此类事件时,千万不要头脑发热,不要让理智被非理性舆论“围观”绑架。
目前,防疫物资的筹措大致有三个来源:政府调拨、社会捐助、单位自筹。面对学校的疫情防控物资需求,政府部门除宏观调控外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社会捐助渠道又不畅通,学校向家长发放捐赠倡议书实属无奈之举。
再者,口罩等防疫物资的筹措虽然是学校疫情防控的需要,但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安全和健康。家长为孩子的健康考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学校伸出援手也合情合理。
自媒体时代,吃瓜群众非理性的“围观”能够“救人”,也能“杀人”。2019年4月,山东五莲县一女教师用课本扇了两名逃课的学生以示惩戒,在舆论的压力下,学校和该县教体局对其进行了顶格处罚,让其丢了饭碗,声名受辱。虽然该事件最终又因舆论的作用来了个剧情反转,演绎出政府出面撤销教体局处罚决定,并促成这名老师被另一所学校聘任为正式教师的“大团圆”戏码,但舆论绑架给教育领域带来的伤害却难以消除,教育主管部门的形象也大打折扣。
当然,对于以“接龙”的方式呼吁家长为学校捐赠口罩等防疫物资的现象,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调查,但在具体处理时,必须跳出舆论的包围,保证处理结果客观公正,不要让学校寒心的事件重演。
如果政府已经调拨了防疫物资,而该校却挪作他用以牟取私利,教育主管部门理当依法依规顶格处罚,构成犯罪的应毫不犹豫地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仅仅是因为方式方法问题给家长带来了“不得不捐”的困扰,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必要随舆论“起舞”,对学校及相关责任人发出警告或勒令整改即可。
对于学校防疫物资的筹措问题,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政府下设的专门机构,有责任替学校向上级争取防疫物资的调拨或防疫资金的拨付,也有义务替学校向社会募捐。